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有哪些故事

  伽利雷是義大利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近代實驗科學奠基人之一,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伽利略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裡,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裡,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幹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裡,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瞭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祕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伽利略的成就有哪些

  說起伽利略的成就,第一個被大家所想到的恐怕就是他的落體定律了。為了證明這一定律的正確性,伽利略忍受了無數的壓力,因為在那個時候,亞里士多德是非常有權威的,而伽利略的觀點一提出來就受到很多人的不齒,無奈,他選擇去斜塔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果不其然,還真是如此。

  說到他的成就,再一個便是慣性定律了。當時,伽利略曾經多次在書中提起過,關於這一定律,伽利略本人也是持有兩個觀點的,其中一個觀點是認為物理只有在有限長度的路徑上做運動,才能做出勻速直線的運動。而他的第二個觀點認為,除非是有外力的作用,否則圓周路徑上的物體將會永遠都沿著路徑以一個不變的速度持續做運動。可以說,伽利略的觀點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超前的,也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成為後來科學的基礎。

  同時,伽利略的成就還包括“相對性原理”的提出,不管是哪一點,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後來科學的重要的理論。

  對伽利略的評價

  伽利略的科學發現,不僅在物理學史上而且在整個科學中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糾正了統治歐洲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更創立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

  伽利略在總結自己的科學研究方法時說過,“這是第一次為新的方法打開了大門,這種將帶來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來的年代裡,會博得許多人的重視。”後來,惠更斯繼續了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他匯出了單擺的週期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數學表示式。牛頓在系統地總結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後,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伽利略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寶貴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