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蔡元培的事蹟

  蔡元培字鶴卿,浙江省紹興人,被譽為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第一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蔡元培事蹟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蔡元培事蹟介紹

  蔡元培事蹟包括了他早期考取清朝學位到最後抗日救國堅持教育改革的一生事蹟。清朝晚期出生於浙江紹興山陰縣的蔡元培從小發奮讀書,十七歲就考取了秀才,後又陸續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學位直到翰林。

  三十歲辭去朝廷任職開始轉向教育行業,擔任紹興學院院長。33歲創立了中國的教育會,並且還組建了愛國女學堂,開創中國女性學堂的先例。此時民主改革勢在必行,許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權的革命浪潮中,35歲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組織成立了光復會同盟會等。

  蔡元培事蹟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國。蔡元培37歲的時候開始出國留學深造,學習西方的先進教育。42歲回國後擔任政府教育部長,管理教育事業。但是當時的時局動盪,袁世凱專權,蔡元培再次選擇出國留學深造,去了法國德國,46歲回國擔任了北京大學校長。此時他得到了法國美國大學授予他的榮譽學位。之後在國民黨政府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被選為監察委員,但是蔡元培辭去了職位專心發展教育事業。1928年五十多歲的蔡元培擔在中國文化事業單位擔任多個職位。

  抗日戰爭爆發後,蔡元培從北平移至上海同其他國民黨人士積極組建抗日保國組織,為國共合作抗日而努力。抗日戰爭國內局勢惡化,蔡元培帶著妻兒遷往香港,並在香港定居,1940年在香港生病去世。

  蔡元培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蔡元培少年時期就是轟動的人物,常被江蘇籍的宰相翁同龢稱讚。許多名人傅斯年、周作人、杜威、汪原放、馮友蘭都紛紛稱讚蔡元培。現在北大的師生依然追懷這蔡元培,記得林語堂就說過世界上再也不會有第二個蔡先生了,對蔡先生的評價大家都是一致的,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了。

  確實蔡元培是中國近代可以稱為君子的人,近乎萬人。在他身上有中國傳統聖賢的修養,但也帶著西方自由博愛的思想,這是傅斯年說的,後來周恩來在1943年發表的《懷念蔡孑民先生》也說蔡元培所帶的北大、他的作風、他的成就都是不能讓人輕易忘懷的。蔡元培很了不起,他能識人、用人、護人,他手下的人才都各盡其才,這是許多人都做不到的一件事。

  郭沫若評價蔡元培時也說影響魯迅最深的也蔡元培也是其中之一吧,因為魯迅進入教育界也是蔡元培引薦的,所以一直到老魯迅病逝,他們都保持了知己關係。蔡元培是中國歷史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座豐碑,是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功勞積累打造的豐碑。千百年後,相信蔡元培的人格修養依然還會是人們嚮往的境界。

  蔡元培與陳獨秀的故事

  蔡元培與陳獨秀二人,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人物,他們兩人之間也有著難以割捨的深厚友情,無論是一同共事時期還是各奔前程階段,這兩位大家始終互相傾慕,無論社會的浪潮如何變幻莫測,蔡元培與陳獨秀的友情卻幾經沉浮始終未曾中斷、持續至死。

  兩人之間的初次相識是因為在光緒末年均加入了暗殺團,在其中共事,一來二往的相聚交談中漸漸熟識,彼此欽佩。多年以後,兩人竟成了上下級,以其掀起了五四、新文化的熱潮。1916年,蔡元培奉命出任北大的校長,而此時陳獨秀的雜誌辦得風生水起,有一天蔡元培一聽說陳獨秀來京以後,當日便趕往其住所,執意邀請他來北大教授文學。也正是在那個階段,陳獨秀向蔡元培推薦了年僅27歲的胡適也進入了北大教書。後來由於陳獨秀得罪了一些人,蔡元培無奈之下只好以改革的名義令陳獨秀保留體面地下任。正是蔡元培聚集了各路人才在北大的這段時間,北大才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而這些人當中陳獨秀無疑是影響最大、闖勁最大的一員佼佼大將,也正是他打開了新局面。

  之後在五四運動中,由於陳獨秀作為身先士卒的總指揮,他也常常身陷困境,屢次被捕,而在此期間的蔡元培則至情至意,三次出手相救。1940年,蔡元培病逝香港,陳獨秀終日鬱鬱寡歡,為其所寫的悼文感人至深,兩年後,也不久於人世。這兩位大人物,儘管在政治上深有分歧,卻從未停止對於彼此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