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學術論文

  幼兒園教師有媽媽的溫暖,能很好地組織孩子們遊戲,有很好的教書育人能力,有與孩子同玩同樂的激情、活力,更有善於表演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幼兒園教師教育要有愛

  摘 要: 幼兒期是孩子成長的懵懂期,他們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撫慰 讚美 培養 約束

  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要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小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

  一、情感上的撫慰

  孩子非常需要老師的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不一會兒,一群大班的孩子跑過來玩跳繩跑,他們一走,我班的毛毛哭了,站在那裡哭得很傷心,看上去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心裡一驚,只聽到周圍的孩子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肯定是大班的哥哥欺負她了,可能是大班的哥哥不小心碰到她了。一般說來,孩子之間因鬧矛盾導致的哭哭鬧鬧很常見。以前我通常會講些道理,如:沒關係的,不疼了,大班的哥哥也許不是故意的等。今天我改變了處理方式,我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用關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後單腿跪下,伸開雙臂做出擁抱她的動作。正哭得傷心的她看到我伸開了雙臂馬上向我跑來,一下子撲到我的懷裡,緊緊摟著我的脖子,好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我什麼也沒有追問,只是抱著她,用手撫摸著她的頭和背。不一會兒,她不哭了,然後就去玩了,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我認識到,當孩子受到委屈時,教師給予情感上的支援是最重要的。此時教師其實不用講什麼大道理,也不用探究他為什麼哭,只需要給予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盡力撫慰他就可以。對於教師來說,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此時此地有一個沮喪的孩子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撫慰,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是此時此地能夠得到老師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二、真誠的讚美

  人生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美,這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和工作上要學會讚美別人。寫到這裡,不禁想起班裡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你看他們一個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別看他們人小,但他們最願意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那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我教孩子們自己設計窗花圖案,孩子們聽後特別高興。在設計圖案之前,我教會了孩子們幾種常見的線條,如弧線、折線、半圓、心形等。孩子們一個個興奮極了,不一會兒就將自己的三折小窗花圖案設計好。接下來孩子們進入剪的環節,在剪的過程中,孩子們更渴望自己的作品快點兒呈現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出於好奇,有的小朋友的圖案還沒剪好,就悄悄地開啟圖案想看一看,剛開啟一點兒,好像怕弄壞了看一下就又合上,就在幼兒開和合的那一瞬間,稚嫩的小臉上笑得是那麼甜、那麼可愛。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陸續地將他們的作品小心地開啟送到我面前,我瞪大眼睛興奮地為他們拍起手,並向他們豎起大拇指,大聲地說:你們太棒了。聽到我的讚揚,孩子們高興極了,拍著小手在屋子裡跳起來,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兒上綻放出驕傲的微笑……

  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該放手還是要放手,要知道:教會孩子做人比教會1+1=2更重要;教會孩子學會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學會幾個洋文更有意義。有一天在吃中午飯時,許多小朋友齊聲喊:“老師,湯灑了!”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注視我,等著我的“發落”,弄翻湯的瑤瑤用慌忙的眼光看著我,任憑那湯從桌上流到身上。我連忙喊:“瑤瑤,快站起來!”我怕孩子燙著,而她仍然沒有反應,於是我一把將她拉開。我感到一陣痛心,這麼多幼兒看著湯被打翻,連最起碼的自我保護都不會。湯是很燙的,但只要站起來,危險就可避免。細想,同樣的情況在家裡肯定也會發生,只是這些都被父母“包辦”。這時,孩子只有挨批的傷,沒有動手的機會。因此,我特意組織討論:“湯打翻以後,我該怎麼辦?”使幼兒認識到事情發生後,首先要自己想方法,湯很燙時應馬上站起來,或把兩腿分開離開座位,最後把桌子擦乾淨。由此可見,老師和家長不能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包辦者”。要讓幼兒真正懂得並掌握解決的辦法,老師和家長要多給他們一些引導,多給他們一些實踐鍛鍊的機會,這樣使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法升,從而讓孩子更瞭解生活,更懂得生活中應注意到的一些安全事項,將這種安全係數提高,更好地自己保護好自己。

  三、家校配合進行約束教育

  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會愛孩子、會教育孩子,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學習、成長與發展中,父母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在好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我們能看到父母教育的影子;在失敗的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我們能看到父母失敗的教育的影子。因此,積極約束不只是對孩子說“不可以”,還要告訴孩子“可以做……”,這就是引導。對孩子進行約束,可以從引導孩子建立符合規範的生活步調開始。比如從早晨到晚間的生活常規――早餐時間、午餐時間、娛樂時間、午睡時間、洗澡時間,可以告訴孩子“現在該吃飯了”、“現在可以玩了”、“現在可以做喜歡的事”、“現在該午睡了”、“現在該洗澡了”等。父母在告訴孩子的同時,還要努力幫助孩子做到。孩子在有規律的生活方式中成長,久而久之,生活步調成為習慣,而且是種極其令人愉快的習慣。規範的生活步調是促進學習的一種環境。

  總之,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愛孩子是每一位老師的天職,但不應該把這份愛,僅僅膚淺地放在臉上,甚至讓它變成縱容孩子學會虛偽的“罪魁禍首”。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是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只有用關懷和嚴格才能詮釋愛的真諦。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