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國家所倡導的,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積極性以及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等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調查報告

  問:出國“划算”還是“不划算”?

  答案: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

  隨著近年來留學人員的快速增長,海歸也日益增多,加上國內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全球經濟放緩,海歸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相比較高的留學成本,留學效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圍繞留學“划算”還是“不划算”的討論成為社會話題。報告顯示,海歸群體中,認為留學“划算”的佔50%,“不划算”的佔20.2%,“說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別佔22.1%和7.7%。

  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認為3至5年收回經濟成本的人數最多,佔比為35.9%,5至10年和1至3年的分別佔24.1%、22.5%,10年以上的佔比10.3%,一年以內的僅佔7.2%。出國成本的收回時間與海歸人員的個人能力、就業單位性質、個人所在的崗位、工作經驗等因素密切相關。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祕書長苗綠表示,出國留學獲得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視野、外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認可度分別為78.7%、78.3%、71.3%和68.9%。專業知識與技能、人際溝通能力的佔比也均超過50%,相對而言,創新能力和擴大人脈網路的比例較低,分別為39.4%和34.2%。

  “超過八成的海歸回國後都能實現再融入。”報告指出,漸漸地融入是主要型別,佔54.4%,較快地融入佔32.7%。一直很難融入的佔12.9%,與2013年的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海歸一直難以融入國內環境”相比,海歸的社會融入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問:海歸就業扎堆哪裡?

  答案:一線城市和省會是最愛,民營和外資企業最集中

  “海歸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和省會。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漢等地對海歸的吸引力有所增加。”報告顯示,海歸就業的單位型別呈現多樣化,但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資料表明,36.1%的海歸在本土民營企業,26.7%的海歸在外資企業,13.5%的海歸在國有企業,8.9%的海歸在事業單位,在政府部門和海歸創業民營企業的各佔2.7%。海歸就職的企業以500人以上的中型到大型企業為主,有31.2%的海歸就職於10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45.3%的海歸就職於5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

  在海歸就業的前十大產業中,金融業最多,為14.3%,貿易類、房地產類、網際網路分別佔7.2%、6.9%和5.5%。新一代資訊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佔比較小。

  具體到工作崗位上,選擇銷售、市場的海歸最多,佔29.6%,選擇生產類、研發、行政工作、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的海歸分別佔11.8%、12.9%、10.9%、8.3%和10.1%。

  智聯集團執行長、智聯卓聘創始人郭盛指出,從調研報告來看,海歸的就業形勢整體比較樂觀,有經驗的海歸最值錢,但仍有80%的海歸認為現有薪資水平低於預期。

  問:海歸的就業優勢尚存否?

  答案:語言和溝通能力是主要優勢,國內關係網路斷裂是劣勢

  報告發現,海歸認為其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語言、溝通能力等方面,分別有64.3%和51.7%的海歸認為自己在這兩方面具有優勢。分別有50.1%和48.8%的海歸認為自己在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優勢。另外,38.6%認為在自我推介能力方面佔優勢。僅15%的海歸認為自己在人脈網路方面佔優勢。

  在社會關係網路、求職時間、專業技能等方面,海歸存在短板。海歸的就業劣勢主要體現在“國內的關係網路因在國外上學而斷裂”,有47%的學生認為自身存在這一劣勢。29.7%認為海歸“專業技能與國內名校學生相比優勢不明顯”。27.7%的海歸認為,自身喪失“掛職鍛鍊機會,難以到政府部門工作”。認為“回國時間晚,趕不上國內招聘會”、“所學專業國內沒有需求,國外實習經歷不被認可”的海歸,佔比分別為26.7%和24.8%。還有12.4%的海歸認為自己“語言能力與國內名校學生相比優勢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海歸的工作滿意度偏低,雖然有3***%的海歸選擇滿意,但有4***%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選擇非常滿意的僅有1.2%。

  問:海歸創業可安好?

  答案:半數創業企業在5年內開始盈利

  “海歸選擇創業城市的考慮因素多元化,創業領域集中在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報告指出,海歸創業的城市呈現出分散化趨勢,不再高度集中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逐步擴大到東部沿海二三線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區。

  具體到創業領域,海歸創業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類、新一代資訊科技、貿易類、高階裝備製造、文化創意產業、其他服務業、節能環保等幾個領域,佔比分別為18.6%、13.6%、13.6%、10.2%、8.5%和8.5%。

  海歸回國創業主要是看重國內創業環境好和國內發展潛力大,這與我國倡導創新創業,實行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密不可分。此外,方便與家人團聚也成為影響海歸回國創業的重要因素。然而,持有專利技術,相關領域國內市場前景好,其他如居住地等因素對該行為的影響不大。

  在接受調查的樣本中,3年內開始盈利的企業達37%,3至5年開始盈利的佔14%,5至10年開始盈利的企業為5%,比例相對較小。此外,44%的創業企業尚未開始盈利。

  很多創業者創業資金的來源是個人存款,比例高達66.7%,其次是向朋友親戚借款,為25%,而來自銀行貸款、國內風險投資、國內企業入股等金融渠道所得資金的比例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歸創業的資金來源中,基本沒有國外風險投資和國外企業入股。

  在創業階段,海歸創業者最需要獲得關於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創業場所提供等方面的幫助。海歸創業政策需求方面,海歸創業者更希望政府能夠解決科研資金申請過程限制較多、加大科研資金支援力度、政策落實等問題。也有創業者表示,政府應該在購買時優先選擇海歸創業企業的高新技術及產品。約41.7%的人則表示,國家的政策很好,但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

  “中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海歸群體是中國最好的人才庫,中國的海歸政策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中國需要完善相關政策,讓更多的海歸安心回國創業,加強創新的力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總結表示。

  ▶▶海歸創業大家說

  易珉***香港鐵路中國事務執行長***:

  關於創業,我的人生經驗有三個:第一,用最少的語言傳遞最多的資訊。第二,有人群的地方說話聲音不要大,因為最有影響力的聲音是最小的。第三,讓自己發出有影響的聲音,一定要短,而且一定要遵守規則。今年,創新創業一直特別火。領導並不是讓每個人都形式主義地去創業。真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於改變和激勵。這一次改革意味著重新出發,一定要有一批人像上一次改革那樣具有創業和創新精神。這種精神不在於你在崗位上工作還是在自己公司工作,因為形式主義的創業害人。真正的創業和創新恐怕是民族精神的改變。

  李曙光***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的整個法制環境在不斷進步,雖然存在問題,但很多基本法規都有,例如創業創新的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物權法,應該說這些法律對海歸創業創新打下了很好的制度基礎。絕大多數海歸創業遇到最大的法律問題,一是產權糾紛,二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目前,國內整個市場競爭環境中,山寨產品特別多,整個社會誠信系統需要建立。

  周成剛***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階副總裁***:

  我有幾點看法:第一,我特別鼓勵和希望海歸創業,但我不鼓勵所有人都去創業,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當執行長***CEO***而當執行長,這其實是一種誤導。第二,創新不一定要在網際網路領域。第三,海歸回來創業一定要將世界和中國結合。只有將中國的文化和世界的理念結合,將中國的政策和世界的先進潮流結合,海歸才能成為真正的複合型人才,創業成功概率才會更高。

  :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優惠政策有哪些?

  1、優先貸款支援、適當發放信用貸款

  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於能提供有效資產抵***質***押或優質客戶擔保的大學畢業生,金融機構可優先給予支援。對高校畢業生創業貸款,,擔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親屬家庭成員的穩定收入或有效資產提供相應的聯合擔保。資質良好的使用者還可以申請信用貸款。

  2、簡化貸款手續

  通過簡化貸款手續,合理確定授信貸款額度,一定期限內週轉使用。

  3、利率優惠

  對創業貸款給予一定的優惠利率扶持,視貸款風險度不同,在法定貸款利率基礎上可適當下浮或少上浮。

  煙臺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優惠政策:

  1、借款人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可達十萬元;

  2、借款人首次領取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滿一年以上的,可獲得一千元到三千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3、借款人創辦企業,若接受就業困難人員,與其簽訂一年以上的勞動合同,併為其繳納社保,那麼三年內將按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40%給予補貼;

  4、借款人租用經營場所的,可享受租賃費50%的補貼,期限為兩年,最高補貼額度不超過一萬元。

  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的大力推廣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有了更多的創新企業,市場才能盤活,對創業大學生們來說,創業無息貸款可以更好的激發熱情,並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