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的故事

  鄭振鐸,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還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同時是中國二十世紀前期俗文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先鋒,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鄭振鐸在北京讀書期間,有了自己的初戀。每一次北京的福建同學組織抗日聯合會舉行聚會的時候,鄭振鐸都會到場,並且慷慨陳詞一番。

  在當時的全國女子高等學院之中,有著合稱為戰國“四公子”的四位女學生,而這四位女學生之中就有三位是福建籍的。在這三位之中,有一位的父親在當時擔任著教育部的主事,而其本人便是出身有錢人家,家中世代為官,又有著恆產,這個人便是黃世瑛。有著這樣的身世的她也參加了愛國活動。

  黃世瑛長得很漂亮,在學校還擔任著校學生自治會的主席一職。在愛國運動中,鄭振鐸認識了黃世瑛,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漸漸地,只要看不見黃世瑛,鄭振鐸便會定不下心來,他喜歡上了黃世瑛。

  為了能夠經常看見黃世瑛,只要他有跟學生運動有關的事情,便會闖進黃世瑛所在的學校。幸虧當時由於“五四運動”的衝擊,女高師放寬了原先的門衛制度,否則鄭振鐸想要闖進女高師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鄭振鐸的這場初戀並不是以圓滿為結局的。那時候的黃世瑛猶豫了,而黃世瑛的父母也反對黃世瑛與鄭振鐸在一起,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鄭振鐸都處於無可奈何的痛苦之中。

  鄭振鐸的代表作

  在鄭振鐸的一生當中,有著許多作品。他寫有小說《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僂集》等等;他著有《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等專著;他譯著了《沙寧》、《灰色馬》、《飛鳥集》、《新月集》等等著作。但是要說鄭振鐸的代表作的話,那麼便是他的散文作品《貓》和他正是發表的第一首新詩《我是少年》了。

  《貓》這篇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家的三次養貓經歷。第一次是一隻向隔壁要來的新生的小貓,有著花白的毛,是一隻非常活潑的貓。但是養到後來,原本活潑的貓咪突然變得消瘦,顯得憂鬱,很快就死掉了。第二次是在第一隻小貓死掉沒多久之後,向舅舅家要來的一直渾身黃色的小貓。它比第一隻更加活潑、有趣,會到處爬樹,到處越牆,有一次還捉到了一直肥大的老鼠。但是最後這隻黃色的小貓咪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再養貓。

  有一個冬天的早晨,一隻並不好看的貓伏在家門口,便收留了它,這是第三次養貓。這隻小貓不喜歡動,不是一個活潑的主。後來,家中養了一對芙蓉鳥,貓兒便一直望著。貓是要吃鳥的。有一次一隻鳥死了,“我”便以為是貓咬死的,拿起木棍便打了它。但是後來才知道,咬死鳥的並不是自家的貓,可是“我”卻無法向這只不會說話的動物表達我的抱歉。後來,它死在了鄰家的屋簷之上,“我”比前兩次失去貓更加難過。自此以後,“我”家不再養貓。

  鄭振鐸怎麼死的

  鄭振鐸於1898年出生,1958年逝世,享年60歲。鄭振鐸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位頗為有名的人物,但是對於鄭振鐸的死亡原因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

  1898年12月19日,鄭振鐸出身於浙江溫州。他的祖父曾是溫州的一個小官,因此祖籍福建長樂的他出生在了浙江溫州。他的家庭是一個小資產階級,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和祖父便去世了。他的初戀是一個有著美麗面龐和富裕家境的女子,但是這段愛情最終沒有開花結果。

  他是愛國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後便開始寫作文章。他是“上海著作人協會”的發起者之一,更是致信國民黨強烈抗議他們屠殺革命群眾的行為。1931年開始,鄭振鐸相繼擔任了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中文系教授、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7年,鄭振鐸參與了文化界救亡協會。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1952年,鄭振鐸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當中的一員,並在1953年2月22日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文學研究專業機構,也就是中國文學研究所中擔任第一任的所長。1955年,鄭振鐸成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10月17日,鄭振鐸負責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在這途中,飛機突然失事,而在飛機上的鄭振鐸也因此遇難殉職,時年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