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環境論文

  目前,幼兒園教育環境大多由教師設計佈置,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美化環境,缺乏對環境教育作用的考慮,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

  摘 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學習知識、增廣見聞的重要途徑。環境能促進或抑制一個人的發展,因而我們更應該注重環境,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環境創設 動手操作 共同參與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指幼教工作者根據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並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相互作用活動情景,把環境因素轉變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主動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包括牆面裝飾和區域角佈置,環境創設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創設追求的不僅是美觀,更重要的是作為寓教育和師幼互動相結合的場所和空間,是實施教育的手段之一。教育環境是在與幼兒的互動過程中創設與形成。環境創設與教育活動相互呼應、相互生成,是在幼兒們充分參與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幼兒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具有發展和延伸的空間。

  一、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幼兒園教育環境大多由教師設計佈置,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美化環境,缺乏對環境教育作用的考慮,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教師提供給幼兒可操作的材料也較少,找不到師幼互動的內容、幼兒學習過程的痕跡,大多時候是將幼兒的作品拿來作為環境的點綴,這樣會使幼兒缺乏學習應有的興趣和探索的興趣,失去環境對幼兒的吸引力,因此幼兒對教育環境的興趣和關注度不高,這樣一定會阻礙幼兒的進步。

  由於這種教育環境創設是從教師的角度和願望出發的,很少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參與性,環境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幼兒園工作者應該準備和運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動手動腦等多方面的發展,是創設幼兒園環境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教育環境創設要遵循的原則

  ***一***教育環境的創設應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觀察目的性較差,直觀性比較強,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事物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讓他們記住。環境創設中應多用色彩鮮豔、生活中常見到的事物形象,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親切感,簡單又不失吸引力。在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環境創設中可以用幼兒熟悉的這些卡通人物吸引幼兒,從而達到培養他們良好常規的目的。中班幼兒隨著能力的發展,好奇心會不斷增強,他們見到了新奇的東西總會不停地看一看、摸一摸,積極去探索、去了解新鮮事物。環境創設應多從幼兒易於理解,並便於操作的角度考慮。運用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參與到動手的過程中。隨著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大班幼兒能根據事物的屬性進行簡單的概括分類,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表現欲強烈,願意與同伴合作遊戲,他們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就應為幼兒創設主題情境,使幼兒能在設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

  教育環境與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教育環境的設定也應根據幼兒的年齡而具體設定,教師應考慮環境對幼兒的情感、能力、知識的提高是否有推動的作用,如果教育環境超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會迷惑不解,無所適從。反之,幼兒將絲毫不能得到提高。

  ***二***教育環境的創設要讓幼兒獲得對美好事物的體驗

  教育環境不僅是幼兒開闊視野、增長見聞、學習知識的橋樑,也是融合了繪畫、雕塑、平面構成、抽象藝術等等表現形式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其中色彩和造型是其重要的語言和表現手段,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要採用豐富、協調的色彩和活潑、親切的造型,教師可多讓幼兒通過欣賞、討論交流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於能力比較強的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討論教育環境創設方案,根據討論結果教師提供相應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設計具有個性及美感的作品來參與教育環境的創設。

  教師通過讓幼兒參與教育環境創設,引導幼兒開動腦筋、增長見聞,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美,使幼兒獲得審美體驗,擴大幼兒的審美範圍,促進幼兒對環境的審美直覺能力。

  ***三***結合教育教學主題活動內容進行活動區環境創設

  教育環境應結合教育教學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創設,要結合主題活動下設的分題活動內容進行佈置。當主題活動中涉及認識貨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蛋糕店”等活動區域配合主題活動的進行,提供玩具貨幣,幼兒們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中認識並學會使用貨幣,扮演超市工作人員的幼兒也可以一同協商為商品定價。教育環境的創設要隨著主題活動內容的進行需要隨時更換環境的內容,或者根據主題相關的內容的生成內容,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調整,教育環境要與幼兒進行互動,我們與幼兒一起創設的牆面環境最好能與孩子的視線持平,這樣會更加便於幼兒之間的討論、交流,離幼兒視線過高過低都不利於互動。在主題教育教學活動之後,幼兒可以在各個活動區內操作相應材料來進一步鞏固相應的知識,培養交往能力、動腦動手能力、合作遊戲等。

  ***四***教育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的過程

  教育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是靜態的,但通過它對幼兒的教育卻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中,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既是師生也是合作伙伴,教師設定活動內容,幼兒參與教師所設定的內容。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將幼兒的意識朝著符合教育意圖的方向引導,當幼兒參與其中時,教師就由知識傳授者變成了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時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是教育環境的主人,制定目標,討論如何分工合作、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同時教師還可根據活動內容、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加一些延伸的活動內容,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尋找樂趣,獲得發展。幼兒與教育環境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瞭解幼兒的途徑,教師在活動中觀察他們對哪些事物感興趣,提出了什麼問題,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些成了教師設計主題教育環境的依據。因此,主題生成於教師、幼兒、環境的互動之中,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並把握時機適當引導,讓幼兒在環境中游戲,在環境中學習,讓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三、教育環境對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教育要取得較大的效益,必須優化環境。”良好的教育環境就好像一位無聲的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效資源進行幼兒教育,通過環境這一載體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調動幼兒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歡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 高月梅,張泓.幼兒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 石筠濤.學前教育課程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 張金梅.談談環境的教育價值――從瑞吉歐環境創設獲得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2***1***.

  [5] 華愛華.試論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教育取向[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蘭州石化幼教中心佳貝愛早教園***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