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書法代表作是什麼

  蔡襄以書法聞名於世,身為宋四家的蔡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蔡襄書法代表作,希望對你有幫助!

  蔡襄書法代表作介紹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蘇代表的是蘇軾、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他們四人的書法被認為是北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們也被認為是最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家。蘇軾的書法豐腴跌宕,黃庭堅的書法縱橫捭闔,米芾的豪放俊秀,每個人都自成一派,頗具風格。他們三人都是擅長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則擅長寫工工整整的楷書。

  許將在《蔡襄傳》中說到“公於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也就是說,宋仁宗也非常愛惜蔡襄的書法,其實事實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詔讓蔡襄書寫碑文等。所以,不論是當時的文豪還是皇帝,都非常珍視蔡襄的書法。但是因為蔡襄自惜,所以傳世的作品比較少,傳世的墨跡有《謝賜御書詩》,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一些經典的作品。

  蔡襄學《蘭亭》《洛神賦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書法中瀟灑豪邁的神韻;之後又學於歐陽詢,追尋勁健之筆;除此之外蔡襄還學顏真卿、李邕等人的專意凝重端莊,可以說是及眾家之所長。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縣帖》、《腳氣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詩帖》、《遠蒙帖》等尺牘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還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蔡襄詩詞代表作

  現在流傳下來的蔡襄詩詞共有419首,可見蔡襄的文學造詣之深。蔡襄詩詞有《上元應制》、《夢遊洛中十首》、《春日》、《和黃介夫憶竹》、《夢中作》、《秋思》等等。

  蔡襄的詩名遠揚,發生在1036年。當時范仲淹因與身為宰相的呂夷簡發生了爭執而被貶到了饒州。對於范仲淹被貶一事,朝中大多上書請求皇帝修改詔命,要不就是請求與范仲淹一同被貶,但是當時身為諫官的高若訥卻對此事一言不發,於是,蔡襄就作了一首名為《四賢一不肖》的詩來攻擊高若訥。

  蔡襄的這首詩在東京廣為流傳,有售賣此詩的,有在牆上書寫此詩的,就連來訪的遼朝使者都偷偷地將這首《四賢一不肖》買了帶回遼朝,從此,蔡襄的詩名遠揚。

  在蔡襄詩詞中,有一首創作於1047年的七言詩句《夢中作》:“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嵩陽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萬里情。”前兩句描繪的是空中的景象,先是寫烏雲含雨,後寫紅日映山,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正呼應了題目《夢中作》,因為是夢中所作,所以一切看似不合常理的景象便成了正常的表現。後兩句講述了蔡襄對嵩山隱士的懷念,來表明現在淡泊名利之人的缺失,以及自己渴望隱居的思想。

  蔡襄年譜詳情介紹

  1012年3月7日,蔡襄出生於仙遊縣楓亭驛。

  1027年,蔡襄參加鄉試。

  1030年,蔡襄遊京師,入國子監,得開封鄉試第一名。

  1031年,蔡襄登進士第十名。

  1032年,蔡襄被授漳州軍事判官。

  1043年,蔡襄主持諫院衙署。

  1044年,蔡襄調任福州知州,撰《聖惠方後序》勸病者就醫治療、《福州五戒文》戒除陋俗。

  1046年秋,蔡襄任福建路轉運使,發動百姓栽植松樹。

  1048年,蔡襄喪父離職。

  1051年,蔡襄回朝,參與政事,修《起居注》。

  1052年,蔡襄遷任起居舍人、知制誥兼判注內詮。

  1056年,蔡襄再知福州,勸學興善,傳播醫治蠱毒的藥方。

  1054年—1063年,蔡襄兩次知泉州,整頓吏治被貶,修建沿海州縣城池,加強水源管理,制定《龜湖塘規》,制止用水糾紛。

  1060年秋,蔡襄為翰林院學士權三司使。

  1061年2月,蔡襄任翰林學士權理三司使,主管朝廷財政,處理宋朝財政問題。

  1063年,蔡襄正式被任命為三司使,撰《國論要目》,闡述改革主張,未採納,被奪三司使職。

  1065年,蔡襄拜端明殿學士,任杭州知州。

  1066年10月,蔡襄喪母,護母南歸。

  1067年9月27日,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歲,贈吏部侍郎,後加贈少師。

  1176年,蔡襄曾孫蔡洸請諡於朝,蔡襄的諡號“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