古代美女西施是春秋哪國人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時期的人物,那麼西施是哪國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西施是哪國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西施是哪國人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原名叫做施夷光,西施的出生地是諸暨苧蘿村,西施自小便在溪邊浣紗。有古籍文字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這是說越王勾踐蒐羅美貌女子進獻給吳王夫差,在諸暨苧蘿山得到一位賣柴的女子,名字叫做西施,苧蘿山下還有西施浣紗所用的石頭。

  越國被吳國打敗之後,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屈辱方得歸國。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矢志復仇,大夫文種和范蠡為勾踐謀劃了滅吳九策,其中就有古今常見的美人計。於是勾踐命范蠡遍尋越國美女,進獻給吳王夫差,以美色喪其志。

  西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范蠡選中,送往吳國,以色娛夫差。在國家危難之際,西施這位弱女子被賦予本不該由她承擔的責任,前往吳國成為吳王夫差的妃子。

  最後吳國被越國滅亡,西施這位柔弱的女子也成為國家政治的犧牲品,關於吳國滅亡後西施的結局我們將在其他的文章討論。

  西施在吳國多少年

  西施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的很廣泛,她的原名叫做夷光,是我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樵夫的女兒。因為西施的父親是施姓,加上他們家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西施的身上帶有傳奇色彩,她為自己的國家犧牲小我的故事為後人熟悉,同時也是被後人所歌頌的一個奇女子。

  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奴隸三年後,回國便臥薪嚐膽,商量復國大計。在如此危難的國難之際,西施一個弱女子忍辱負重,以自己報效給越國,和鄭旦美人一起被越王勾踐當作求和禮物送給吳王夫差,從此西施便成為了吳王夫差最寵愛的妃子。

  西施在吳國的日子大約是有十年左右。這十年,吳王夫差對西施真的是很好。吳王寵愛西施,在吳國的姑蘇建了一個春宵宮,還建造了一個很大的水池,池的中央有一艘青龍舟,吳王每天和西施在水中嬉戲。吳王不僅為西施建造了專門表演唱歌和舞蹈的地方,如靈館等地,還因為西施本身擅長跳一種名叫響屐舞的舞蹈,所以專門又建立了響屐廊。響屐廊是在成千上百的大缸上鋪上了木板,然後西施可以穿著木屐翩翩起舞,西施的裙子上繫著一些小鈴鐺,舞動起來的時候,鈴鐺的響聲配合木屐踩踏木板後大缸的回聲,叮叮嗒嗒,相互交織,使吳王沉醉,迷失,終日不理會朝政,最後吳國只能走向滅亡的下場。但是這十年,西施也是過很開心的,畢竟夫差是真心愛她,十年的夫妻,也是有感情的。

  西施的故事

  西施是我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家喻戶曉的美人 ,她的身上有歷史傳奇色彩的故事,被後人知曉傳頌,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絕代佳人。西施身上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各地流傳的很是廣泛,她的原名是夷光,是當時越國一個很平凡的樵夫的女兒。

  因為父親是姓施,加上他們家是在西村,所以大家後來習慣叫她西施。西施的長相好像芙蓉花一樣。

  戰國時期的時候,吳王為報自己的殺父之仇,所以帶領大軍來到越國,大戰之中,越國的軍隊被吳王打敗。自然到後來,越王勾踐和自己的王后,大夫范蠡,他們不得已,因為戰敗,只好去吳國做了整整三年的奴隸,十分屈辱。三年過後,吳王答應放了他們三個人,准許他們回到越國。從此以後,越王勵精圖治,開始臥薪嚐膽,為的是記住自己曾經所遭受過的屈辱。越王回來後,毅力驚人,每天對自己進行磨練,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有朝之日,一洗前恥,可以一舉滅了吳國。

  大夫范蠡為了復國還向越王提出了一個美人計,他們將美麗的西施當作禮物進獻給了吳王。西施當然也知道自己身上對越國的責任,所以她憑藉自己傾國傾城的容顏,和她高超的琴藝棋藝,以及天籟動人的歌聲和絕美的翩翩舞姿,致使貪圖女色的吳王最終每天都沉迷於自己的後宮和酒池女色,終日不理朝政。於是,在後來依靠西施的裡應外合,和一系列的周密的計謀部署下,越王勾踐終於報了仇,一舉消滅了吳國。西施在吳國的忍辱負重,為了越國的復國大計,一個女子能有這樣的胸懷著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