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星原文賞析

  《國風·召南·小星》是西周現實主義詩集《詩經》裡的一首。為先秦時代的民歌,體現了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役夫之悲。全詩二章,每章五句,每章的前兩句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後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復敘事,所謂情景交融說的就是這個。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

  賞析

  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絕不會引人注目,多一個少一個也絕不會對官僚機構的運轉有絲毫影響。他們的出現、存在、消失,全都悄無聲息,上天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這樣的小人物,是社會旋渦中真正的邊緣人,邊緣得不能再邊緣。

  這讓人想到俄國小說家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長官的一個噴嚏,可以讓小人物嚇得發抖,一病不起,在戰慄和恐懼中默默死亡。 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內心默默向上帝祈禱,如此而已。

  處在邊緣的小人物的呼號,是軟弱無力又震撼人心的。軟弱無力,是因為位卑職微而不會有人理睬,不會有人在意;震撼人心,是因為這種呼號表明了不向命運認同、要自我的尊嚴和價值得到承認和尊重的自覺意識。

  其實,當小人物自己有了這種自覺意識,他至少在內心當中就不在是卑微的了。

  小星譯文

  微光閃閃小星星,

  三三五五在東方。

  匆匆忙忙連夜走,

  早晚奔忙為官家,

  只因命運不相同。

  微光閃閃小星星,

  還有參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連夜走,

  跑開被子和床單,

  都因命運不相同。

  小星創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這首小星就是對當時社會環境下役夫之悲的深刻反映,但近代也有認為是描寫受到冷遇的姨太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