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至今服飾的演變特點

  正在素有“衣冠王國”之稱的中國,服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萬年前.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原始服飾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發掘出約 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等物出土。可以推斷,這些骨針是當時縫製原始衣服用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

  :商周服飾

  約公元前17世紀~前771年,由商代到西周,是中國奴隸社會的興盛時期,也是區分等級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確立的時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提花幾何紋錦、綺,和絞織機的羅紗。奴隸主和貴族,平時已穿色彩華美的絲綢衣服。衣料用色厚重,除使用丹砂等礦物顏料外,許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梔子、櫟鬥和種植的藍草、茜草、紫草等也已用作染料,為服飾材料和紋飾提供了空前的物質條件。奴隸、平民一般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

  :西周服飾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也就成為一種與之適應的冠服制度。周王朝並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在不同禮儀場合,頂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最著名的為《尚書·益稷》所載十二章服***圖3***:“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十二章紋遂成為歷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遜位、袁世凱復闢稱帝。

  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衣裳”遂成為服裝的通稱。衣袖有大小,衣長出現長大寬博式樣,衣領多作矩式曲折直下,具有承上啟下的特色。腹前的斧形韋鞸,用皮革塗朱作成,另有一種用絲綢繪繡花紋的叫“紱”或“赤芾”,後世統稱之為“蔽膝”,成為特別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