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高三數學有哪些方法

  高三是高考衝刺的時刻,而數學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所以在高三學好數學很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三數學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三數學學習方法

  1.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惰”字***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懶”字,怎麼突出“勤”字

  “聰”:怎麼個勤法,從這個字面上來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聽,眼睛看,接受資訊***

  “口勤”***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講話,消化資訊***“腦勤”***善於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吸收、儲存資訊***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點就行了呢?不是。這個字還有缺陷,在聰下面加上“手”

  “手勤”***動手多實踐,不僅光做題,做課件,做模型***

  這樣的人聰明不聰明?

  最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根本***回家先複習再做題如果課聽不好,就別想消化知識

  2.學好初中數學還有兩個要點,要狠抓兩個要點:

  學好數學,一要***動手***,二要***動腦***。

  動腦就是要學會觀察分析問題,學會思考,不要拿到題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間有什麼聯絡,多問幾個為什麼

  動手就是多實踐,多做題,要“拳不離手”***武術***“曲不離口”***唱歌***

  同學就是“題不離手”,這兩個要點大家要記住。

  “動腦又動手,才能最大地發揮大腦的效率”

  3.做到“三個一遍”

  大家聽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聽過“重複是學習之母”嗎?

  培根***18-19世紀英國的哲學家***——“知識就是力量”

  “重複是學習之母”

  如何重複,我給你們解釋一下:

  “上課要認真聽一遍,動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課 看 ”

  “考試前 ”

  4.重視“四個依據”

  讀好一本教科書——它是教學、中考的主要依據;

  記好一本筆記 ——它是教師多年經驗的結晶;

  做好做淨一本習題集——它是使知識拓寬;

  記好一本心得筆記,最好每人自己準備一本錯題集

  高中數學解題技巧

  一、答題原則

  大家拿到考卷後,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試的試卷,再清點試卷頁碼是否齊全,檢查試卷有無破損或漏印、重印、字跡模糊不清等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監考老師處理。答題時,一般遵循如下原則:

  1.從前向後,先易後難。通常試題的難易分佈是按每一類題型從前向後,由易到難。因此,解題順序也宜按試卷題號從小到大,從前至後依次解答。當然,有時但也不能機械地按部就班。中間有難題出現時,可先跳過去,到最後攻它或放棄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數拿到手,不要“一條衚衕走到黑”,總的原則是先易後難,先選擇、填空題,後解答題。

  2.規範答題,分分計較。數學分I、II卷,第I卷客觀性試題,用計算機閱讀,一要嚴格按規定塗卡,二要認真選擇答案。第II卷為主觀性試題,一般情況下,除填空題外,大多解答題一題設若干小題,通常獨立給分。解答時要分步驟***層次***解答,爭取步步得分。解題中遇到困難時,能做幾步做幾步,一分一分地爭取,也可以跳過某一小題直接做下一小題。

  3.得分優先、隨機應變。在答題時掌握的基本原則是“熟題細做,生題慢做”,保證能得分的地方絕不丟分,不易得分的地方爭取得分,但是要防止被難題耗時過多而影響總分。

  4.填充實地,不留空白。考試閱卷是連續性的流水作業,如果你在試卷上留下的空白太多,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印象,會認為你確實不行。另外每道題都有若干採分點,觸到採分點便可給分,未能觸到採分點也沒有倒扣分的規定。因此只要時間允許,應儘量把試題提問下面的空白處寫上相應的公式或定理等有關結論。

  5.觀點正確,理性答卷。不能因為答題過於求新,結果造成觀點錯誤,邏輯不嚴密;或在試卷上即興發揮,塗寫與試卷內容無關的字畫,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胡亂塗寫可以認為是在試卷上做記號,而判作弊。因此,要理性答卷。

  6.字跡清晰,合理規劃。這對任何一科考試都很重要,尤其是對“精確度”較高的數理化,若字跡不清無法辨認極易造成閱卷老師的誤判,如填空題填

  寫帶圈的序號、數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來正確的失了分。 另外,卷面答題書寫的位置和大小要計劃好,儘量讓卷面安排做到

  “前緊後鬆”而不是“前鬆後緊”。特別注意只能在規定位置答題,轉頁答題不予計分。

  二、審題要點

  審題包括瀏覽全卷和細讀試題兩個方面。

  一是開考前瀏覽。開考前5分鐘開始髮捲,大家利用髮捲至開始答題這段有限的時間,通過答前瀏覽對全卷有大致的瞭解,初步估算試卷難度和時間分

  配,據此統籌安排答題順序,做到心中有數。此時考生要做到“寵辱不驚”,也就是說,看到一道似曾相識的題時,心中不要竊喜,而要提醒自己,“這道題做時不

  可輕敵,小心有什麼陷阱,或者做的題目只是相似,稍微的不易覺察的改動都會引起答案的不同”。碰到一道從未見過,猛然沒思路的題時,更不要受到干擾,相

  反,此時應開心,“我沒做過,別人也沒有。這是我的機會。”時刻提醒自己: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難人難,我不畏難。

  二是答題過程中的仔細審題。這是關鍵步驟,要求不漏題,看準題,弄清題意,瞭解題目所給條件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同的題型,考察不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和策略,評分方式也不同,對不同的題型,審題時側重點有所不同。

  1.選擇題是所佔比例較大***40%***的客觀性試題,考察的內容具體,知識點多,“雙基”與能力並重。對選擇題的審題,要搞清楚是選擇正確陳述還是選擇錯誤陳述,採用特殊什麼方法求解等。

  2.填空題屬於客觀性試題。一般是中檔題,但是由於沒有中間解題過程,也就沒有過程分,稍微出現點錯誤就和一點不會做結果相同,“後果嚴重”。審題時注意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方法和此類問題的易錯點等。

  3.解答題在試卷中所佔分數較多***74分***,不僅需要解出結果還要列出解題過程。解答這種題目時,審題顯得極其重要。只有瞭解題目提供的條件和隱含資訊,聯想相關題型的通性通法,尋找和確定具體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問題才能解決。

  三、時間分配

  近幾年,隨著高考數學試題中的應用問題越來越多,閱讀量逐漸增加,科學地使用時間,是臨場發揮的一項重要內容。分配答題時間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證在能得分的地方絕不丟分,不易得分的地方爭取得分。在心目

  中應有“分數時間比”的概念,花10分鐘去做一道分值為12分的中檔大題無疑比用10分鐘去攻克1道分值為4分的中檔填空題更有價值。有效地利

  用最好的答題時間段,通常各時間段內的答題效率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最後10分鐘左右多數考生心理上會發生變化,影響正常答卷。特別是那些還沒有答完試

  卷的考生會分心、產生急躁心理,這個時間段效率要低於其它時間段。

  在試卷發下來後,通過瀏覽全卷,大致瞭解試題的型別、數量、分值和難度,熟悉“題情”,進而初步確定各題目相應的作答時間。通常一般水平的考

  生,解答選擇題***12個***不能超過40分鐘,填空題***4個***不能超過15分鐘,留下的時間給解答題***6個***和驗算。當然這個時間安排還要因人而異。

  在解答過程中,要注意原來的時間安排,譬如,1道題目計劃用3分鐘,但3分鐘過後一點眉目也沒有,則可以暫時跳過這道題;但若已接近成功,延長

  一點時間也是必要的。需要說明的是,分配時間應服從於考試成功的目的,靈活掌握時間而不墨守最初安排。時間安排只是大致的整體排程,沒有必要把時間精確到

  每1小題或是每1分鐘。更不要因為時間安排過緊,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而影響正常答卷。

  一般地,在時間安排上有必要留出5—10分鐘的檢查時間,但若題量很大,對自己作答的準確性又較為放心的話,檢查的時間可以縮短或去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數學試卷的設計只有少數優秀考生才可能在規定時間內答完。

  五、大題和難題

  一張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題、難題以區分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便拉開檔次。一般大題、難題分值都較高,遇到難題,要儘量放到最後去攻克;如

  果別的題目全部做完而且檢查無誤,而又有一定時間的話,就應想辦法攻克難題。不是每個人都能得150的,先把會的做完,也可以給自己奠定心裡優勢。

  高中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的習慣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經驗和知識,交往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長期共同發展。作為老師只有熱愛、尊重、理解、信任學生,縮小師生心靈之間的差距,來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思維的波濤,課堂上學生才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在教學活動中老師的親切眼神,會心的微笑或用手輕輕的在他肩上撫摸,都會讓學生感到愉快,如我在教學整十數加法時,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8、80、800,問,誰能加上適當的單位運用等號將這三個數連線起來,學生感到新奇,思維十分活躍,有的學生加上元、角、分。有的說加上米、分米、釐米。

  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此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誰能用同一單位把上面的各式表示出來,學生一聽,學生的思維真像脫疆的野馬,就是平時不愛動腦筋的同學也和同學們討論開了,爭先恐後地回答,8元=8.0元=8.00元,8米=8.0米=8.00米,我給予熱情的讚語,喚起學生參與學習興趣和認真思考的慾望。

  二、培養學生善於創新,有獨特見解的習慣

  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學即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老師應把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發展納入整個教學過程,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為此,每次上課時我都試著讓學生自己默讀題意,一遍不行,再來一遍,然後再讀給大家聽,理解題意,聯絡生活實際找一找、說一說,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培養學生的分析解說能力,從中找出條件和問題,學生學會探索,領悟到數字的樂趣和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和同學們談心交流,幫助學生獲取知識。

  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一方面老師要注意那經常探索、喜發現、有獨特見解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介紹學習方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另一方面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的心理特徵,充分發揮教材的內在智力因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他們在思、想、問、答的興奮中進行學習。如在教學20以內進位法表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並鼓勵他們看誰觀察的好,最仔細,引導學生髮現表中的排列規律,啟發學生回答。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在討論中獲得知識。學生這次有了新發現,希望下次再展示自己,我再進一步的引導從加法表中,你還能發現什麼規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學生善於創新的精神意識和獨特見解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習慣,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合作交流就是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敢想、敢問、敢說、思維活躍,遇到感興趣的問題,就想和小夥伴分享,學習遇到困難也願意向小夥伴求助,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發揮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和相互交流中經歷數學知識。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探索與交流,能構建學生有效的數學理解的場所。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時,我讓學生課前收集一些肥皂盒、飲料罐、乒乓球等,上課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把準備好的學具放在課桌上,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各物體的形狀,使學生建立圖形的認識,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辨認立體圖形等圖形各有不同。學生拼一拼、搭一搭的遊戲,認識這些圖形。知道長方體、正方體是可以擺平的,而圓柱體球體是不能擺平,會滾動等,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中介紹自己帶來的立體圖形的名稱與它的樣式,使學生很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這些圖形,建立了直觀的信念,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老師還要採取多種形式,鼓勵算式多樣化,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法,這樣即加深了學習的印象,又提高了計算能力。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地思考方式,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四、創設情境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新教材提出新的學習方式,強調老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利用具體的場所、景象,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教學,新課程教學突出課堂情境的設計,並需要貫穿教學始終,創設情境能夠溝通課堂與外界的聯絡,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將學生帶入真情實感的社會化、生活化的氛圍。

  而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同時還保持著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老師應提供具體的學生情境,設計有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以教材是以學生的說一說、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如教學表內除法時,15÷3=5、15÷5=3時,學生運用乘法口訣,很快知道3×5=15、5×3=15,推出15÷3=5、15÷5=3,這樣使學生從自己的實踐經驗出發,逐步發展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去探索、去交流,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自己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尊重他們的諾言,讓他們參加各項活動,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全面發展.

1.教你如何學高三數學

2.高三數學如何學好

3.怎樣學好高三數學的技巧

4.高三數學學習技巧

5.怎麼學好高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