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營業稅改增值稅論文

  “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我國流轉稅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消費型增值稅改革的推進與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論文,供大家參考。

  營業稅改增值稅論文範文一:探討營業稅改增值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推動了稅制改革的程序,營業稅改增值稅備受關注。營改增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對優化我國產業結構來說十分重要,為此,我們要給予高度重視。在文章中,不僅分析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重要性,而且進一步探討了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試圖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重要性

  一、引言:

  自2012年1月起,我國率先將上海作為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這次變革也是稅制改革程序中的里程碑,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營改增的稅制改革符合國際化發展趨勢,它的實施大大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革新。下面我們首先來具體瞭解一下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必要性,然後再探討一下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必要性

  ***一***營改增對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營業額,稅率是根據行業性質而定的,沒有抵扣,具有重複徵稅的問題。而增值稅是以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一般採取標準稅率為17%,不會出現重複徵稅的問題。為此,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可以減少企業的稅務,推動企業的經濟發展,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GDP的增長。

  ***二***營業稅重複徵收阻礙了第三產業的專業化分工

  以往的增值稅改革解決了第三產業稅收問題,對當時的市場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也加快了我國第三產業的進一步分工。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三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模式,其分工也進一步精細化,根據我國當前的營業稅制來說,各環節都需要繳納稅收,難免造成了重複徵稅的現象,阻礙了第三產業進一步分工的腳步。產業的精細化分工是市場發展的需要,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當前的營業稅制對其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要對稅制進行改革,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政策,促進第三產業的精細化分工程序。

  ***三***企業稅務壓力較大,不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

  在當前的營業稅制下,第三產業的稅收負擔相對較重,雖然政府對一些產業實施了稅收傾斜,但是第三產業的稅收壓力並未減輕。第三產業相對來說營業稅率較高,一般又是全額計稅,這樣以來就會增加產業稅收負擔,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在我國GDP比例中,第三產業佔總GDP的43%,這明確顯示了第三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為此,我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使其成為主導產業。但是,由於企業稅務壓力過大,阻礙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對營業稅進行改革,減輕第三產業的稅務負擔,不斷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雙稅並行不利於生產服務業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第二產業開始向專業化發展,這就出現了一些服務性質的業務,我們把該類產業稱之為生產服務業。生產服務業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結合點,它是促進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營業稅和增值稅兩稅共繳的稅制,不利於生產服務業的發展。為此,我們要加快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革新,給生產服務業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大力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

  三、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一***不同企業受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影響不同

  從整體上來看,營改增的實施能夠減少企業的稅務負擔,對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具體實施上來看,營改增對不同企業產生的影響不同,就企業的經營情況來看,有些企業減少了稅收,例如交通運輸業,有些企業不減反增,例如諮詢服務業。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講,稅收改制使企業稅務有所增加,對營改增的全面實施也有一定的阻礙,這也是營改增實施過程中的一大問題。

  前面我們瞭解到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實施對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影響,這又延伸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增值稅稅率的選擇問題。營業稅改增值稅產生不同影響的關鍵在於增值稅稅率的選擇,如何做好增值稅稅率的選擇也是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中面臨的一大問題。如果不改變原有的增值稅稅率結構,就會使徵收營業稅的企業增加稅收負擔。如果統一改變增值稅稅率結構,就會造成不同企業的稅負有增有減。為此,對於增值稅稅率的選擇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在合理的範圍內改變增值稅稅率結構,避免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不同企業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國稅和地稅的分賬問題

  稅收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及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營業稅和增值稅同屬於共享稅。對於增值稅而言,大多數屬於中央稅收,少數歸地方稅收。而對於營業稅來說,大多數歸地方稅收,是地方稅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一旦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就會涉及中央稅和地方稅的分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做好調節工作,合理的分配稅收。

  ***三***稅制改革中的“窪地效應”。

  所謂“窪地效應”就是一種不平衡的現象,由於營改增是先從部分地區和企業實施的,並且採取了優惠政策,勢必會造成資金流向該處,從而促進了部分地區的市場經濟,對沒有實施營改增的地區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從而形成了“窪地效應”。為此,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實施需要加快腳步,只有全面實施營改增才能減輕“窪地效應”的不良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業稅改增值稅是一次重大的稅制改革,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像企業影響不同、國稅地稅如何分賬、稅率如何選擇等,這關係著營改增變革的全面實施。作為企業,一定要做好全方位準備工作,積極應對變革,將稅制改革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吳明輝.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的影響.現代商業.2012***17***.

  [2]宋莉.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一點思考.中國農業會計.2012***06***.

  [3]趙富明,上官鳴.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實質及改徵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財會月刊.2012***13***.

  營業稅改增值稅論文範文二:淺析營業稅改增值稅

  [提要] 本文通過我國改革前營業稅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革的迫切性進行分析,對營改增改革的內容與優劣之處進行剖析,分析改革所遇到的困難和改革後社會的經濟效應。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重複徵稅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4月21日

  一、改革前營業稅與增值稅比較

  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在對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

  營業稅與增值稅均是在商品或勞務的流轉環節徵稅,就這一點來說,二者同為流轉稅,具有統一性。

  徵稅物件不同,增值稅的徵收物件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行為。而營業稅的徵稅範圍非常廣泛,徵稅物件為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具體包括:***1***交通運輸業;***2***建築業;***3***金融保險業;***4***郵電通訊業;***5***文化體育業;***6***娛樂業;***7***服務業;***8***轉讓無形資產;***9***銷售不動產。

  納稅人不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

  計稅依據和稅率不同,一般營業稅的計稅依據為營業額,是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稅率為3%、5%。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計稅依據是不含稅銷售額,即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稅率為13%、17%。

  徵收管理方法不一樣,營業稅為地方稅務局管理,增值稅為國家稅務局管理。納稅地點、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等稅制要素也不相同。

  二、營業稅改革的迫切性

  重複徵稅問題是我國營業稅改革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改革前的營業稅體系已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雖然同一行業的營業稅稅率相同,但是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的營業稅稅率導致不同行業的營業稅納稅額不均,許多盈利能力高的行業納稅額明顯輕於盈利能力低的行業。儘管營業稅作為價內稅,稅負最終由消費者承擔,但是稅負高導致消費者減少,稅負不均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扭曲作用,破壞產業結構發展的均衡態勢,不利於產業經濟的發展。此為其一;其二,營業稅與增值稅課稅物件交叉內容多為混合銷售行為,混合銷售行為是既涉及增值稅應稅勞務又涉及營業稅應稅勞務的銷售行為。這就形成兩個稅種課稅物件的一種交叉。儘管有關條文已經明確規定了混合銷售行為的納稅方法,但實際稅收徵管過程中,由於增值稅徵管歸國稅系統管理,而營業稅徵管歸屬地稅系統管理,這就會引起兩個稅務徵管系統的徵管混亂,不利於徵管權利的清晰及稅收徵管成本的降低;其三,近些年,國家相繼出臺了許多相關稅收政策以解決現行稅制中明確出現的課稅物件交叉業務的徵稅問題,但是這些稅收政策規定都沒有給業務定性,也存在部分政策規定不嚴謹、前提條件不清楚、理由不充分等問題。這都造成了營業稅增值稅徵收混亂現象不斷顯現,究其本質來講,增值稅營業稅屬於同一性質、同一環節、同一原理的稅種,本來應該合二為一,但是,在我國稅法法律中,兩者又屬於相互排斥的稅種,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機構管理,這就必然造成徵收混亂現象的出現。因此,營業稅的改革迫在眉睫。

  三、營改增具體內容與優劣分析

  改革的重心指向兩個行業:交通運輸業與部分現代服務業***主要是部分生產性服務業***,俗稱“6+1”。“1”是指交通運輸業,指國民經濟中專門從事運送貨物和旅客的社會生產部門,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部門;部分現代服務業,是指圍繞製造業、文化產業、現代物流產業等提供技術性、知識性服務的業務活動。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資訊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鑑證諮詢服務6個專案,謂之“6”。

  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兩檔稅率的基礎上,新增設11%和6%兩檔低稅率,交通運輸業適用11%的稅率,研發和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物流輔助和鑑證諮詢等現代服務業適用6%的稅率;試點納稅人原享受的技術轉讓等營業稅減免稅政策,調整為增值稅免稅或即徵即退;現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試點納稅人購買服務,可抵扣進項稅額;試點納稅人原適用的營業稅差額徵稅政策,試點期間可以延續。

  ***一***營改增優勢分析。作為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營改增改革看似只涉及到兩個稅種,實際上卻牽動了整個稅收體制。經過兩年多來從上海至全國各地的試點,這項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1、有效地避免重複徵稅,減低企業稅負負擔。增值稅的核心特徵是抵扣機制,即在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時,可以抵扣用於生產投入的外購貨物和勞務所負擔的增值稅款。這與傳統的以貨物和勞務價值全額為稅基的銷售稅相比,能夠有效地避免重複徵稅,減低企業稅負,有利於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這是營改增改革的最大優勢,也是改革的主要目的。

  2、對行業規範起到促進作用。有利於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等進入增值稅管理的大體系,對企業財務核算的要求更加規範和嚴密;同時,由於客戶對合法、合規的增值稅抵扣憑證的要求增強,將迫使一些小型企業要麼退出市場,要麼擴大規模,加強管理。

  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針對部分行業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系主任曾康華說,作為一項結構性減稅政策,它也並非單純的只減不增,而是有增有減,這就必然影響到納稅人之間稅負的變動,也間接促進企業轉型,社會產業結構發生調整。

  4、促進社會就業。在促進社會就業方面,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要超過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帶來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將對就業崗位增加產生結構性影響。

  ***二***營改增劣勢分析。改革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挑戰:

  1、反而加重個別企業的稅負。納稅人總體稅負不會因生產經營過程中環節的增多而疊加,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但是在稅率和抵扣專案等實施細節上可能導致部分服務性企業的稅負負擔加重,比如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服務性行業的營業稅稅率在5%左右,而調整之後一般納稅人,應按6%的增值稅計稅率繳納增值稅,服務性企業的主要成本構成中固定成本和工人成本較高,而該成本不能產生進項稅,其成本可抵扣的專案比重過低,則進一步導致稅基過高,變相增加了稅負。***即由原先的5%稅率增加為6%的稅率***。

  2、增加工作量與風險。“營改增”後,企業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等方面的工作量會增加,增值稅專用發票帶來的行政及刑事風險也需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關注。

  3、對地方財政收入有一定影響。增值稅是中國第一大稅種,目前屬國稅。營業稅則是地方稅,且是地方稅中最大的一個稅種。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試點期間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徵增值稅後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試點行業原營業稅優惠政策可以延續,並根據增值稅特點調整。納入改革試點的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可按規定抵扣”。但長遠來看,從營業稅到增值稅的徹底轉變,也會讓地方政府失去原本可以收到的營業稅,差不多75%轉移到了中央政府國庫之中,僅有25%以增值稅地方分享部分留在地方國庫中。

  主要參考文獻:

  [1]龔輝文.關於增值稅、營業稅合併問題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0.5.

  [2]夏相如,金其森.議增值稅、營業稅兩稅合一[J].經濟師,2010.5.

  [3]肖捷.撰文繼續推進增值稅制度改革――完善有利於結構調整的稅收制度[N].經濟日報,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