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輕鬆學習方法

  初一數學要如何學才能輕鬆一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首先,要注意習慣的養成,不要刻意灌輸知識點。對於剛上初一的孩子,改變習慣是最困難也是最有必要的一步。很多家長片面地讓孩子多關注知識點、請很多家教,可孩子的成績卻不見提高,這時就要思考一下,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否成為了他成績提升的攔路虎。好的習慣,大的方面應該包括課堂注意聽講、認真記筆記、每天和每週固定時間複習和預習、為學習做好規劃等等,這些任務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應該都能順利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些“小習慣”,比如遇到問題基本上不思考就直接尋求幫助、做題時總是心不在焉摳手玩筆、每次檢查作業的任務都交給家長完成……這些習慣不僅不容易改正,往往還容易由於家長的原因而愈發嚴重。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遇到問題獨立思考、學習時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夠檢查自己犯下的錯誤這些能力是重要而且必須的,這不僅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和支援。

  第二,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不要過分關注成績的高低。初一數學無論從概念還是技能都是初中數學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就體現了初一數學的重要地位。這種基礎性體現在有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整式的計算、方程思想的體現、簡單幾何圖形的規律總結等多方面。一次考試的成績很難將這些基礎性地位的知識考查全面,而過於關注考試成績一方面容易讓孩子有一種“學習就是為了考試”的心態而忽略了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孩子對考試的內容過度關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其他基礎知識,這對一個初一孩子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其實,知識掌握好才能取得好成績,而不是成績高了就說明知識掌握得好,因為考試具有一定程度地隨機性和運氣成分。只有第一注意知識的積累,才能在之後的考試中都取得好成績,千萬不可為了追求成績而本末倒置。

  第三,適當的練習是必要的。最後又回到了這個傳統的話題做題。想學好數學,不做題是不可能的,做題可以讓我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解題的速度,熟練解題技巧。除了學校規定的練習冊之外,相信大家人手一本西城區的《學習、探究、診斷》,另外推薦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啟動作業本》、《輕巧奪冠》這兩個練習冊,難度適中,題目有代表性而且不屬於“尖酸刻薄”那一類,對大家提高成績會有所幫助。

  話說回來,所謂“玩轉”無非是一種意境,學好初一數學需要習慣的幫助、需要知識的積累、也需要適當的練習。在這一中,大家的每一點收穫都會為中考成績添磚加瓦,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報。

  ***二***

  ***1***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我結合《數軸》一課的內容,在班上講述笛卡爾在病床上發現數軸,最終開創了用數軸表示有理數的故事。讓孩子懂得了獲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方法才是關鍵。在班級中,我多次召開數學學法研討會,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闢黑板報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

  ***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永續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1>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概率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學引入時,我根據學生喜歡玩撲克牌的愛好,和他們來講撲克遊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有的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

  <2>;鍛鍊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初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鍊學生的意志。

  <3>;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悶"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①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係數2乘以首尾兩項,於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拉走",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突破知識的難點。②隨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③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④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4***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並列入數學教學計劃。

  在我所任教的初一級裡,我每兩週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訊息渠道,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於鑽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樑。總之,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三***

  1、做好預習:

  單元預習時粗讀,瞭解近階段的學習內容,課時預習時細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則等要做好記錄,以便帶著問題聽課。

  2、認真聽課:

  聽課應包括聽、思、記三個方面。聽,聽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聽重點和難點,聽例題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於聯想、類比和歸納,二是要敢於質疑,提出問題。記,指課堂筆記——記方法,記疑點,記要求,記注意點。

  3、認真解題:

  課堂練習是最及時最直接的反饋,一定不能錯過。不要急於完成作業,要先看看你的筆記本,回顧學習內容,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4、及時糾錯:

  課堂練習、作業、檢測,反饋後要及時查閱,分析錯題的原因,必要時強化相關計算的訓練。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了,不能將問題處於懸而未解的狀態,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5、學會總結:

  馮老師說:“數學一環扣一環,知識間的聯絡非常緊密,階段性總結,不僅能夠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還能找到知識間的聯絡,做到了然於心,融會貫通。

  6、學會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筆記本,作業本,糾錯本,還有做過的所有練習卷和測試卷。馮老師稱,這可是大考複習時最有用的資料,千萬不可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