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經理成功案例

  在高收益、保本保息、國資背景等噱頭背後,藏著哪些理財經理沒有告訴你的祕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劉豔,中國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青島銀行理財經理。CFP持證人,專業證書編號CFPCN11011000。參賽宣言:“用我的真誠與專業,讓您溫馨理財,放心理財。”

  一、案例基本情況

  杜先生,30歲,外企工作,稅後月收入10000元,年終獎1萬元。太太劉女士,30歲,某金融機構主管,稅後月收入6500元,年終獎3萬元,有一女2歲,一方父母有基本醫保,養老保險,另一方父母只有基本醫保,無養老保險。

  財產情況:07年在青島市中心已購一套小戶型兩室住房,市值約160萬元,商業貸款,剩餘貸款15萬元的房貸,貸款期限15年,每月需還1500元;有一輛10萬元的私家車,09年購買。有銀行存款27萬元,公積金賬戶存款杜先生9萬元,劉女士8萬元,股票現值5萬元,基金現值7萬元。

  其他開銷:一是各項生活費,每月平均6000元;二是贍養父母,每月贍養父母生活費1500元;三是其它支出包括車險、旅遊支出等共20000元每年。

  二、理財目標:

  短期目標,近期再購買一套小戶型房產,給一方父母居住,長期目標:建立起合理可靠的家庭理財保障體系,分階段為還貸、孩子教育、養老等做準備。

  三、家庭財務情況分析

  經過分析:一、該家庭收入中上,支出較高,儲蓄率50.25%,比率適中,但考慮到家庭收入結構單一,且家庭因育兒、贍養父母等支出較大,建議適當控制支出,開源節流,進一步提高家庭儲蓄率,加大理財規劃彈性;二、資產負債率為7%,負債比率偏低,建議進一步提高負債比率,優化家庭財務結構;三、家庭保險不足,尤其作為家庭收入支柱的杜先生和劉女士只有基本的社保、醫保,無任何商業保險,家庭保障嚴重不足,建議夫妻雙方購買足額商業保險;四、家庭擁有一定的股票和基金,但是不足之處在於投資資產低,結構單一,而且沒有一定的規劃性,隨意性比較強。

  總的來說,該家庭屬於成長期,今後幾年面臨還貸、子女教育、贍養父母、養老等多方面問題,開支會逐步加大。目前要注意開源節流,提高資產收益,提前準備,為今後的生活做好各方面的理財規劃。

  四、理財建議:

  1. 現金規劃

  現金規劃是最基本的規劃,為家庭保留適當的現金流,當時我建議杜先生按月支出的3到6倍保留家庭應急儲備金,也就是保留4萬元銀行存款作為應急儲備金,按照每月的必需支出1萬元為單位,錯期迴圈存為4個月的定期儲蓄,這樣既保證了流動性,又取得了比活期存款多的收益,必要時可隨時提支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我建議杜先生和劉女士利用好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充分利用信用卡最長56天的免息期,優化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性;

  2. 購房規劃

  因家庭首套房為商業貸款,建議此二套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目前青島地區二套房首付比例為60%,考慮到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建議購房總價款控制在60-70萬元,首付約40萬元,其中用公積金支付17萬元,現金支付23萬元,貸款約30萬元,期限選擇15年,月還款額約3000元,加上之前一套房每月還款額1500元共4500元,用杜先生和劉女士兩人每月的公積金還款能夠基本覆蓋;

  3. 保險規劃

  其次,擴大保險規劃範圍。該家庭年收入不低於23.8萬元,按照“十一法則”,每年可安排保費支出約2萬元,目前作為家庭收入支柱的杜先生夫婦均只有基本社保,難以覆蓋家庭全部風險,建議杜先生夫婦投保健康險、住院醫療險及意外險;另外為孩子投保意外險和大病險,投保比率約為杜先生:劉女士:女兒為5:4:1,完善家庭保障規劃;

  4. 子女教育規劃

  女兒今年2歲,打算明年上親子園,後年上幼兒園,每年費用現值約10000元,6歲至14歲上小學,初中共9年,費用現值約每年5000元,高中三年每年約10000元,大學四年,每年費用約2萬元,碩士期間留學2年,每年費用現值大約22萬元,合計費用現值約62.5萬元。

  按照該家庭實際情況,家庭剛剛成立,理財重點是開源節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加快升息資產的累積,目前是每月生活費支出6000元偏高,建議控制在5000元以內,這樣每年可開源節流1.2萬元,這樣每年有9萬元左右的淨收入。建議拿出1/4的年儲蓄24000元做子女教育金定投,投資於優質的股票型基金或指數型基金,預期年投資收益率9%,另外投保一份教育金保險,強制儲蓄,為子女教育金作準備;

  5. 贍養父母規劃

  父母一方需贍養,目前每月支出1500元,預計需支出25年,年限較長,建議為父母購買年金保險,如泰康人壽的幸福人生年金保險,年繳保費15000元左右;

  6. 養老規劃

  杜先生夫妻大約25年後退休,退休後餘壽25年,社保養老金替代率30%左右。要維持退休前生活水平,替代率至少達70%以上,因而需要及早進行養老規劃,可通過購買年金保險或每月堅持定投2000元,若年收益率9%,投資25年後,養老金預計可超過200萬元,是補充養老金的最佳投資渠道之一;通過溝通得知劉女士的公司即將推出職工的年金計劃,因此建議劉女士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為家庭退休準備作有力補充。

  如何成為成功的理財經理:

  只要是有理想、有企圖心的理財經理,都會期許自己成為TOP理財經理,然而,先天的條件會有差異,如:網點地理位置、客戶素質、客戶風險屬性偏好、客戶年齡層等,後天所處的環境也不同,如:主管對理財業務的支援力度、複核主管的彈性配合程度、與業務相關經辦同事的關係、理財經理之間的相處是融洽還是彼此搶客戶等,加上自身的應變能力、銷售能力、抗壓力與專業程度,還有最重要的客戶關係維繫的黏度,都會影響與決定我們是否有朝一日能成為Top理財經理,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亮。

  聰明的你,應該有了初步的結論:不僅客戶 要用心維護,對主管與同事也要留意經營,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修煉要達到。

  從事理財業務這麼多年,從銷售崗位做到今天的管理職位,我也曾為了成為Top理財經理,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亮而迷茫、彷徨過。接下來,我想要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並傳授幾個心法,還需要各位多加練習並內化成適合自己的方式。

  心法一:老闆心態!

  知己知彼:以簡單的方式,自己DIY製作一份清楚並符合自己網點的SWOT分析表。

  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劣勢

  ◎人員方面具有何優勢? ◎自己工作流程與效率的缺失為何?

  ◎產品有什麼優勢? ◎銷售話術是否不足?

  ◎ 客戶資產規模、屬性、年齡層? ◎業績成效不彰的原因為何?

  ◎ 有何成功的策略運用? ◎哪些是網點做不到的?

  ◎ 為何能吸引客戶上門? ◎無法滿足哪一型別客戶?

  Opportunities:機會 Threats:威脅

  ◎有什麼適合的新商機? ◎ 大環境近來有何改變?

  ◎如何強化本身之差異化? ◎ 競爭者近來的動向為何?

  ◎可提供哪些新商品與話術? ◎ 是否無法跟上消費者需求的改變?

  ◎理財觀念興起有哪些有利機會? ◎ 同業競爭有哪些不利的變化?

  ◎未來5年之發展為何? ◎ 哪些因素的改變將威脅自身生存?

  心法二:事業認同心

  當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時,你的動力與業績必然逐漸受到影響,這表示你遇到瓶頸了,不過不用太自責,這是所有人都必然會經歷的,差別是:Top理財經理找答案,而一般理財經理找問題。

  試想,銀行給我一個燈光好、氣氛佳的場地工作,後端有行員幫我做行政建檔案、有主管幫我做複核的確認工作,當法令修改時,有法務室及相關部門依法制定手冊讓我依循,發生客訴時有主管與法務人員做後盾並協助解決,銀行會進行廣告宣傳等營銷活動…,都不需要我傷腦筋,我要做的只是與客戶建立好關係並推介適合的理財產品又有額外獎金可領,做得好又有頒獎並受領導重視與關愛,這樣的事業可以“名利雙收”,理財專業又可以“一輩子受用”。這麼好的工作,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心法三:尋找源動力

  不管是想賺錢或尋求成就感,保持動力才能持續,培養興趣才能走得長久。

  A理財經理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初期,某二級支行唯一的一位理財經理。該網點客戶資源很一般,A理財經理三年來業績平平,一直沒什麼起色。當他每年看到那些TOP理財經理又是行長頒獎、與領導拍照留念又獎勵出國,不禁懷疑自己的能力。加上與主管和同事相處彼此欠缺溝通與瞭解,人緣並不圓融,導致其他行員片面的以為理財經理只需和客戶聊天下單買產品就能拿提成。其實提成也沒拿多少,付出的努力與承擔客戶盈虧的精神壓力倒是大過實質的所得,A理財經理心情低落的狀況持續了半年,覺得自己對於理財經理這份工作已經失去了動力。

  多虧之前的種種挫折讓A理財經理相對也吸收了很多書籍、雜誌中名人興衰起落的養分,尤其愛看失敗的經歷,例如,有人到了五十歲都還能重新站起來而且更茁壯。A理財經理相信自己也一樣可以,期間,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轉念”,尋找動力,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調整,A理專決定要“先蹲後跳”,“讓自己在理財經理的崗位上發光發亮”。當然,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主管也會觀察並物色適合的人選,於是A理財經理在幾年後被財富管理部主管直接請託升任為理財業務督導,在事業上上了一個新臺階。

  A理財經理的案例告訴我們:積極轉念,找到動力,並持續努力,成功才有可能屬於你。

  心法四:擬訂策略

  凡事要有方法,先擬定年度目標,再換算月目標,如:年目標為賺120萬,則每月賺10萬元,依此推估每月需做多少業績,進而每週需達到多少業績,自己訂定超出網點要求的目標,每週審視並隨時調整做業績的方向。別忘了經營客戶之餘也要經營主管與同事,有好人緣可事半功倍。

  心法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充實基本功,廣泛閱讀。要求自己一個月讀一本需研讀的書籍,瞭解政治、經濟、歷史、宗教等,從一些旅遊書也可略知一些當地的特色與食衣住行,日積月累,厚實根本,培養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

  積極向資深的前輩和成功人士學習,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養成學習他人長處的習慣,儘量讓自己少走彎路,才能更快接近成功。

  聰明的理財人員,都會想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作為,那麼,從現在開始行動吧,讓自己早日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