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每天覆習的方法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成就功業的人,都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以致默默無聞了。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須進行的各項活動。比如上課、寫作業、睡眠、吃飯、上下學、體育鍛煉、看新聞聯播……

  第二步,根據自己現在的生活習慣,安排好各項活動的基本順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學、上課……

  第三步,測算各項活動的時間長度。你可以觀察和記錄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費的平均時間作為參考。

  第四步,根據勞逸結合、科學用腦,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學習的原則調整各項活動的順序和學習時間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兩項學習活動之間應該安排生活、勞動等其他活動;b學習時間比較長***90分鐘以上***時應該安排兩門課程***最好是文理科***間插複習或者兩種方式***閱讀和解題***間插學習。

  第五步,根據效果調整作息時間表。每個適合自身情況的作息時間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們需要根據每日作息時間表的執行情況調整各個專案的順序或者是時間長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個符合自身情況的作息時間表為止。

  高效複習的兩條原則

  第一、勞逸結合,科學用腦

  它要求我們一張一馳地安排生活,換言之,我們要把學習活動和其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安排。這樣既保證了各項活動的順利完成,也保證了大腦得到休息和身體機能得到較好的維持。

  第二、交叉安排,高效學習

  這要求我們不要長時間複習同一門課程,也不要長時間採取同一種學習活動方式。因為長時間從事某種單一活動會使大腦某些活動區域的細胞活動過度,導致學習效率下降。交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可以使得部分疲勞大腦區域得到休息,休息的大腦區域則進行工作,這樣既沒有妨礙大腦的休息,也保證了學習活動高效率地進行。

  具體說,交叉安排表現在:a不同學科複習時間的交叉安排,比如語文、數學、外語、生物、物理、化學等課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長時間進行一門課程的複習;b不同學習形式之間交叉安排,比如記憶、解題、閱讀和知識整理等活動交替安排,不要長時間採取同一種學習形式。

  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很多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幾個時間段有利於鞏固記憶。一是學習後最初幾分鐘內,電生理活動引起蛋白質的合成;二是學習後在48小時內複習;三是一週之後腦突觸發生永久性變化。根據人在學習過程中這一生理變化,採用複習加強記憶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的內容即將忘記時進行復習,那麼複習的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了人的記憶與遺忘規律。實驗證明:在學習僅過了20分鐘後,就忘記記憶內容的42%,1天后忘卻量已經達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卻量高達79%。他根據實驗結果,畫成了著名的遺忘曲線。並表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條規律提示我們,—定要儘早、及時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以便在知識還在大腦內時就加深印記,否則大腦中已經沒有痕跡了,只能再費精力重學。

  合理安排複習時間特別重要並且必要,制定複習計劃,嚴格按計劃執行,併力求形成習慣,是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力求努力做到。

  具體可以分為六步:

  第—步:課後花費2-5分鐘“過電影”回憶,便可保持電生理活動引起蛋白質的合成。

  第二步:午休時間利用15-20分鐘將上午所學內容全部“過電影”回憶一遍,便可鞏固記憶。

  第三步:下午安排時間戶外活動、休息,調整心理和精神狀態。

  第四步:晚上覆習,安排時間將學習內容與儲存在大腦中的資訊進行對比以找出偏差和失誤。

  第五部:晚上睡覺前再“過電影”回憶,便可把記憶保持兩週以上。

  第六步:兩週後再複習便可使腦突觸發生永久性變化。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