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的睡前小故事

  故鄉的拱橋,大人眼裡的故事,孩子眸中的跳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祕訣: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2:

  學會正確歸因

  潛能需要激發,這種激發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是否能順利激發潛能,能否正確歸因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很多同學明知自己不比其他同學笨,但當他們學習失敗時,就會歸咎於自己的能力不行,即使取得了好成績,也只認為是自己運氣好。這會讓同學們要麼感到自卑,要麼心存僥倖,但就是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願在學習上投入時間和精力。這種學習上的消極歸因使同學們忽視了自己那巨大的可利用的智力潛能。

  積極歸因,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當學習取得進步時,可以將其歸功於“自己的努力”,這樣會激發自己想進一步取得成功的慾望和繼續努力的動力;也可以把這些進步當作自己能力強的體現,從而使自己產生一定的滿意感,增強成功的信心。如果偶有失敗,我們也大可在輕輕一笑中把失敗歸因於任務太重或運氣不好,這樣既可為自己“開脫”,使自己獲得心理平衡,也可鼓勵自己更加努力,並克服困難。不過,切不可因此對今後的學習產生“靠運氣”的僥倖心理。

  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就像一個能量調節器,好習慣自發地使我們的潛能指引思維和行為朝成功的方向前進,壞習慣則反之。好習慣會激發成功所必需的潛能,壞習慣則在腐蝕有助於我們成功的潛能寶庫。

  有一個已為人們所熟知的實驗:青蛙突然被丟進滾燙的開水中,它會迅速地跳出來,但若把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熱,它會很安逸地在鐵鍋裡游泳,直到最後被燙死在裡面。其實,人很多時候也會像青蛙那樣,沉湎於逐漸變熱的水,被壞習慣所捆綁、蠶食。更可怕的是,甚至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身上有很多的壞習慣。現在很多中學生都有回家就看電視的習慣,不知不覺地在感官愉悅中滋生惰性,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有的同學凡事依賴父母,在父母的溺愛中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慾望;還有的人在考試得高分的膚淺滿足中失去了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是阻礙我們在成功路上釋放潛能的“慢性毒藥”。

  不妨試試,選一個靜謐的夜晚,拿出一張紙,把自己通常會出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寫在紙上,然後通過分析把這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按好習慣、壞習慣進行分類。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壞習慣而不自知。要養成好習慣,就需要我們從破除這些壞習慣開始。有了良好的習慣,我們才會像那隻突然被放進滾燙開水裡的青蛙一樣,被激發出無盡潛能,始終保持生命的活躍狀態,而不會在無所事事中趨於平庸和頹廢。

  3:

  東東是個商人的兒子,他經常去父親商店裡,父親也經常讓他把一些收款單送到郵局去。一天,他寫了一張紙條,放在媽媽的床邊。晚上,媽媽看到了這張紙條,上面寫著——

  媽媽欠東東如下款項:

  把信送往郵局 2元

  洗碗 5元

  他一直很聽話 10元 共17元

  東東的母親把賬單仔細地一遍,什麼也沒說。

  晚上,東東在自己的床邊看到了17元,同時,他又發現床邊上還放著一份賬單,一看-,上面寫著——

  東東欠媽媽如下款項:

  他十五年中吃喝 0元

  他生病時護理 0元

  她一直是個慈愛的媽媽 0元

  共0元

  故事感悟: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以後,我們便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然而,糟糕的是,多年以來我們卻對這份關懷和照顧熟視無睹,或把它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愛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或者認為父母對自己只有要求而沒有愛。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對父母的愛橫加挑剔,稍有不滿便大發雷霆。事實上,愛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抱怨自己沒有被愛或被愛不夠的人,是沒有好好去體會自己身邊的愛。

  可以這麼說:生活中我們並不缺少愛,缺少的是發現。

  4:

  有一個老太太用盡心思,想把一件廚房用品拼湊起來,她翻閱著說明書,弄了老半天,徒勞無功,她只好將這堆東西丟在一旁。

  過了一段時間,她意外的發現家裡的女傭,竟然將那件複雜的東西拼裝完成,而且使用的極為順手,驚訝之餘,

  問道:「妳是如何完成的?」

  女傭回答: 我不識字,只好儘量用腦筋了。」

  心靈感悟:

  我們太習慣在傳統或知識中打轉,以致反而失去單純的想法或意念,結果凡事都太有章法,卻無法靈活變通。

  回到最基本、最單純的起點,重新思考我們和親朋好友的關係,不是用外在規範和約束,乃是內心最直接的體認。

  5: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