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家排行榜

  西方哲學家有很多,他們是怎樣排名的?下面小編分享了,一起來了解吧。

  

  1、蘇格拉底 西方哲學奠基人。唯一能作為時代分水嶺的哲學家。

  2、柏拉圖 西方哲學最偉大的哲學家。

  3、亞里士多德 西方哲學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4、康德 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承前啟後。

  5、尼采 現代西方哲學的創始人。影響在未來。

  6、維特根斯坦 語言哲學的奠基人。影響必在未來。

  7、笛卡爾 西方近代哲學的奠基人。自成體系。

  8、黑格爾 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三敵:克爾凱郭爾、叔本華、馬克思。

  9、休謨 經驗主義集大成者。不可知論者。

  10、聖托馬斯 經院哲學、神學集大成者。拾人牙慧。

  11、斯賓諾莎 西方近代哲學理性主義者。磨鏡片的聖哲。

  12、萊布尼茨 西方近代哲學理性主義者。天才。

  13、克爾凱郭爾 存在主義創始人。英年早逝。

  14、洛克 經驗主義創始人。未成體系。

  15、叔本華 唯意志論創始人。悲觀哥。

  16、赫拉克利特 辯證法奠基人。戰爭哥。

  17、巴門尼德 形而上學奠基人。提出“存在”。

  18、普羅提諾 新柏拉圖主義者。古希臘末代大師。

  19、胡塞爾 現象學創始人。獨樹一幟。

  20、馬克思 共產主義者。後繼無人。

  21、薩特 存在主義者。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22、海德格爾 存在主義者。影響在未來。

  23、霍布斯 機械唯物論體系創始人。怪獸利維坦。

  24、德里達 結構主義創始人。影響在未來。

  25、羅素 邏輯語言學創始人。教維特根斯坦。

  26、貝克萊 經驗主義者。未成體系。

  27、聖奧古斯丁 神學者。影響漸微。

  28、培根 早期唯物主義者。影響漸微。

  29、德謨克利特 原子唯物論創始人。影響漸微。

  30、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拾人牙慧。

  本排名依據以下原則

  1.影響深遠的學派。故實用主義、實證主義等不列其中。

  2.哲學體系的完整性、獨創性。

  3.對過去、未來的影響。將定論與預測結合。

  西方哲學史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

  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積極尋求人類行動的依據。

  柏拉圖。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二元論的開端,本質高於現象,本質決定現象。

  亞里斯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提出四因說,即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動力因。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學科。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觀點是,人類生活及社會的每個方面,都是思考與分析的客體;宇宙萬物不被神、機會和幻術所控制,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執行;人類對自然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們應當通過實驗和邏輯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最早構建完整的哲學體系。

  犬儒學派:安提斯泰,狄奧根尼。追求德行,並追求從慾望之下解放出來的道德自由:只要你對於幸運所賜的財貨無動於衷,便可以從恐懼之下解放出來。主要教條是,人要擺脫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擁有的善。返璞歸真

  斯多葛派:馬可·奧勒留,西塞羅。斯多葛學派認為,全體人類***包括奴隸在內***都受到神明律法的管轄。在他們眼中,當時各國的法律條文只不過是模仿大自然法則的一些不完美法條罷了。斯多葛學派除了否認個人與宇宙有別之外,也不認為“精神”與“物質”之間有任何衝突。他們主張宇宙間只有一個大自然。自然法理論的奠基者。

  伊比鳩魯學派。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伊比鳩魯***Epicurus,公元前三四一年——公元前二七O年***在雅典創辦了“伊比鳩魯學派”。他將阿瑞斯提普斯的享樂主義加以發展,並與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論結合起來。伊比鳩魯以他所謂的“四種藥草”來總結他的哲學:“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

  新柏拉圖主義:普羅迪諾。將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基督教神學觀念與東方神祕主義等思想熔為一爐,從而為基督教文論的基本取向和奧古斯丁等人的神學思考鋪平了道路。

  盧克萊修。古羅馬哲學家。他繼承古代原子學說,特別是闡述並發展了伊壁鳩魯的哲學觀點。認為物質的存在是永恆的,提出了“無物能由無中生,無物能歸於無”的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神創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有其自然發展的過程,人們只要懂得了自然現象發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見便可消失。承認世界的可知性,認為感覺是事物流射出來的影像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結果,是一切認識的

  基礎和來源,駁斥了懷疑論。認為幸福在於擺脫對神和死亡的恐懼,得到精神的安寧和心情的恬靜。著有哲學長詩《物性論》。

  米利都學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他們認為世界具有統一性,宇宙間有一種基本物質是所有事物的源頭。側重從質料方面說明世界的結構。

  畢達哥拉斯學派。亦稱“南義大利學派”,是一個集政治、學術、宗教三位於一體的組織。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質是由某種數量關係決定,萬物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而構成和諧的秩序。側重從形式方面說明世界的結構。

  愛利亞派。產生於義大利南部的“愛利亞”城,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與公元前5世紀之間,實際創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巴門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諾芬尼、芝諾。巴門尼德用“是者***存在***”這個從具體感性事物中經人們頭腦反映出來的事物的共性,作為世界的本質或本原,表現了從個別向一般的進步,體現了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用抽象的存在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

  赫拉克利特。辯證法的奠基人,認為一切事物都象火一樣變動不居,處於永恆的生成變化狀態之中。重視過程,強調相互之間的關係。

  元素派:恩培多克勒、德謨克利特。“元素派”指在希臘早期自然哲學中那些把世界本原歸結為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單元的哲學家。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說”,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運用分析的方法來解釋、說明世界,既看到變化,又看到不變。

  智者學派。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他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智者最早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他們接受了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思想,肯定運動變化著的感覺現象的真實性,反對愛利亞學派否定感性認識作用的觀點,但又走向相對主義和懷疑論,認為知識就是感覺,斷言各個人的感覺都是真實的,把個人的感覺作為真理的標準。普羅泰戈拉的著名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是這一思想的典型表述。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特別強調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