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對於英語課前預習,要運用什麼好方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中,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於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採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於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總有一天要走上社會,那就要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如果在小學階段,能夠通過預習,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就能為將來高一級學校深造或走上社會的學習帶來很大好處。將來,就不會在大量更新的知識面前不知所措,就不會落在時代的後面。學生應形成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英語預習策略,並能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預習策略。“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小學生特點的英語自主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有效預習則是其中的一種。

  然而當前的小學英語預習作業中,教師佈置最多的是聽音式和朗讀式的作業。這雖是一種最簡單、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過於泛泛,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自覺意識較弱,長期以往效果並不明顯,隨著英語的重要性日趨明顯,讓學生擁有堅固的基礎和靈活的語言運用技能,無疑成了我們每位英語教師的重頭工作。為此,我們都會在課前作一番精心的設計,以此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識量也很大,僅靠四十分鐘完成要求的內容,時間會顯得非常緊迫,而且效果也未必會理想。因此,激發和鼓勵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掌握有效預習策略便成了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

  二、所要解決的問題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主要途徑。這也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有些教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實踐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預習都流於形式,效果自然不敢恭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自主學習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部分學生不能自覺、按時、有質量地完成作業;學生的預習作業完成情況較差;學習中,主動探究、獲取知識意識不強。

  2、自主學習能力有待系統指導、幫助提高,主要表現在:個別學生對工具書的使用存在障礙;部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等媒介蒐集學習資料方面總體表現較差。

  平時,雖然我們在教學中也常給學生介紹預習方法,或者請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但這種做法效果不明顯,收效甚微。

  針對以上問題,我把課堂模式構建中第一環節確定為“預習反饋”,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新課的認識和疑惑走進課堂。我們認為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非常重要,提高預習效率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勢在必行。

  三、概念界定:

  1、預習:

  預習是學生在課前的自學。一般是指老師在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的理解,並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的過程。

  2.有效性:

  有效一般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相對於預習投入而言,預習產出的“質”和“量”都達到了一定的預期目標,符合時代和個體的積極而進步的需求。

  三、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理論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課前預習是教學的起始階段,雖然是在課前,但是整個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學過程。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新課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學法的指導與訓練,可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可謂終身受益。

  五、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一個重要概念是圖式,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圖式是認知發展的實質,認知發展受三個過程的影響:即同化、順化和平衡。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

  2、心理學理論: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疑難點,從而大腦皮層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這種注意狀態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並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指向疑難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3、發現學習法: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倡導的,是讓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動發現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

  有關方法推薦:

  我是一名英語教師,有不少學生認為英語很難學,甚至有的學生說到,用了幾倍與其他學科的時間,可收效甚微,成績總也上不去,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說道“學英語,難與上青天。”因此想放棄,這是萬不可能的。現在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要想學好英語必須搞好預習。預習好了,老師講起來就容易聽懂了,也就更容易掌握。英語學習要掌握主動權,提高學習效率,做好預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同學們從初一開始,就要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並逐步學會預習的方法。

  注意讀書。讀書是英語預習的主要內容。它包括讀單詞和讀課***1***讀單詞在學新課前,應先根據音標或讀音規則認讀單詞,並能初步記住詞性和詞義。一些單音節詞,基本上應能默寫。在拼寫單詞時,可邊讀邊寫,做到眼、口、手、腦並用,進而提高記憶效果。***2*** 讀課文 讀課文分朗讀和默讀。朗讀時應聲音響亮。把重點放在語音語調的糾正上。如果自備了課文錄音磁帶,可先聽一兩遍錄音,然後模仿跟讀,這樣既可提高自己的聽的能力,又可培養良好的語音語調,作到雙豐收。默讀的速度不可太快,重點應放在對詞義和句義的理解上,通過默讀,要求能對全文意思有個大概的瞭解。

  注意分析。默讀工作結束後,可試著分析課文。先找出學過的片語與句型,聯想和歸納以前學過的知識,試著理解課文的意思。同時要勾出未學過的片語與句型,對於句子中難理解的地方,用筆作上標記,以便上課時能有目的地聽老師的分析和講解。

  注意練習。在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可做與課文配套的練習冊上的一些簡單的練習題。這樣可以檢驗預習效果,也可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

  注意提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有價值。預習不單單是預先去熟悉一下即將要學的知識內容,在預習中應能發現問題。若發現不了問題,說明預習的不仔細,不全面。一般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發現問題呢?一是聯絡過去學過的有關知識,圍繞詞義、詞的用法和搭配、句型結構、語法概念發現和提出問題;二是圍繞課文的內在聯絡、情節變化、說話人的意圖發現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後,自己解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或同學。

  注意筆錄。預習時,既要動腦筋又要動手,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備一本預習筆記本,把認為重要的片語、典型句子及問題記錄下來。預習時的筆錄,也可為將來的複習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