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世界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計算機呢?什麼時候完成了一臺計算機,這些你都知道嗎?今天小編為你講解的相關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資料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臺計算機每秒只能執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佈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鐘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階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資訊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50週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臺計算機,以紀念資訊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