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叔本華是哪國人

  叔本華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是唯心論的支持者。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著名

  關於叔本華是哪國人看他的出生地就能得出結論。1788年02月的一天,叔本華出生在了一個商人家庭中,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商人,母親是作家,他的出生是帶有光環的。在德國波蘭但譯這個地方,叔本華頂著富二代的頭銜出生。也就是說,叔本華是德國人。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家到了漢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成為了一個無國論者。雖然在他的精神世界,他信奉無國論,但是他的一生註定披著德國的國籍生活。

  因為家庭的原因,叔本華在德國的生活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幸福,至少他的童年並不快樂,他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能夠經商,母親則希望他成為作家,他自己則喜歡哲學。為此他的生活過的非常痛苦。父親強迫他學習工商管理最後他為了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反抗。成年後的他迅速的開始了自己的獨居生活,搬出了父母的家,開始醉心於自己的哲學事業。

  這哲學方面,他寫過很多的著作,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表達自己對愛情,婚姻,生活的看法。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同,並且他的哲學思想,至今依舊影響著人們。這些方面的成就,足以對得起自己的國籍,為德國爭光。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以他獨特的“生存意志論”而被世人所知曉的,叔本華的哲學思想被人們稱之為是悲觀主義。同時,他的一生又被用於思考人生問題。當然悲觀主義的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它積極的一面。

  所以在瞭解、認識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哲學時,應該辯證的看待,全面的認知。他的悲觀主義是建立在其“本體意志論”的基礎上的,在他看來,世界是表象和意志。所以他看待事物現象也會表象的,是“我的表象”,也就是所謂的“自在之物就是作為意志的世界,是我的意志”。 在叔本華的哲學中,理想就像是一個跛腳的,而認識也是經常會出現錯誤的工具,這是一種非理性主義。他強調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意志,同時意志是自由的,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是永遠也無法被滿足的欲求,這些在本質上是沒有目的的,一切的止境,也就是無盡的追求。

  由此,他引發出了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思想,也就是人生等同於痛苦。意志的本質是掙扎,任何事物是敵對的,這樣,意志的本質也就就是痛苦。因為人有無盡的慾望,所以在滿足慾望的過程時,就要經受更多的痛苦。慾望越多痛苦越多。意志越趨於完美,那麼痛苦也就越發的顯著。慾望無法滿足,人類痛苦;慾望得到滿足,人類暫時無聊,人生就是在這兩者中進行無盡的轉換。也就是說,痛苦和無聊是人生主要的組成部分。

  叔本華作品

  作為一個美學家,叔本華作品有很多,比如《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等等,這些著作被譯為各國的語言,流傳在不同人之間,同時也是學者研究和學習的重要文獻。

  在這些叔本華作品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第一本書中,充足理由律被他總結為概括為一切的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說沒有事物是無法被解釋的。

  作為充足理由律,一共有因果律、邏輯推論、數學證明和行為動機四種表現形式。但是這四種表現形式卻不是證明該定律的原因,它只代表自身。

  另一本叔本華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主旨是則是作為表象但最終作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將兩者並列的。該書中,叔本華想要解決康德哲學未能夠解決的問題。他保留了事物自體,並且將它定義為了意志。

  該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他重新解釋了充足理由律,將世界通過充足理由律瞭解的原因重新解釋了,第二部分則是展現意志的細節,並且將人從慾望中解放了出來。第三部分他企圖通過對生命和自然的審美,也就是說從藝術中獲取短暫的慰藉。第四部分是闡述倫理學和禁慾主義,並未其提供拯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