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哪些好方法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好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好方法

  一、畫段兒

  在讀一篇課文前,先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字寫出序號。認清一篇文章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對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認識。

  二、畫圈兒

  看看課文生字表中要求“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把生字圈出來。這樣,在讀課文時就會明確哪是要求“學會”的,就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後,再對照課後要求“會認”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疑難處

  在完成上面的畫法之後,再讀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標出。讀完課文後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畫好詞句

  弄清課文的疑難問題後,再認真讀一遍文章。把文中的妙詞佳句用 “~~~~~~”畫出來。在讀書時也要注意重點理解、記憶這些句子,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小學預習語文的建議

  一、摘抄知識要點,激發閱讀興趣

  “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內容。這些內容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並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

  二、指導預習過程培養預習能力

  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根據單元導讀和預習指示,結合教材,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效地指導預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

  1.閱讀“導讀”。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重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還要讓其反覆閱讀“導讀”,以便加深理解。

  2.讀、思、圈、畫。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並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比如:文中的生字連詞可以用“--”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標記;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可用“=”標明,並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藉助字詞典理解詞意;遇到描寫優美的句子用“”畫出,並反覆朗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習,學生手、腦、口並用,既提高了預習能力,又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這學期,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在佈置每一篇課文的預習時,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地提一兩個問題,寫在紙張上並在課堂上交流。在課堂上的高度重視,培養了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同時也讓我知道,老師的教學設計是死的,而學生的學習中的問題才是學生感興趣的。記得在教學《一件運動衫》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篇幅又長,要在一節課內上完是有很大的難度的。怎麼教呢?我在早讀課時就先檢查學生的問題。發現學生的提問是很有研究價值,同時也就是文中的重難點。如,有的學生提的是“小男孩這麼喜歡運動衫,他卻為什麼用運動衫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來換鞋?”“小男孩付給售貨員阿姨的錢還差五分,售貨員阿姨為什麼願意賣出那雙鞋,並且還贈送了一雙長腰襪子?”“我對康威先生說:‘吉特勒先生說你的鞋子不能再修了,鞋底全壞了’時,為什麼老先生眼睛裡沒有出現失望的目光?”“吉特勒老人竟然用一隻小狗跟那個男孩換運動衫”、、、、、、問題提得多好啊!這說明學生是認真地預習並思考了。這麼好的問題當然值得重視且要解決的了。於是談論、爭辯、達成共識,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都在釋疑中得到了解決。

  三、劃分層次閱讀培養自讀能力

  葉老曾說:“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於讀,則其功至偉。”可見,閱讀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逐步提高閱讀要求,培養其自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1.讀通課文。“預習”中經常提出: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麼?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指導他們注意隨手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而後整體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帶著問題讀書。“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能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預習”中有這樣的問題:“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最後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怎麼樣了?”帶著問題,學生邊讀邊思,問題解決了,課文內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處多讀。文章寫得精彩的段落、章節,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文筆優美,意境開闊。“預習”中提出:“預習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預習時,這一段可讓學生反覆朗讀,想像草原的美景圖,直至成誦。

  4.總結評價。課堂上,對於在預習過程中閱讀表現積極、聲情並茂者,教師要不吝讚美之詞,及時表揚、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其讀書的積極性,使“預習”更好地服務於課堂。

  四、圍繞預習重點精心設計訓練

  不少課文在“預習”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難點,提出了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包含著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圍繞預習重點,確定語言文字訓練點,精心設計訓練,把預習重點貫穿於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語言訓練相結合,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整體效益。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在“預習”中指出:查字典弄清“神機妙算”這個詞語的意思,把課文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畫下來。這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圍繞這一預習重點,可以設計以下訓練:

  1.草船借箭為什麼能取得成功?請找出課文中的一個重點詞語回答。初步理解“神機妙算”的意思。

  2.討論:周瑜為什麼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試舉例說明。

  至此師生共同歸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表現:知人心,識天文,曉地理。周瑜的慨嘆,反襯出諸葛亮過人的才幹。這樣設計訓練,把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貫穿於課堂教學,使學生處於主體的位置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希望同學們重視預習,不要流於形式。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A、多讀,就是反覆讀

  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B、勤寫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我們在背誦語文的時候,可以隨時準備紙筆,邊背誦,邊記下一些關鍵字。之後在遇到關鍵字後悔更容易記起整體內容!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階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C、課文、古詩,理解後記得更牢固

  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後記憶會更快。當然,背誦後也有助於理解。

  ***1***抓關鍵詞語背誦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的關鍵性動詞。

  ***2***按寫作順序背誦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

  ***3***採用“整分聯背誦法”

  整分聯背誦法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絡。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

1.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方法有哪些

2.小學三年級課前預習方法

3.小學語文有效預習方法建議

4.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

5.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