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歷史資料

  埃及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史書的著作。直到大約公元前304年,希臘托勒密自立為王之後,才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託寫了一部「埃及史」。不幸的是,這部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在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連同亞歷山大城圖書館中其他數十萬冊古埃及文字的經卷付之一炬。這部埃及史的焚燬,實在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幸好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我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大致沿用馬內託對埃及史的劃分,但是對許多歷史事件的確實年代,仍然不清楚,對於古埃及史的斷代,也有不同的意見。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古埃及歷史背景

  尼羅河河谷稱為上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尼羅河每年淹沒農田的阡陌和溝渠,必須年年重修水利,丈量土地。因此,埃及很早就發展出政治組織。

  埃及位於非洲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東。和許多古老文明一樣,埃及文明由一條大河-尼羅河-所孕育。尼羅河河谷稱為上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在河谷中,懸崖峭壁舉目可見,之外就是沙漠。三角洲則平坦無際。由於自然環境不同,上,下埃及發展出不同的文化與信仰。因此,自古以來埃及人和鄰近民族都稱埃及為「兩地」。而尼羅河是兩地之間聯絡的要道,也是維持埃及文明整體性的命脈。

  古埃及文化中的來世觀

  古埃及人對來世生命的信仰和相關的墓葬習俗,至少在大約距今六千多年前 就已經在上埃及的巴達遺址中出現。其神話結構和禮儀在古王國時期 逐漸發展完備,一直到基督教傳入埃及之前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對古埃及人來說,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斷,而不是結束。人死後並不就此消失,而 會進入另一個比今生更為美好的永恆生命,至少對菁英份子而言是如此。

  古埃及人相信人有兩個靈體。「卡」在人出生的時候同時形成。人死後,「卡」 到另一個世界去,「拔」和肉身留在世上。人死的時候,「拔」離開肉身,人就不能言語,不能行動。肉身下葬後,「拔」白天離開墓穴,晚上回來進入 肉身,起來享用陪葬的食物。所以陪葬品和肉身的儲存非常重要,如果「拔」餓死了,或者肉身腐壞了,「卡」在另一個世界也不能活下去。人得到永生之後, 「卡」,「拔」和肉身結合成為不朽的生命形式,稱為「阿卡」。

  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一個人死後要得到永生,他在世的時候行為必須合乎 「瑪特」***公理,秩序之意***的規範。死者的亡靈會被狼頭人身的木乃伊之神阿紐比斯帶到瑪特女神之前,將死者的心臟***古埃及人認為思想,意識在心臟 進行***放在天平的一邊,另一邊是象徵「瑪特」的羽毛。如果死者作惡太多 ,心臟會太重而下沈,就會被等在一旁的怪獸阿穆特***頭是鱷魚,上半身是 獅子,下半身是河馬***吃掉,死者從此不得超生。小的罪過則必須一一懺悔 ,以求獲得寬恕。審判的結果由鷺鷥或狒狒化身的智慧之神托特記錄。通過 這個審判後,死者的亡靈在鷹頭人身的賀魯斯或阿紐比斯引導下,前往朝拜覆活之神歐西里斯,由歐西里斯賜予永生,成為「阿卡」。

  阿紐比斯信仰很可能是由王朝前時期的胡狼崇拜發展而來。而胡狼崇拜或許和人們經常在墳地看到屍體被胡狼拖出有關,希望藉由對胡狼的膜拜使它轉為屍體的保護神。阿紐比斯不但是亡者屍體的保護者,也是亡者前往朝拜歐西里斯的引導者。阿紐比斯有時以狼頭人身的形象出現,有時直接以胡狼的形象出現。

  歐西里斯在古王國時期第六王朝時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掌管復活之神 .傳說中他是太陽神拉的後裔,也承繼了拉的統治地位。這引起了他的哥哥塞特的不滿,於是設計陷害,將歐西里斯關在箱子中悶死,再將箱子丟到河裡。歐西里斯的妻子***也是他的妹妹***艾西絲憑著她的法力,使歐西里斯復活。塞特再度加害歐西里斯,將他剁成碎塊,丟入河裡,衝到埃及各處。艾西絲在她的姊妹奈芙緹絲 ***也是塞特的妻子***協助下,一一找回所有屍塊,拼湊成完整的身體,由狼神阿紐比斯包紮成埃及第一個木乃伊。歐西里斯死後成為主宰冥府的神只,掌握復活大權 .

  藉著歐西里斯的遺體,艾西絲神祕地受孕,生下鷹神賀魯斯。為了躲避塞特,艾西 絲和奈芙緹絲藏在三角洲的沼澤中撫養賀魯斯長大。在艾西絲的法力庇護下,賀魯斯自小就有抵禦蛇蠍猛獸的本領。在古埃及神話中,死者亡靈前往朝拜歐西里斯的半路會面對各種妖魔猛獸的侵襲,必須仰賴艾西絲,奈芙緹絲和賀魯斯的保護。

  其實,賀魯斯神話出現的時間比歐西里斯還要早,在古代時期就是 代表正義之神,和代表***的塞特對抗。賀魯斯也是法老王的守護神。在歐西里斯 的信仰普遍化之後,賀魯斯才在神話中成為歐西里斯的兒子。

  和上述神話息息相關的是在古埃及文化中極為重要的喪葬文化。為了達到永生的目 的,古埃及人對於屍體的儲存和喪葬的禮儀都有一套非常講究的程式。

  信仰

  古埃及宗教信仰的基礎是對自然的崇拜。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被認為是神只所造成。神的力量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人類只是創造的一部份,野生和馴養的動物都可能是神性的具象。這些動物神即使被人性化而以人的形體出現,他們的頭往往仍然保持原來的動物造型。

  巴斯特是一位女神,以貓或者獅子***表現凶猛的一面時***的形象出現。貓普遍受喜愛,是家家戶戶的寵物。貓死後也製成木乃伊,按照儀式下葬。 貓的銅像是獻給巴斯特神最普遍的祭禮。

  巴斯特貓神的銅像

  這尊坐得筆直的貓形雕像代表巴斯特女神,胸前刻有寬寬的項鍊,鏈上有一隻張著翅膀的甲蟲及象徵太陽的日盤。除了個別出土文物及史前的陪葬品外,貓直到中王國時,始出現於圖畫中,到了第三中間時期,貓成為巴斯特女神的化身,貓頭女人身取代了之前代表巴斯特女神的獅頭女神像。從大量的青銅雕像出土及多座貓墓園可以看出,當時埃及人對於巴斯特貓神崇拜之虔誠。

  老鷹在古埃及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老鷹在天上展翅高飛,比所有的人都接近太陽,所以老鷹成為太陽神雷的化身。具有鷹翅的太陽成為古埃及最普遍的神符。不用說老鷹常常被製成木乃伊,盛重地依禮下葬。

  霍魯斯銅像

  木乃伊之神阿奴比斯的信仰起源於胡狼崇拜。後來狗也被接受為阿奴比斯的化身。狗木乃伊成為獻給阿奴比斯的祭禮。

  公牛崇拜也非常盛行,最著名的是孟斐斯地區的阿庇斯聖牛。阿庇斯聖牛的身上有特別的花紋,是普塔的記號。原來的阿庇斯聖牛過世的時候,會選出一隻在當時出生,身上有同樣花紋的小公牛,繼任為阿庇斯聖牛。新聖牛的就任和葬禮是全國性的大事。

  古埃及人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分別在尼羅河河谷和尼羅河三角洲建立相當有規模的聚落。他們種小麥和大麥,養牛,捕魚,捉野雁為生,編織亞麻布,用泥磚蓋房子,能製作精美的陶器和石器。

  他們種小麥和大麥,牧牛,釣魚,捉野雁為生,編織亞麻布,用泥磚蓋房子 .和其他地方的新石器文化一樣,陶器相當普遍。當時工匠已經是一種專業,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象牙工藝品,並且已經開始使用黃銅。

  生活在尼羅河畔的人大都是農民,他們以大麥,小麥等穀物為主食,也吃禽類和牛肉,同時人民也會出外捕食尼羅河的各種魚類。婦女會製作啤灑和麵包,也會一起織布,埃及人很早就知道織布及染色的技巧。

  古埃及人捕魚獵獸的情景,左邊看到的是獵取牛羊,右邊則可見到古埃及人也聰明到知道利用繩網捕魚

  古埃及工匠擠在一間小小的青銅作坊房間,製作首飾

  送葬的隊伍

  女子手持蓮花放在鼻前享受其芳香的氣息

  ***蓮花是太陽神的象徵,在古埃及藝術中常見到女士們手持蓮花***

  這是位正在梳頭的王妃***出自卡鳥伊特石棺上的部份雕刻***

  王妃左手上有面鏡子,用來觀看女侍所梳卷出來的髮型,而右手正在喝飲料。

  這片浮雕殘片顯現弓箭手,品質佳,造型細膩,雙耳的部份是以較深浮雕手法呈現,而弓弦以及箭上的羽毛都是以很細的手法表現。***約西元前2613~2496***

  古埃及人的裝扮

  衣服的質料以亞麻布為主。男人穿裙,上身赤裸,或者穿 短袖圓領衫或長衫。女人最典型的服裝是無袖的長衫。

  墓室的壁畫和陪葬品所反應的只是古埃及社會菁英的生活,和他們對來世的憧憬。 這一點我們必須記著。官員穿著高雅的白色亞麻衫,手持權杖,巡視莊園,可能是 真實生活的寫照,但是木匠,鐵匠,金匠,石匠都穿著白衫,戴著假髮,顯然是為 了表現亡者的財富。

  女人最典型的服裝是無袖的長衫。在新王國時期,傳統簡單的式樣,漸漸被比較華 麗,有打摺花邊裝飾的衫裙套裝所取代,反映了當時的財富和奢華之風。雖然染色 的技術幾乎和織布一樣久遠,都可以追溯到王朝前時期,但染色的的衣服只限於外 國人,國王,皇族和神只所穿著。

  一般人穿不穿鞋,現在還沒有答案。似乎只有有錢人才穿得起涼鞋。

  人像與浮雕

  古埃及浮雕和繪畫中,呈現獨特的透視觀點。頭部和身體為側面,肩膀卻是正面。男女的比例顯示地位不平等。

  古埃及浮雕和繪畫中,呈現獨特的透視觀點。頭部和身體為側面,肩膀卻是正面。人物的造型相當一致。男人多半具有寬闊的肩膀,以表現他們的男子氣概。男人立姿的雕像通常一腳在前一腳在後,象徵活力充沛。

  墓室

  在古埃及信仰中,墓室是由今生通往來生之門。墓室是祭祀的地方,生者在這裡供 應酒食給亡者。墓室中的假門是為了讓亡者的「拔」可以出來享用供品。家屬祭拜的 時候,會呼喊:「聽到我的聲音請出來,來享用麵包和啤酒。」。

  墓室主人坐在堆滿面包的供桌前,是墓室雕刻最常見的影象。這個主題至少可以追溯 到第二王朝***約四千七百多年前***。供桌上的祭品還包括牛頭,鵝,牛腿,還有各種 蔬菜和蓮花。這樣,墓室的主人就不會在來生受渴捱餓,也不會缺少用品。

  古王國時期,墓室通常分為兩層,上層的祭堂是祭拜和上供的地方,下層才是放棺木 的地方,通常鑿入岩石之內。祭堂裝飾著描述亡者生前生活的圖畫和文字。供品清單 列著來生所需要的重要物品。一排又一排的僕人抬著麵包,水果,還有枕頭,亞麻布 和木箱等陪葬品。

  假門前的祭盤用來盛放供品。祭盤裝飾著浮雕,往往還刻著祈禱文,或者墓室主人的姓名和職位。祭堂,假門和祭盤的裝飾都是為了使亡者在來生一切供應無缺,因為家屬的祭祀早晚會間斷的。喪葬用的經文,雖然每個墓室略有差異,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皇家的祭品獻給阿奴比斯,殯葬師的領袖,願他***亡者***在得享長壽之後,在 偉大的神***歐西里斯***面前,以榮耀的王侯身分葬在西方沙漠。」

  棺槨

  棺槨不只是為了保護木乃伊,它是墓室的縮影,也可以作死者的替身。

  棺木也是古埃及葬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棺木不但保護木乃伊的完好,而且保護死者亡靈在前往朝拜奧塞利利斯的旅途中,一路平安。

  在王朝前時期***大約五千年以前***,埃及人在沙漠中挖掘淺坑,埋葬他們的親人。當時並沒有棺木,以曲身側臥方式直接埋葬。在王朝前時期末,出現了以泥磚做牆壁,木柱做屋頂的墓葬,並使用草蓆,柳條籃子保護屍體,偶而也有簡單的木棺,陶棺。到了早期王朝時代,棺木才漸漸地普遍。當時棺木都比較短,仍然以曲身方式下葬。

  進入古王國時期,身體伸直的下葬方式和較長的棺木逐漸普遍。長方形的木棺,從古王國時期初一直到中王國時期末,在上流社會中非常普遍。棺木的一側畫著雙眼,好讓死者看到賜與生命力的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棺木上雕刻著死者的名字,職位,還有向阿奴比斯和歐西里斯祈禱的經文。

  木乃伊

  在王朝前時期***大約五千年以前***,埃及人在沙漠中挖掘淺坑,埋葬他們的親人。炙熱,乾燥的砂粒很快吸收屍體的水分而形成天然的乾屍。這可能是古埃及「死後的生命」信仰的起源。後來埃及人開始修建墳墓,反而失去天然的乾燥作用。但是依照他們的信仰,屍體必須儲存,於是他們開始尋找儲存屍體的方法。

  為什麼要儲存屍體古埃及人相信,每個生命由三個部份組成:肉身,「拔」和「卡」。肉身是物質的,「拔」的意義很接近「個性」,是非物質的。肉身和「拔」是每個人所獨有的。 「卡」可以解釋為「生命力」,是所有人共有的。人出生的時候,「卡」進入肉身。死亡的時候,「卡」和「拔」離開人體。「卡」進入另一個世界,「拔」留在肉身左右。「卡」,「拔」和肉身在死後的世界再度結合的時候,死者就復活而得到「永生」。在古埃及幾千年的歷史上,所有的喪葬儀式和用品,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經過不斷的改進,木乃伊製作技術在新王國時期發展成熟。最高階的做法大致是這樣的。先用金屬鉤子將腦子從鼻腔取出,腦腔中再灌入松香油。 接著用黑曜石或燧石刀片切開腹部,取出肺,肝,胃,腸等內臟***心臟通常留在體內,但有時也取出處理***,以棕櫚酒洗淨體腔,填入亞麻布,磨碎的香料和碳酸鈉粉末。最後,全身用碳酸鈉粉末覆蓋。取出的內臟同樣以碳酸鈉粉末乾燥處理。這個程式大約進行四十天左右。

  身體乾燥完成後,取出體內的填充材料 ***最後要一起下葬***,體腔內塗上松脂,填入乾淨的亞麻布和木屑。心臟如果取出,此時重新放入胸腔。身體表面塗上松脂,以亞麻布纏裹。通常會有護身符放在身體某些部位。從中王國時期開始,會為木乃伊放上面具***亞麻布或莎草紙為胎,塗上灰泥,再彩繪***,以免「拔」回來的時候認錯了人。這一階段大約需要三十天。

  內臟比身體更先腐敗,所以需要特別處理。從中王國時期初期,開始把肝,肺,胃,腸乾燥處理後分別放在四個罐子裡面。同時四個罐子分別標記著受到賀魯斯的四個兒子保護。到了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四個罐蓋的造型變成代表賀魯斯的四個兒子的人頭,狒狒頭,鷹頭和狼頭。從第三中間期開始,肝,肺,胃,腸往往在乾燥後,放回腹腔或兩腿之間。四個罐子仍然放在棺木中,但只有禮儀的意義。

  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開始,在木乃伊外先用一層外殼保

  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開始,在木乃伊外先用一層外殼保護,才放入棺木內。木乃伊外殼用亞麻布或莎草紙胎塗上膠泥製成。背後開口,方入木乃伊後再縫合,腳底有木製的底板。這些木乃伊外殼表面都有華麗的宗教故事彩繪,有些還貼上金箔。

  獲身符

  對古埃及人而言,以釉鏽陶器或半寶石所作之護身符,不論在生前或往生,都可產生排拒一切危險的魔力;人們告訴自己,只要戴上護身符,就能擁有健康,就能大病得愈,就能得到神的庇佑遠離痛苦與環境的危險,即使死亡之後,護身符也會伴隨著死者前往冥界。而唯一會隨著古埃及的經文說明了護身符的形狀和用途。

  聖金龜***糞金龜***因為是太陽神的化身,所以是配飾,印章或護身符常見的造型。葬儀中的聖甲蟲常常結合鷹的翅膀。另外還有一種「心臟聖金龜」***heart scarab***更是是否能得到永生的關鍵。在最後審判時,心臟要放在天平的一邊,接受「瑪特」的檢驗。很多人擔心自己過不了這一關,於是用石雕的聖金龜來代替自己的心,放在木乃伊內。

  由於復活和歐西里斯,艾西絲以及賀魯斯的神話息息相關,所以他們一家人是護身符最常見的主題。例如,節德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王朝前時期***五千多年以前***,但是在歐西里斯信仰普遍之後,它的象徵意義演變為歐西里斯脊椎骨。

  護身符最常使用的材質,通常稱為彩釉陶,是細沙燒成的胎,鹼性的玻璃質釉。通常的顏色是藍色或綠色,這是天空和植物的顏色,象徵著生命。

  貴重的護身符由寶石或半寶石製成。最珍貴的護身符用黃金製成。黃金是造物主太陽神的的象徵。黃金的耐久性使它被認為是神只的肉。黃金護身符可以保護肉身的不朽。古代的中國人相信玉可以保護屍身不壞。這裡展出的黃金指套,琀片和護眼,令人想起中國古代的金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