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在預習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預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習:“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顯然,預習是學生主動的課前學習行為。我校開展的“以學定教生本課堂模式”探索也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主要任務是複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也為老師的以學定教提供依據和參考。

  可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嘗試後,我發現學生的課前預習雖然每天都在進行著,但是收效甚微,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那麼,怎樣使學生的預習有效呢?我這個學期在班級針對預習出現的問題開展實踐,著力於探索出提高學生預習有效性的策略。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堂學習前對要學的知識有個大體瞭解,找疑點,提問題,然後帶著問題聽課,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學習掌握新知。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一、 預習興趣培養。

  ***一***設計難易適度形式多樣的預習單。採用先扶後放,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都能自主進行預習,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二***設計帶有競爭的預習單。如教學《遊戲的公平性》時,課前預習設計是:***1***仔細觀察書中的主題圖,然後根據教科書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設計一個表格並作好記錄。***2***什麼是遊戲的公平?怎樣設計遊戲規則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不公平的遊戲了嗎?怎樣修改就公平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遊戲設計的最公平合理

  在預習中採用適當的競賽,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預習有興趣,才能使預習活動成為學生自覺地行動。在學生初步樹立起預習意識的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生預習的興趣培養。

  二、 預習內容設計。

  ***1***設計預習單要目標明確。不僅停留在一些具體的知識上,還應對“能力”“情感”“經驗”等方面目標提出明確要求。不同年級的學生預習要求不同,如:低年級學生側重於在遊戲中進行預習,注重預習興趣和預習習慣的養成;中高年級學生重數學思維訓練,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2***設計預習單要內容具體。每課時前要給學生以“預習提示”,如:你將要學習什麼知識?在預習中你瞭解哪些知識?你有哪些不會的知識,有什麼問題?等。指導學生按預習提示,結合已學到的方法去進行預習,這樣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地培養預習能力和習慣。不同的學習內容,預習作業也有差異,指導預習也要因材而異。概念型內容可採用閱讀理解的方法進行預習,計算型內容可採用嘗試練習的方法進行預習,空間圖形內容則可採用實驗操作的方法進行預習。如:教學“空間和圖形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得有比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更有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佈置的預習任務就要側重於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通過自主探索,逐步認識簡單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係,學生只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就能不斷的生成新知,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以及在和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3***設計預習單要逐層推進。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設計預習作業要注意層次性,使不同的學生通過預習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穫。如三年級“面積和麵積單位”預習設計:a、這節課要學習什麼內容?b、你理解什麼是面嗎?能舉例表示嗎?c、請你認真閱讀課本瞭解面積單位有哪些,再動手製作出10個邊長為一釐米的小正方形和5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d、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米?e、 在預習中,你有哪些疑問?學生在預習中,根據問題提綱逐層深入,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

  三、 預習方法指導。

  在預習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預習。我在尋找解決預習有效性的策略過程中,學習到了 “四步”預習法,我在班級嘗試推廣收到較好效果。

  一讀:要求學生讀課本,瞭解將要學習什麼,從教材的情境圖中發現數學資訊,試著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從整體上了解新知,讀懂教材上的結論,把重要的概念、結論畫出來。

  二思:讓學生思考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想新授知識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絡,有怎樣的聯絡。例如預習小數的大小比較知識後,學生感知到小數大小的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有聯絡。又如指導預習“積的變化規律”,讓學生思考怎樣驗證這一規律,回想這一規律以前運用過嗎?通過系列思考,發揮預習功能。

  三練:學生經過預習,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檢驗預習效果。這樣既能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又能讓教師發現學生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四問:預習時,要求學生提出問題,所提問題可以是在“讀、思、練”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學生由將學習內容引發的疑問。在預習中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引發對新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感知到問題的存在,逐步形成問題意識。

  預習指導要注重過程,讓學生在預習中達成對問題“感性——理性”或“理性——理性”的提升。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