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劉奭有多少個兒子

  漢元帝劉奭***前74年―前33年***,是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生的兒子。他出生幾個月後,其父即位做了皇帝。兩年後,母親許皇后被霍光妻霍顯毒死。那麼?

  漢元帝劉奭兒子介紹

  長子成帝劉驁,次子定陶恭王劉康,三子中山孝王劉興。

  成帝無後,定陶恭王生哀帝劉欣***公元前27-前1***,中山孝王生平帝劉衎***公元前9年-公元5年***。

  成、哀、平三帝均無子女,導致元帝一脈絕嗣。

  元帝生二女:

  長女平陽公主,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嬰曾孫***。夏侯頗尚平陽公主,元光元年嗣侯,元鼎二年因與父侍婢通姦獲罪自殺,國除。

  次女穎邑公主。

  延伸閱讀

  劉奭說漢元帝不幸,也指他的婚姻。當他還是皇太子時,按照規定,姬妾就有十來個,而他最寵愛的是司馬良娣。不幸[3]的是,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司馬良娣就一病而逝,臨終前她悲傷地對劉奭說:“我的死並非壽數已盡,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們嫉妒我,輪番詛咒的結果啊!”那一年劉奭才25歲,對這話深信不疑。司馬良娣死後,劉奭傷痛欲絕,大病一場,病好以後也一直悶悶不樂,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個也不肯見面。時間一長,連漢宣帝也知道兒子仇視自己的姬妾,為了幫助兒子從痛苦中解脫,就命令王皇后挑選幾個出身良家、年輕貌美的宮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歡心。

  王皇后挑選了王政君等5人,並乘太子來拜見父皇時,叫人悄悄地問太子:“這幾個宮女怎麼樣?”太子由於思念司馬良娣,對她們一個也不感興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詢問,只得勉強答道:“其中一個還可以吧。”當時王政君坐得離太子很近,又獨獨穿了一件與眾不同的、鑲著絳色邊緣的掖衣,那人以為是指她,就稟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將王政君送進太中,當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兒子劉驁,這就是後來的漢成帝。堂堂大漢王國的皇太子,能夠如此鍾情於一個“良娣”,令人頓生憐憫之情;而他最心愛的這個“良娣”卻又不幸早逝,使“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劉奭幾乎對所有美女都喪失了興趣,不也是一種不幸麼!

  時間是醫治心理創傷的良藥。劉奭做了皇帝后,嬪妃自然遠遠多於做太子時的姬妾。於是又有兩個嬪妃獲得了劉奭的寵幸——一個姓傅,一個姓馮。傅氏原來是昭帝太皇太后上官氏身邊的一個才人,劉奭當了皇太子後,她又去服侍劉奭。她“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也就是說,很有心機,很能處人,上至地位比她高的姬妾,下至普通宮女,都處得很融洽。每當宮中有什麼祭祀活動,她都以酒酹地,祝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

  大概後來劉奭也認為:這麼善良的女人,肯定不會詛咒公孫良娣吧,對她也漸漸地產生了好感,後來傅氏又生了兒子劉康,於是被封為婕妤。馮妃則是劉奭即位後入宮的,在生下皇子劉興後,也被封為婕妤。後來,漢元帝又特意在婕妤之上、皇后之下設一女職“昭儀”,授給這兩位替他生了皇子的愛妃,所謂“昭儀”,昭顯其儀也,是後宮妃子們的輝煌榜樣也。除了皇太子劉驁外,劉奭就只有這兩個兒子:劉康被封為定陶王,劉興被封為中山王。王政君雖然貴為皇后,卻“無寵”——漢元帝並不愛她;她的兒子作為嫡長子,雖然被立為皇太子,卻“頗有酒色之失”,酗酒而又好色,怎堪承擔“革命接班人”的重任?而定陶王劉康呢,卻與父皇一樣多才多藝,尤其是精通音律,堪稱父皇的“知音”,與母親傅婕妤都受到漢元帝的寵愛。當劉奭生病時,傅婕妤又很得體地帶著兒子一直侍候在身邊。

  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劉奭開始考慮更換皇太子了。只是由於漢宣帝生前很喜愛這個他唯一見到的孫子——皇長孫,孝順的漢元帝不願違背父皇的遺願,也由於大臣史丹等人的堅決反對,劉驁才算保住了太子之位。劉康於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封王,漢成帝陽朔二年***公元前23年***病逝,估計只活了20歲出頭;劉興於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封王***,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病逝,大約活了30來歲。皇子的優越條件與優厚待遇,卻沒能使漢元帝的這兩個兒子長壽。不過,這兩位王爺的兒子卻都“幸運”地做了皇帝:劉康的兒子劉欣繼漢成帝之後成為漢哀帝;劉興的兒子劉衎繼漢哀帝之後成了漢平帝,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