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作文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它包含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田真嘆荊

  詩曰::田真昆仲,議分紫荊,樹即枯死,悲悔同聲。

  隋代有一戶田氏人家,住著田真、田慶和田廣三兄弟。自他們分別成家之後,兄弟三人就想要各自發展,決定要分家,把家產分成了三份。

  分到最後,只剩下庭院中那棵開滿紫紅色花朵的紫荊樹了,多少年來,它一直欣欣向榮,象徵著這個家庭的興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孫,就是在紫荊樹默默的俯視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其樂融融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繁衍了許多代。老樹蘊涵著人們不盡的追憶和緬懷。

  哥哥田真嘆息著說道:“田家的歷史有多長,紫荊樹就有多老。”

  田慶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家產都分完了,留著這棵樹也沒什麼用了,不如也把它給分了。”

  幼弟田廣精打細算地說:“有理有理,紫荊樹的樹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藥,我們乾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還能賣個好價錢呢。再說,我們分了家之後,都要各奔前程,誰還顧得上照顧它啊?”

  田真說:“使不得,使不得。我們怎麼忍心傷害這些美麗的花朵和潤澤的葉子呢?它鮮活的生命力,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眼見那翠綠的色澤,誰不發自內心地讚美它的生命?家族有多興旺,紫荊樹就有多美。這是我們家族繁盛的見證,怎能如此傷害於它呢?”

  田慶說:“哥哥您別犯傻了,誰還會注意到這棵老樹?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對半分了。”

  兩位弟弟那樣堅持,哥哥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們決定將紫荊樹砍成三段。田真仰望著昔日的故宅和茂盛的老樹,內心十分的傷感,但也無計可施。

  第二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荊樹,一夜之間突然全部枯萎凋零。看到的人無不大驚失色,疑惑地想到:難道紫荊樹也傷心欲絕,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被截成三段,不如先自行了斷吧。

  三兄弟見到這個情形,都不禁大吃一驚,開始痛切地懺悔:為什麼手足之情要這樣分離?連樹都覺得傷心,連樹都為之涕泣,連樹都不想再活下去。昨天熱火朝天的砍斫①計劃,一時間令兩位弟弟感到萬分地沮喪羞愧。

  田真神情肅穆地說:“樹木原本就是同氣連枝的,正是因為聽說將要被砍成三段,它們才會如此悲傷,我們人竟然連樹木都不如啊!

  田慶看到這番景象,深有所觸,他追悔不已地說:“當我們還非常小的時候,我們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種在父母身旁承歡膝下、同舟共濟的幸福生活,現在想起來還那麼令人懷念。”

  田廣傷感地說:“現在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兄弟就是最親最親的人了,如果連我們都不肯團結友愛的話,那父母在天之靈一定會天天流眼淚,一定會比紫荊樹還要傷心的。”

  田真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繼續從前的生活呢?‘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想重振家業,就要通力合作,和睦共處,團結一心。”

  兄弟三個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他們把分家的契約在紫荊樹面前一同燒燬,決定繼續同舟共濟,共同經營幸福的生活。兄弟三人默默地祝禱著,感恩祖先留下的這棵紫荊樹,示現了及時的枯萎,讓他們深深體會到,連樹木都有真情,難道人連樹木都不如嗎?

  第二天,當太陽早早地爬上枝頭的時候,田廣開啟窗戶,驚訝地喊了起來:“哥哥,哥哥,快來看看,葉子綠了,紫荊樹的頭抬起來了,葉子變綠了。”

  鳥兒聽到他的叫聲,也不由自主地朝著紫荊樹那片綠油油的枝頭望去。兩位哥哥驚訝地探出了頭,紫荊花那片殷紅的色彩,溼潤了他們的眼睛……

  從此之後,他們兄弟更加友愛,他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再也不提分家分財產的事情了。美麗的紫荊樹,也繁茂如初,就像這個團結如故的家庭一樣,欣欣向榮,充滿無限生機。

  “和”為貴。人體各個器官如果不能協同配合,身體必遭病魔的侵襲;團體不和睦,必定迅速瓦解;國家上下不團結,則很難抵禦外敵的入侵。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睦何其重要!兄弟是同氣連枝的生命共同體,就像樹枝樹幹一樣不可分離,只有和諧共處,才能繁茂興盛。彼此之間如果產生對立和嫌隙,整棵樹都會受到傷害。

  “田真嘆荊”的故事,不禁使我們想起了“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林和靖是北宋的一位隱士,原名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他在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家裡一貧如洗,三餐不繼。然而,林和靖頗不以為意,對物質上的貧乏,全然不放在心裡。

  他自幼勤奮刻苦,致力於聖賢之學,淡泊名利,尤其不喜歡趨炎附勢。後來隱居到了杭州,在西湖的孤山結廬而居,二十年來都未曾到過城鎮市集。陶醉於山水之間的林和靖,厭棄世間的功名利祿,潛心體悟聖哲的道理。臨終前,他留下了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感懷言志,餘韻不盡。

  林和靖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他在草廬的庭院中,種植了許多梅花,還養了一群氣質高貴的仙鶴。徜徉在青山綠水、松鶴梅蘭之間,多少詩情畫意在其中。林和靖盡其一生,都與它們相隨相伴,人稱“梅妻鶴子”。

  然而林和靖過世之後,他所種植的這些梅樹,都相繼枯萎而死,所有的仙鶴,也都一隻只悲鳴不已,哀號欲絕,沒過多久,全都相繼隨林和靖而去。

  由此可知,真誠之心,無不感人心懷,化及萬物。縱使是一枝一葉、一草一木,也能受到感動。同樣,惡貫滿盈、窮凶極惡之人,在舉手投足之間,所散發出來的肅殺之氣,也會影響周遭的一切,讓花木為之枯萎凋零,令人們為之畏怯恐懼。因而,起心動念,一言一行,我們怎能不戒懼謹慎呢?

  人生苦短,數十寒暑間,這些同體連枝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回相見一回老”。想想我們還有多少時日,能夠珍惜同聚同處的時光?千萬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時,才徒自悲切,那不是為時已晚了嗎?骨肉之情、手足之愛,當要切切珍惜啊。

  法照禪師寫了一首敘述兄弟的詩詞:

  兄弟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回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於子孫做樣看。

  【註釋】①斫:zhuó,砍削。

  :陳昉百犬

  詩曰:陳昉眷屬,七百餘口,上下相親,孚②及百狗。

  宋朝陳昉有一個備受矚目的家庭,那就是以純樸厚道的家風,代代承傳的陳氏家族。陳家上下有十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七百人之多。他們的祖先陳崇德高望重,為家族制定了嚴格的家規,希望子孫後世得以恪守不移,代代相傳,從而使純樸厚道的家風能夠綿綿遠遠地傳承下去,至久不息。

  到了陳昉主持家務的時候,家道依然非常的厚朴善良。陳昉為人溫和厚重,以身作則,勤勤勉勉,使得陳氏家族枝繁葉茂,代有賢人,全家上下充盈著一派吉祥和順的景象。

  家族人數如此眾多,他們的生計如何維持呢?原來,陳家的子弟都克勤克儉,維持著非常儉約樸實的生活習慣,一切的事務,都儘可能自己動手來完成,從來都不委用僕役或者婢女。“習勞知感恩”,孩子們從小沿襲純厚儉樸的家風,瞭解物力維艱的道理,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他們一生都能夠刻苦耐勞,知足常樂。

  陳昉家中,矗立著一座特別建造的廳堂,非常寬闊,能夠容下七百多人共聚一堂用餐。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穿著整齊,扶老攜幼地來到廳堂中。彼此見了面,感到分外地親切,都互相地問長問短,問寒問暖。他們按照年齡、尊卑的先後,次第而坐,大人坐在一個區域,小孩另外坐在一起,可謂長幼有序,條理井然。

  全家上下,只要還有一位未到,大家都一定會靜靜地等待,直到所有的人都到齊了,才開始用餐。吃飯之時,廳堂悄無聲息,一片寧靜肅穆。等到都吃完了飯,大家才開始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有的談天說地,侃侃而談,有的文質彬彬地寒暄問候,互問短長。這是全家共有的幸福時光,是其樂融融最感親情溫馨的交融時刻。許多家族性的問題,也常於此時及時溝通解決,避免了各自為政的誤會與猜疑。

  陳昉的家中,養了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狗,它們的性情都特別溫順。更有意思的是,這群家教嚴格的狗,全都是在同一個大槽裡用食。主人們為家狗做了最好的示範,所以它們各個都從善如流,溫和而又乖巧。每到吃飯的時候,它們也牽家帶口地來到大槽前,彼此互相搖著尾巴,以示問候。

  幾條年長的老狗,非常威武地站在那裡,原來是在清點數目。只見它們左看看,右看看,發現了阿平家的大狗還沒有來。於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在那裡憨態可掬地等待著它的到來。不一會兒,有的狗開始悠悠閒閒地來回踱步,有的狗示以問候地搖搖尾巴,調皮的小狗乾脆一把摟住“哥哥”的脖子,在地上雪球般地滾了起來。大家左等右等,終於看到一隻強壯的大狗,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原來,今天主人為它洗了個澡,還理了理身上的毛,這才耽擱了用餐的時間。大狗非常抱歉地搖著尾巴,向大家低頭懺悔,於是,一百多條狗就開開心心地開始了它們的午餐。

  陳家主人們那上下同心、喜氣盈人的祥和氣氛,連狗都普受薰陶,從而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鄉里的人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想想看,連狗都能夠互敬互愛,如果人父子兄弟之間不能和諧共處,那將何以為人呢?所以鄉里之人都紛紛起而效法,懺悔改過,使得那一帶的風俗日漸純樸厚道。

  郡守張齊賢將陳昉一家的事蹟,向朝廷作了稟報。朝廷有感於他們人與人之間的互敬之誠,所以就免了他們的徭役,而且禮遇有加。希望這個家族的典範,不但影響全鄉,而且能感化全國。

  陳昉一家七百多口人,能夠如此敦睦和合地生活在一起,實在是難能可貴。相比之下現代社會,真的很難見到數代同堂的景象了。甚至夫妻兩個人都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孩子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長呢?

  現在常有許多父母、家長向老師抱怨孩子們的逆反情形。一次一位家長哭訴說:“孩子真的很難教,想不到年紀這麼小就這麼叛逆,對於父母的教導他不但不聽,不但不能接受,還經常惡言相向。這到底是為什麼?”

  老師就反問她:“請問你們夫妻倆會不會吵架?假使會,是隻有‘文場’,還是也有‘武場’?”文場就是隻有動口,武場就是出手。這個媽媽很難為情,很慚愧地說道:“很抱歉,過去孩子在更小的時候,我們夫妻倆經常在孩子面前,不是吵架就是大打出手。”

  這個時候老師就跟她講:“這樣我就沒有辦法幫助你教導小孩,因為小孩在年齡還很小的時候,你已經教他知道了,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人與人之間可以動不動就大打出手,可以動不動就吵架。因為你不能盡到父母應盡的責任,所以他現在稍微大一點,他有情緒,他不能與你好好相處,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彼此不能和睦,彼此不能相敬如賓。”因此要維繫一家的和睦,人人都應該要懂得相處之道。

  “陳昉百犬”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大家庭中和煦溫馨的一面。它讓我們瞭解到,和氣就是家庭最溫暖的陽光,它能夠使一個家庭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美滿的家庭,更是國家未來棟樑成長的溫床。一個美好的家庭氣氛的構成,正取決於家裡的每一分子能否互相尊敬,互相關懷,互相禮讓。您是否願意為朝夕共處的家人,獻上您燦爛的微笑與溫暖的關懷呢?

  【註釋】①昉:fǎnɡ。②孚:fú,使……信服。

  :張閏無私

  詩曰:張閏無私,八世同居,共織互乳,縉②紳不如。

  元朝張閏,她家裡有八代不分炊,共同生活在一起。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家上下有一百多口人,都非常和睦,從沒有是非,沒有閒話。每天張閏都領著家裡這一大班的婦女們,會聚在一個房間裡,一同做著裁縫或織布之類的活計。工作完畢後,所有織好的布,和做好的衣服,統統收歸於倉庫之中,沒有一個人會佔為己有。每逢小孩啼哭的時候,那些婦女們無論哪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來給他吃奶,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都作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和愛護。而這些孩子也一樣不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凡是有人喂他,他就能停止啼哭了。可見,她們一家是多麼和睦和相融。

  當時一些當官或大戶人家都自慚不如,所以到順帝至元年間,朝廷裡就派了欽差,在她家門前旌表起來,把她們作為大家的學習榜樣。

  【註釋】①閏:rùn。②縉:jìn,古代稱官僚或做官的人為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