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型分為哪幾類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美術課型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鑑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絡。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總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有較高審美素養的國民。

  美術課可以培養語文能力?

  第一問:美術和語文有關係嗎?

  答:有關係。

  第一,藝術和文學都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主幹可以用人們常說的“文***文學***、史***歷史***、哲***哲學***”來指稱,當然還有藝術。

  第二,美術和語文學科都更重智慧而不是定律。它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注重普遍規律,而是更注重一種智慧和能力的培養,更注重有創造性的探討過程而非固定的結論,更強調個人的獨創性。

  第二問:學習美術有助於哪些語文素養的培養?

  答:

  一、美術學習中培養的觀察習慣、觀察方法,使孩子獲得觀察能力。

  二、美術學習中欣賞名作的能力,鍛鍊了多角度思維、收集質料、組織語言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寫好作文的必備條件。

  另外深度欣賞一件作品需要時代背景的支撐,有助於拓寬視野。深度欣賞一件作品離不開對人文精神的尋思,這種價值體系的建構和文學是相通的。

  三、美術學習中的設計思維,即需要發散性思維,也需要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是寫作不可缺少的兩部分。發散思維決定了寫作的角度、選題、想象發揮等,邏輯思維決定了寫作的條理性。

  四、對美的感知能力。欣賞文學之美和欣賞藝術之美的能力是相互促進的,這種感知能力能獲得一種奢侈的精神享受。因為用5000元買一張交響樂門票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聽交響樂的能力不見得大家都有,這種享受是需要長期學習和薰陶的,不學習的人的樂趣僅僅停留在聽通俗流行樂。同理,沒有專業學習的人只能看懂簡單的影象,看通俗的小說,看商業的電影……

  第三問:學畫畫的人文素養一定會高嗎?

  答:不見得。

  如果學畫畫只是學技法,那麼對人文素養的提高毫無作用。目前有一些高中學生因為文化成績不高,想通過學畫畫考入大學。這些學生即便會一些畫畫技能,但是因為長期忽視對文化學科的學習,人文素養反而底下。

  第四問:如何在美術課程中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答:嘉木齋美術課程強調“看、說、做”的綜合能力培養。

  “看”,是學會看名畫,看技法、看內容、看細節、看歷史、看背後的故事。

  “說”,是表達交流能力,說名畫、說過程,說作品。

  “做”,是技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