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的教育工作論文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幼兒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教育管理工作的認識》

  摘要:本文從在課堂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注意幼兒教育,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交往,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減少告狀行為等方面闡述了幼兒教育的做法。願我們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的需要,採用幼兒易於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257-0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教師的教起主導作用,而學生的學則起主體作用。教固然互要,學則更是重重之中,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著重發揮幼兒的學。現就我對幼兒教育的點滴做法提出來與同行交流。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1 把好用人關。首先應對幼兒教師的師資、學歷情況進行調查摸底。要公開招聘教師,讓教師強烈地感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已進入幼教領域,認識到幼教隊伍人才的競爭既是對自己的挑戰,又是發展自己的機遇。

  1.2 注重崗位培訓。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學歷和業務水平,我們分期、分批組織骨幹教師參加省、州、縣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還多次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學習、聽講座、座談交流經驗體會、吸取新資訊等,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除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學歷提高外,我們還把幼兒園教師職務培訓管理與教育部門職務培訓管理同步,聘請外校教師進行短期技能培訓,並讓骨幹教師擔負起培訓技能和以老帶新的重任。通過培訓,使教師們樹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瞭解了新動態、新資訊,學到了先進的幼教理論與實踐經驗,使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1.3 建構評價機制。我園制定了教師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工作評價體系,注重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

  2.狠抓教學常規管理

  2.1 抓教學常規、強調一個"實"。作為一個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教學思維僵化,教學方法陳舊。面對這一實情,我們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教和學兩個方面,提出"抓基礎,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學總體要求,在教法和學法的改革變化上花功夫。由於切合實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變化非常顯著,近幾年,在辦園模式上有了較大進步。其次,教學常規不要過於繁瑣,必須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幾年來.我們一直這樣去做,領導覺得教學常規便於抓、便於管,教師認為具體實在、好實行。切忌為抓常規而抓常規,搞成形式主義。

  2.2 抓教學常規、堅持一個"恆"。抓教學常規最忌時冷時熱、有始無終。而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風四日雨,虎頭蛇尾,形成一個"認認真真搞形式,紮紮實實走過場"的局面。我們深知其中的厲害關係,如果園領導對一項工作沒有恆心,那麼,作為教師就沒有持之以恆遵守"規矩"的救力,就很難使自己形成嚴謹踏實的教風。

  2.3 抓教學常規、做到一個"柔"。教學常規,說到底,都要貫徹到教師身上,要教師去落實。因此.教學常規的核心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抓常規就是抓教師。教師中普遍存在的兩種心理狀態是"要我做"與•我應做"。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有知識,更有責任感、事業心,只要稍加引導,完全能轉入"我應做"的狀態。

  3.讓教師成為教育工作的主人

  3.1 個體與統一。如備課的目的是指導教師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最重要就該是寫教師想寫的.而不是寫領導想看的。掌握了這一原則,我信針對不同水平的教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對在幼兒園工作時間較長、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備課要求。高階教師不必寫詳細的活動計劃,因為她們多年的積累已使她們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寫她們早以熟記在心的東西確實是一個浪費。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她們,要求備課時能針對難點備出自己獨到的、更有見解的教育方法。備課方面可以精簡,但在教育分析上要加大力度,因為她們已具有較高的分析水平,而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又直接影響到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教育計劃的實施。其他教師像以往一樣備課。我們加大了對備課的批閱,批閱方式採取年級組長批閱或不定時的交叉批閱,並填寫評價分析表,對活動計劃的各個環節逐一進行分析、解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教師能在較高的起點亡開展教育工作,少走彎路。

  3.2 自由與約束

  3.2.1 時間的約束。教師主持教學要有一定的時間作為保證。每天的戶外活動遊戲時間、室內遊戲時間、教育教學時間……都該給與必要的保證。如果完全由教師自已掌握,難免會因教師自身的興趣愛好而產生偏頗,那麼全面發展將是一句空話。但如果把時間看得太死,教師又會為了遵守時間的要求而應付每一個時間段的教育工作:畫不完就不畫,玩不透就不玩。時間的約束不僅沒有起到保證幼兒發展的作用,反而會促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流於形式,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

  3.2.2 檢查與被檢查。檢查工作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主動性,使教育工作得到必要的保障。然而檢查的關係往往使檢查者不自覺地"擰眉立目",使被檢查者情不自禁"小心防範"、"心存不滿"。給教師造成陰影。因此,在檢查中,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只要能給個合理的解釋,只要不是強詞奪理,就應該表示理解並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4.加強教學研究

  教研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中心,教研工作必須與教學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教學研究的成效直接關係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要想成為有特色、有發展後勁的幼兒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科研是教學管理的一個核心,沒有它你走不起來、發展不起來,更甭想飛起來。對教研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職責。要以教研促進教學,形成幼兒園特色;還可以通過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激發教師的發展潛能。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參力口,必須人人有課題。要為教師創造好的條件,提供好的服務,使每個教師都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

  總之,育人是一項特殊的工作,經驗再豐富的教師也無法即時看到教育的果實,有待同行們去探索、交流。但願我們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的需要,採用幼兒易於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