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如何防範風險

  保險是現代經濟本身重要的行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對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帶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等有重要意義。小編今天說現在保險業存在哪些風險需要防範呢。

  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核心

  兩個方面:一是深化保險行業自身的改革,二是服務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並在近期提出的“新常態”經濟形勢下,發揮保險兼具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特性,做市場發展新生力軍。“從我國保險復業起,每次市場化改革推進,都促成了保險業一輪重大發展。這次也要結合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程序,找準保險業新增長點。爭取用20年時間,實現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2位”。

  據本報記者初步統計,“新國十條”32項內容中各類政策措施近70種,其中全新提出的政策內容超過30種,項俊波認為以往多次提及卻難以落地的政策也有實質突破,最明顯的三個為明確“2015年內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險試點”,“形成財政支援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和“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

  到2020年要實現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3500元/人。這意味著“包括今年在內的未來7年,年均保費收入增速要達到16-17%,預計2020年全國保費收入會達到5.1萬億,而那時候的人口約增加到14.5億。”項俊波說。

  今年1-7月全國保費收入已實現1.28萬億,同比增長近20%。前7個月保險資金運用收益2300餘億元,較大程度達到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平衡。而2013年全年保險業實現投資收益約3658億元,收益率5.04%,已是近4年來的最好水平。

  “新常態”下的保險創新

  如何找準保險業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點,項俊波認為主要在緊隨市場化改革走勢、政府職能轉變趨勢以及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

  參與社會治理,商業保險嘗試已見初效,如大病保險、農險等。項認為保險業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加大保險創新力度。針對目前市場上“觸網”五花八門甚至被叫停的“創新”險種,監管層更鼓勵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

  項用美國、法國等國家政府購買恐怖主義保險加強社會治理和維護公共安全的案例舉例。6月底,信達釋出有關恐怖主義保險的最新報告,稱2014年有62%的信達客戶投保了恐怖主義保險,而目前,美國恐怖主義風險保險法令的存在,對於市場能否以投保人負擔得起的價格供應恐怖主義保險起到了關鍵作用。

  “總體看,我國保險業創新意識和能力還不強,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需要,國際上保險業甚至開始探索一些比較激進的創新模式。”項說。

  他引用瑞再最新報告,稱保險公司一般是保守的創新者,即對殘品進行增量式的改進。但是技術變化要求保險公司採取更為激進的創新,而推進其則需要保險業進行文化變革。

  國際上一些領先保險公司已經投資“創新實驗室”,即直接在消費者中測試大量小型專案,而只有受到客戶青睞的專案才可存活。多家公司包括法國安盛和美國汽車保險公司等,都設有專門創新實驗室,培養以客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這些實驗室超越了傳統產品設計的範疇,尋求將創新文化制度化,該文化容許多次試錯。

  超6000億滿期給付和退保

  項認為,外部支援環境已具備,接下來就該保險業“苦修內功”,“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現階段確實存在5大風險需要緊急防範。同時仍處於發展初期的我國保險業,170餘家保險公司中,仍有近1/3的公司尚未實現盈利。

  項指的5大風險包括:償付能力風險、公司治理風險、資金運用風險、高現金價值風險、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我國保險業並未像銀行、證券那樣完整經歷過經濟探底和週期,需要嚴守系統性風險”。

  如果剔除濫用投資性房地產估值虛增利潤部分,個別公司存在償付能力不足隱患。近期正德人壽的案例更說明償付能力壓力根本原因之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

  項俊波直言保險公司現存治理風險並表態正在加大檢查和懲治力度。包括保險資產安全的風險,即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內部人採取侵佔挪用、違規關聯交易等方式,非法轉移保險資產,或者將保險公司作為滿足其其他業務鏈條資金的融資工具,“這樣的公司還不是一家”;公司治理僵局風險,股東之間,股東與管理層之間,因控制權爭奪或其他分歧,出現股東大會無法正常召開,董事會無法正常換屆,償付能力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等嚴重現象。

  此外部分公司管控薄弱,公司領導個人獨斷,董事會無法有效行使職能、審計合規和風險管理職責不到位;還有高管人員利用非法手段,虛增利潤,抬高股價、欺騙公眾投資者,而自己則從中獲取鉅額利益等舞弊風險。

  大金融混戰格局給保險資金運用帶來更多風險隱患:信託、企業債已實現實質性違約事件、打破剛性兌付;更重要的是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目前保險機構備案和註冊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中,涉及地方融資平臺的有3535億,佔總規模的52.6%,大部分有擔保措施風險基本可控,但個別區域個別行業的個別產品,仍然值得高度關注。

  網銷崛起推高萬能險等短期理財型保險業務、高現價產品規模快速增長,也迫使保險公司在負債端與銀行理財、基金等金融業態比拼高收益和流動性。因此更多保險資金投向不動產、基礎設施等高收益低流動性的資產上。“個別激進的公司不動產投資佔比已經超過20%”。但“高現價業務負債實際期限為1-3年,甚至幾個月,但匹配資產期限大多5年以上,資產負債缺口較大”。

  資金成本也是個問題,“網銷那些產品承諾收益有高到7.2%的,加上其他成本起碼要10%以上才能不虧,很多機構說已經轉移到房地產市場12%能收回來,很危險。”項說。

  與上述風險隱患更急迫的是,2014年已迎來行業滿期給付和退保高峰。項俊波首次披露今年資料:上半年人身保險業滿期給付的金額1018億,同比增長超過20%,退保支出為2421億,同比增長50%,兩者現金共計流出3439億,約佔同期新單保費收入的58%。預計2014年全年滿期給付金額1800億,退保金額將超過4400億。

  公司渠道產品集中,滿期給付主要集中在三家公司,佔比全行業81%,退保集中在6家公司佔70%,渠道集中銀郵,銀郵渠道佔滿期給付金額87%,佔退保金額的71%,產品集中在分紅險,佔滿期給付的89%,退保金額的66%。

  仍需細則持續支援

  當日下午的行業交流中,各保險機構提出對“新國十條”的執行策略和相關建議,包括下半年繼續深化改革需要細則支援,實現保險業“彎道超車”。

  以資管為例,新國十條給出更多創新和發展空間,在保證安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穩固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探索投資發起證券化,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拓展境外投資範圍。並明確提出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資管機構,允許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夾層基金、不動產基金,將引導保險資管向專業化發展,與銀行等走差異化道路。

  平安資管一位內部人士在交流時發言稱,要建設有核心競爭力的保險資管公司,仍需要監管更多細則政策支援,例如要引導資管公司由賬戶管理向產品管理轉型;鼓勵資管公司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的創新,比如資管股東結構可以多元化,可引入各種類別戰略股東,允許員工持有股份等。另外鼓勵和允許資管公司拓寬客戶來源,如機構客戶可包括社保基金,年金、銀行等資金,另外允許個人客戶銷售產品。

  而從資管公司本身角度來,需要積極開發投資驅動型產品,為保險負債端的擴張和發展做出貢獻,“過去產品都是負債端驅動的,如果投資發揮作用,我們要開發投資驅動型產品。”該位人士說。他認為正在籌備的資管協會,未來還可以為資管產品搭建等登記轉讓的平臺,提供流動性,從而從本質上提高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