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將領張自忠的英雄事蹟

  張自忠是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傑出的抗戰英雄,那張自忠有哪些事蹟值得留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張自忠的英雄事蹟,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自忠的英雄事蹟

  張自忠作為一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而出名,因此,關於張自忠的英雄事蹟有很多,被世人廣泛流傳。張自忠在世期間,參與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戰役,為國家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備戰臨沂是張自忠的英雄事蹟中較為出名的一件。一九三八年的時候,日本軍隊主動攻擊臨沂,與龐炳勳的部隊發生激烈戰鬥。然而因為雙方實力差距過大,龐炳勳的部隊傷亡慘重,需要等待援軍。那個時候,張自忠奉命帶著第59軍快速趕來增援,事實上,張自忠與龐炳勳兩人有一些不和,但是那個時候,張自忠以戰事和國家為重,捨棄個人恩怨,與龐炳勳兩人合作帶領部下重創了日本軍隊,為中國軍隊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隨棗會戰也是張自忠的英雄事蹟中較為出名的一件。張自忠率領部下參與了武漢會戰,在潢川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重創日軍,就是在這次戰役之後,張自忠被提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駐守荊門縣周邊地區。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時候,中日雙方在鄂北地區發生了隨棗會戰,日本軍隊在強火力的支援下,向張自忠所在部隊發起了大進攻,張自忠部隊頑強地抵抗著日軍的強力進攻,支撐了並不堅固的防線。然而在日軍第六日後,我軍最終還是被日軍突破了,先後失守多個地區。在八日,張自忠率領部下冒雨向東前進,五月十日的時候,在田家集重創日軍,破壞了日軍渡河進攻襄陽的計劃。

  張自忠生平事蹟

  張自忠從14日與日軍交戰開始到16日下午4點。張自忠一直堅持到身邊只剩下張敬、馬孝堂等一共8人,堅定的和日軍作戰,直到下午4點,張自忠部隊全軍戰亡。

  張自忠是一名被輿論逼死的將軍,1936年,張自忠為天津市市長,宋哲元退保定後,張自忠代北京市長與日軍周旋,後來北京淪陷,輿論就一直是將張自忠稱為“漢奸”或者“張自忠逆賊”,所以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與日軍奮戰的。

  實際上,張自忠雖然對日軍採取的是緩和政策,但是當時日本要求張自忠反蔣介石時,張自忠是拒絕的,所以他躲避著回到了南京,想告訴蔣介石,在途徑濟南的時候,他就曾寫過一封信給蔣介石,表示社會上有不諒解自己的地方,自己將以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所以在1937年,張自忠回到原來部隊任軍長後,他就和部下說這次回來是和大家一起殺敵報國的。所以在1940年,日軍再次向棗陽地區侵犯時,張自忠作為中將,上陣殺敵,只帶了2個團與日軍數萬精兵抗戰,臨走前曾給馮治安留下了遺囑,在心中已有戰死報國的決心。

  張自忠死前身中7彈,身邊只剩下馬孝堂,最後馬副官也犧牲了,也就是說張自忠全軍覆沒,壯烈殉國。

  張自忠遺書

  張自忠是我國著名抗日烈士、民族英雄,也是二戰同盟國中戰死的最高階將領,他在棗宜會戰裡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殺,最終不幸殉國。在決戰前幾天,張將軍給他的部下們寫了一封赴死狀,表達自己願意為國赴死的決心;1940年5月6日晚,在決戰前夕,張將軍親筆給副總司令留了封遺書,人們稱之為張自忠遺書。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將軍給他的部下將領們寫了一封信,總結了到目前為止的困難與糟糕境遇,說:“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並且宣告只要敵人敢再來犯,就算丟了項上頭顱也要和他們拼死一戰,為國家、為民族的死亡是生之大義,為了大義可以以命相搏。

  作為一名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完全可以不用身先士卒、親赴戰場第一線,只要留守後方,出謀劃策,勝則進,敗則退。但是他不顧部下動情動理的勸阻,仍舊義無反顧,誓與將士們共存亡。5月6日晚,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收到了來自總司令的一封信紙——那是一位愛國將領的臨陣遺書。

  遺書裡寫道:“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在出陣前,張自忠將軍就早已知曉此行的歸途,但為了沸騰的愛國之血,為了報得國仇家恨,為了子孫後代的平安富饒,這條路他必須走。

  張自忠遺書裡有的是一位國之大將對祖國的濃濃深情,表達了其為了祖國的解放不惜以身赴死,以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操。人命從來沒有貴賤,司令與將士一同赴死,即使是大半個世紀之後的如今,也是難得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