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動機

  京杭大運河與隋唐大運河是母子!隋唐大運河,是中國的驕傲。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隋唐大運河條件動機

  淮北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唐代沉船

  ***1***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條件和主觀動機:

  條件:①南朝以來,江南經濟地位不斷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開通運河勢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統一,社會秩序逐步穩定;③社會經濟得到初步恢復和發展,為大運河開鑿創造了物質條件;④中央集權加強,能夠組織大規模人力和物力進行開鑿。

  主觀動機:①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②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③對江南產生糧食的漕運;由於在隋朝之前,江南經濟已趕上北方,那麼,隋朝開鑿運河與江南經濟地位的提高是有關係的。

  ***2***客觀效果:①運河的開通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為以後的歷代所用,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澤被至今;對鞏固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②開鑿運河必然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導致階級矛盾激化,這也是隋朝暴政的內容之一;同時,隋煬帝利用大運河,組織到江南巡遊,也進一步加劇了當時的階級矛盾,成為隋亡的原因之一。

  隋唐大運河歷史意義

  大運河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融合、統一

  幾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文化,大運河的貫通成為中華文化形成的催化劑。大運河的貫通和開發,不僅使經濟交流、中外交往變得容易和頻繁,也促進了南北文化、東西文化、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種區域文化、外來文化相互接觸、融會、整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運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統一性、擴散性、開放性,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僅促使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源地齊魯地區與中原地區、江南地區的文化交融,還把曾經作為封建皇朝首都的長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等文化中心連為一體,從而使各個區域文化不斷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的大一統文化。同時,大運河的水也哺育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使運河地區成為人才薈萃之地,文風昌盛之區。運河地區又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區,外國使團及商隊來到中國後,即沿著運河航行到達京師和各地,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有的甚至直接定居於運河區域,將國外優秀的文化傳入中國,豐富了運河文化的內容,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將中華文化傳向各地,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沿著運河兩岸留下的名勝古蹟,更是星羅棋佈,成為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作者運用這條線索,把運河文化放進中華文化的大環境中去分析研究,從而使運河文化的地位凸顯出來,填補了運河研究的學術空白。

  大運河繁榮了國家經濟

  首先,大運河的開鑿與貫通,營造了新的自然環境,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生產環境,使運河區域成為繁榮昌盛的新的經濟帶。運河起因於戰爭和漕運,但它是一項水利工程,對它的開發與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緊密聯絡在一起。在開拓運河航道的同時,以消弭水患和引水灌田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排灌工程也在沿運河南北各地興建起來,使運河區域的水利田大幅度擴充套件,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等各類水利田以及沿運河地區的官府屯田、營田等,都顯著增加。大運河的貫通,直接促使南北方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廣泛交流、南北方農作物品種相互移植與栽培,顯著提高了運河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大運河的航運,又促進了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使運河區域成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也成為全國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次,大運河的貫通,開闢了新的交通路線,大大加強了地區間的經濟交流,極大地促進了運河區域工商業的發展。運河地區尤其是沿運河兩岸的城市中百業俱興,商業氣息濃郁,官私工商業如造船、瓷器、釀造、紡織、編織、造紙、印刷、金屬製造等以及其他各種手工業蓬勃興起。以運河為主幹線的水上銷售渠道,將各地區的鉅額商品輸送到各類城鎮市場,使南北方的物資空前大交流,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商業銷售網路,密切了各區域市場的聯絡,促進了全國市場的形成。尤其是明代中後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運河區域城市中如蘇州、杭州的某些行業,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包買商,在中國首先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的繁榮,直接導致了運河城市的興起,從北京沿運河南下,經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紹興,直到寧波,宛如一串明珠鑲嵌在運河兩岸。隋唐首都長安、洛陽,北宋首都開封,南宋首都杭州,元明清首都北京,更是運河區域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的中心。通過這條線索,作者透徹分析論述了大運河與全國封建經濟的關係。

  猜你感興趣:

1.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的動機是什麼

2.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

3.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