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孩子不愛吃飯,容易生病,大便乾燥等等問題,可能最後都會被歸結到脾胃問題上。那麼小孩脾胃不好應該如何調理?下面小編分享了小孩脾胃不好的調理方法 ,一起來了解吧。

  寶寶脾胃虛弱表現症狀

  寶寶面色發黃或面部色素沉著不均勻***花斑***,頭髮稀疏,消瘦,指甲脆薄,經常發作性地臍周疼痛。脾胃虛弱偏內寒的寶寶,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食慾很好,但是大便次數多、量大,食後即拉。脾胃虛弱偏內熱的寶寶則食慾不佳,大便幹***兩三天一次***,此類小兒的患病原因多數為過多食用零食或過量飲用牛奶所致。

  小孩脾胃不好的調理方法

  寶寶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選擇

  中藥多選用質輕味薄、輕靈平和,既不傷正,又能令髒氣調和、藥味清淡甘平的藥物,易為小兒接受而獲佳效。

  一般來講,藥物要辨析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等。四氣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其中苦寒藥多用於清熱、瀉火、解毒,但是久服易傷元氣,容易損傷脾胃功能。

  調寶寶脾胃虛弱的食療方

  黨蔘茯苓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黨蔘、茯苓、炒扁豆、淮山藥、薏苡仁、蓮子肉***去心***、芡實各3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粉末,過篩。根據患兒年齡大小,分成7-15份。每天1份,加大米同煮成粥,調人少許食鹽,當飯吃,或加麵粉煮成糊狀,配食糖適量代早餐用均可。

  脾胃虛弱寶寶的按摩法

  1、捏脊:讓小兒趴在床上,沿小兒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面板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面板向上方提起。

  2、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父母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

  3、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父母可用拇指向著掌根方向給小兒揉推。

  4、補大腸:推食指的側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5、按勞宮:順時針按摩手心的勞宮穴。

  6、按足三裡:順時針按摩足三裡3分鐘。

  7、摩腹: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小兒慢慢按摩腹部。

  如果寶寶厭食情況嚴重,請及時就醫。

  推薦13款小孩吃的健脾養胃粥

  1.小米香菇粥

  材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雞內金5克。

  做法:小米,淘洗乾淨;香菇,擇洗乾淨,切成小塊或碎末;雞內金,洗淨。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下入小米、雞內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至熟爛,分次飲用。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雞內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氣,開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兒消化不良。

  2.五穀粥

  材料: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青豆各30克,白糖。

  做法:將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玉米等洗淨,用冷水浸泡2-3個小時;鍋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燒沸,然後用小火煮45分鐘;待粥軟爛後,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五穀粗糧中富含澱粉、膳食纖維以及B族維生素等,每天適當吃點粗糧,有助於增加寶寶體內的粗纖維。

  3.南瓜小米粥

  材料: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紅棗8枚,冰糖少許。

  做法:南瓜切成小塊。小米洗淨備用。紅棗洗淨瀝乾水分。冰糖也可以不放。因為南瓜有甜味。鍋里加5碗水,蓋蓋兒大火燒開。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開鍋後轉小火。小心撇去浮沫,煮至粥粘稠。煮了20分鐘後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關火。

  功效:小米暖胃,安神,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南瓜性溫,味甘。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4.山藥蓮子粥

  材料:山藥50克左右,蓮子20~30克。

  做法:每天取適量的新鮮山藥和蓮子給寶寶煲粥喝,蓮子和粥都要煮得夠爛,一起吃下去。對不到1歲的小兒,山藥和蓮子要儘量碾碎。乾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湯調成糊糊來餵養。

  功效:此粥可溫胃健脾,最適合脾陽不足的小兒。

  5.土豆粥

  材料:土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土豆去皮,清洗乾淨,切成小塊,和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中的功效,此粥適用於胃燥、胃痛、便祕等。

  6.紅豆粥

  材料:大米50克,紅小豆15克,紅糖適量,糖桂花少許。

  做法:將紅小豆與大米,分別淘洗乾淨。紅小豆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並煮至爛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煮至黏稠為止。在粥內加入適量紅糖,燒開盛入碗內,撒上少許糖桂花即可。

  功效:和胃滋陰,養血補血。此粥色澤紅潤,香甜爽口,誘人食慾,極受幼兒歡迎。紅小豆,含豐富的蛋白質、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之一,對幼兒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

  7.小米山藥粥

  材料:鮮山藥,小米,白糖。

  做法:將山藥洗淨搗碎,與小米同煮為粥,然後加白糖適量,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導滯。同時也適用於兒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8.大骨湯紅棗粥

  材料:大骨,紅棗,大米,蔥、薑片,精鹽,醋,深綠色青菜。

  做法:將大骨洗淨,放沸水中焯幾分鐘,去掉血水及油膩。紅棗洗淨去核、蔥切段,薑切片。鍋中放入清水,將大骨、紅棗、蔥段、薑片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撇去湯中浮沫,倒入幾滴醋,小火煲2-3個小時。湯煲好後,放少量鹽調味。青菜切成碎末備用。大米洗淨,用煲好的湯煮粥。粥好後,放入青菜,再煮1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中,適合五個月以上的寶寶日常食用。

  9.茯苓蓮豆粥

  材料:白茯苓10克,陳皮10克,甘草5克,蓮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將白茯苓和陳皮、甘草熬水,去渣後再加入泡發好的蓮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蓮子和扁豆軟爛為度。可另加白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氣利水。這款粥對平時食慾較差、消化不良、身體較瘦的寶貝有幫助。

  10.栗子粥

  材料:大米粥1小碗、栗子3個。鹽少許。

  做法:將栗子剝去皮後切碎。鍋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熟後,再與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許鹽,使其具有淡淡的鹹味即可。栗子一定要剝淨內外皮,煮爛。

  功效:栗子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素。秋天盛產栗子,適量地吃一些,對身體很有好處。栗子雖營養豐富,但吃過多容易腹脹,要適可而止。

  11.小米粥

  材料:小米半碗,水適量。

  做法: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淘洗乾淨,加入涼水,大火燒開,小火煮十五分鐘,關火即可。

  功效:進食後可以在孩子的胃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養胃效果十分出色。

  12.蛋黃南瓜小米粥

  材料:熟蛋黃,南瓜泥,小米粥。

  做法:小奶鍋煮上小米粥。再煮熟一個雞蛋。粥快煮好時,將南瓜洗淨,去皮切小塊,隔水蒸熟後壓成泥,再取一顆蛋黃碾碎。將蛋黃碎,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拌勻即可。

  功效:南瓜和小米都有增補益脾胃的功能。中醫認為小米能“和胃溫中”,是養胃佳品。

  13.枸杞山藥湯

  材料:土雞腿1只,山藥200公克,枸杞1大匙,鹽1/4匙,雞精粉1/4茶匙,料理米酒1大匙,水600毫升。

  做法:雞腿剁塊,山藥切塊,分別以滾水汆燙過後撈起洗淨。上述材料全部放入燉鍋中,加入枸杞、料理米酒、水混合均勻放入電鍋中蒸約40分鐘。

  功效:山藥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小兒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兒童脾虛調理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