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大學生財政學論文

  財政學作為一門學科,從創立至今也不過二百年的歷史,就在這短短的二百多年時間裡,財政學研究的內容、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步入現代社會,財政學正在朝著公共經濟學方向演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鄉鎮財政所建設和財政監督研究

  [摘要]鄉鎮財政是基層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財政大權的管理,鄉鎮財政所更是財政大權的守護者。加強對鄉鎮財政的建設和對鄉鎮財政監督責無旁貸。新形勢下的財政監督,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的要求,以加強和完善財政管理為中心,建立健全涵蓋財政收支、體現財政管理特色的,具有對財政執行進行監測、預警、分析、保障、規範功能的動態監控體系。

  [關鍵詞]鄉鎮財政所;財政監督;資金管理

  1管理模式和工作情況

  1.1管理模式

  鄉鎮實行分稅制和統收統支加激勵財政體制,具體是對稅收收入高的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基本模式是:“分級管理、收入分享、支出定責、責權統一、超收獎勵”;對稅收收入低的實行統收統支加激勵財政體制,基本模式是“收支統管、核定收支、超收獎勵、節支留用”。

  1.2工作情況

  ***1***各鄉鎮財政所建立了責任體系,細化工作職責,明確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明確業務操作流程。主要是根據財政所的各項業務內容,進一步健全和優化了惠農補貼“一折通”資金髮放、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申報稽核、農村“一事一議”、“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糧食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項財政管理工作流程。

  ***3***惠農政策落實得到了保障。通過規範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財政所加強了對強農惠農資金申報的核查和監督,杜絕了惠農資金被挪用、套取、冒領等現象,使政府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得到更有效的落實。

  ***4***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機制,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財政各項資金安全有效執行。

  ***5***注重提高鄉鎮財政整體形象。財政不僅加強了財政收支的監管,而且注重搞好優質服務,真正實現了“服務型”財政。

  2鄉鎮財政所存在的問題

  ***1***鄉鎮財政所工作交叉,不能很好地獨立盡其職能,缺乏一定的專一性。部分鄉鎮財政所與其他事業單位共用一套人馬,工作中存在交叉。

  ***2***財政監督機構不健全。部分鄉鎮未設定財政監管專職機構,財政所內部也沒有專人負責財政監督工作。對上級佈置的一些專項檢查活動以及內部監督工作,由於客觀原因與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工作只能疲於應付。

  ***3***人員素質不適應工作需要,缺少綜合管理人才。鄉鎮財政所隊伍中本科學歷、中高階職稱的人員比率低。傳統的財政管理工作比較單純,和財務管理工作沒有什麼區別。只要具備會計基礎知識,知道如何記賬報賬,基本上就能勝任本職工作,可是現在的財政工作性質和過去比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比如在對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方面,靠單一的會計管理工具是遠遠不夠的。按要求對每個專項資金專案工程從立項施工到最後專案的驗收,財政監管部門必須全程跟進。不瞭解工程材料的市場價格,看不懂圖紙,不知道專案施工流程,談監管只能是一句空話。

  ***4***由於歷史形成的原因,鄉鎮財政所人員配置不合理。年齡結構在36~50歲的佔了一半以上,大部分鄉鎮老同志擔任領導職務,還要負責完成大量的具體業務工作;缺乏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年輕同志短時間內又不能獨當一面開展工作。

  ***5***由於部分資金專案的條塊分割等原因容易形成財政監管盲區。由上級財政部門撥付的各類專項資金,鄉鎮財政參與監督管理比較容易,但上級各部門安排的水利、道路、林業、農業等專案資金,有的不通過鄉財政所,導致有的涉農專案資金遊離於財政監督之外,使用效率不高。

  ***6***鄉鎮財政支出管理有待細化,對鄉村財務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3對鄉鎮財政所發展的建議

  3.1完善鄉鎮財政人員管理體制

  理順鄉鎮財政所人員管理體制,不斷加強對鄉鎮財政所的管理力度,逐步實現鄉鎮財政所、人員和業務職能劃歸縣級財政部門管理。加強鄉鎮財政資訊化和辦公場所標準化建設。建立比較完整的財政監督體系,加強對鄉鎮財政的監督,使其發揮應有的職能。

  3.2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

  ***1***加強對鄉鎮財政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全面提高監督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提高監督檢查人員素質,必須建立規範化的業務培訓制度,每年至少組織1~2次集中業務素質培訓班,以提升財政監督人員綜合素質。加強業務交流,對各地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進行通報;召開不同層次和形式多樣的經驗交流會議。從而更好地適應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需要。

  ***2***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鄉鎮財政人員的工作行為加以規範,促進鄉鎮財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要把廉潔理財教育貫徹於鄉鎮財政幹部教育始終,樹立“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的理念,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依法服務,公正、公平、公開。

  3.3創新監督檢查方式,加強鄉鎮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1***堅持監督檢查方式多元化,對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資金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減少中間環節,增強透明度。同時加大對財政違紀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結合財政監督轉型實踐,提高鄉鎮財政所監督的效果。

  ***2***充分利用“金財工程”實施成果,建立財政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資金支出資訊化監管網路。

  3.4加強鄉鎮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管理,規範“村財鄉管”制度

  ***1***從基礎管理上求規範,各村必須依法選舉成立村民理財小組,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把業務工作抓實抓細。

  ***2***從監督約束上求規範,各鄉鎮農經站或財政所必須逐筆稽核原始單據,監督財務收支。

  ***3***加強法制宣傳,增強村幹部的法制觀念,督促其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增加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不斷加強自律意識、主動接受監督,依法理財。

  ***4***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農村財務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職能職責,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

  3.5做好鄉鎮財政監管工作的量化考核

  各鄉鎮每年至少安排2項財政監督檢查任務。在檢查內容和範圍上要把村級財務管理納入重點檢查範圍,結合近年檢查出的共性問題,開展對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縣級財政局要把鄉鎮財政監督工作完成的好壞作為考核鄉鎮財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3.6推行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全面建立規範國庫集中支付執行機制,把鄉鎮財政管理納入縣級國庫集中支付體系。對鄉鎮財政收支規範化,利於對鄉級財政的監督和管理。

  3.7加強對鄉鎮財政賬戶管理,嚴格規範支出

  嚴格規範鄉鎮財政所支出管理手續,加強對銀行賬戶監管、票據使用的管理。嚴禁“白條”、普通收據入賬,建立健全“非稅收入”徵繳系統,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從源頭杜絕坐收坐支、擠佔挪用、虛列支出、虛報冒領、截留滯留財政資金等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財政監督是財政的固有職能,是財政管理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加強對鄉鎮財政監管的同時,更要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健全管理規章制度,不斷拓展財政監督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源頭治理工作的監督約束機制,努力實現財政監督法制化、規範化。大力開展財政內部監督檢查,深入基層,深入鄉鎮,協助鄉鎮做好財政監督工作,從而實現上下一盤棋,發揮監督整體效能,提升鄉鎮財政監督的工作層次,促進財政監督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李慶萍.淺析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的現狀[J].現代經濟資訊,2014***22***.

  [2]周南輝.淺析鄉鎮財政監督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政監督,2014***18***.

  範文二:新舊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比較

  2015年10月財政部新修訂印發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並要求各級政府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總預算會計工作是財政工作的基礎,是國庫管理和預算執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財政總預算會計工作,對於提高財政資金運用效率、提升預算執行水平、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推進財政各項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與原制度比較更加系統、科學,拓展完善了會計核算內容,全面核算政府各項經濟活動;借鑑國際慣例,引入權責發生制;全面優化會計報表體系,有效提高政府財政資訊透明度。

  一、新制度更加系統化,有利於加強和規範財政總會計管理

  原《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1997年印發,1998年實施,隨著預算編制、執行等環節和政府採購等財政管理制度改革,雖然財政部先後陸續制定釋出了15個補充規定對財政總預算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調整,但很多內容仍滯後於財政改革發展的程序。此外大量、分散、零碎的核算辦法散落在不同的制度裡,給基層實務者帶來的極大的不便。新制度充分考慮預算體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程序和目標,結合財政資金來源和運用的多元化,系統梳理原有制度,科學設計制度框架,完善核算內容,創新核算方式,刪除與現行政策規定不符的內容,增加有關資產負債的核算內容,設定59個一級會計科目和7張會計報表,並將涉及財政業務的全部會計核算優化集中在一個制度裡,在便利實務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規範了財政總會計管理工作。

  二、新制度核算範圍進一步擴大,實現從重點核算預算收支向全面核算資產負債的轉變

  原制度側重於核算反映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隨著新《預演算法》及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僅僅反映收支情況的會計資訊已不能滿足有關方面對財政資訊的需求。順應各方關切,新制度堅持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在完善財政預算收支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政府財政的資產和負債的核算。新制度拓展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淨資產和財務收支等核算內容,通過增設相關科目,進一步規範了財政對外借款、地方政府債券轉貸、主權外債轉貸、政府股權投資、政府發行債券、國庫集中支付結餘、財政代管資金等業務的核算;按照新《預演算法》調整並完善部分收支會計科目,細化了債務收支核算內容;廣泛採用“雙分錄”的會計核算方法,在核算預算收支的同時,也核算反映與預算收支變動密切相關的資產負債情況。總的來說,新制度將預算管理改革成果及各級政府的經濟業務活動通過會計記錄進行了全面、完整、準確、科學地反映,進一步拓展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工作涉及面,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關注財政收支變化,更要關注財政經濟狀況,為促進政府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新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為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制度改變了原有單一的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基礎,明確在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部分經濟業務或事項按規定採用權責發生制核算。鑑於收付實現制根據現金收付以確認收入和支出,不能真實反映政府綜合財政實力的弊端,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權責發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要求從收入、費用、資產、負債等方面全方位反映政府運營情況。《國務院關於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方案的通知》將修訂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作為這項改革任務的具體措施之一。為此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適應中國國情及預算改革方向,對部分業務核算引入了權責發生制,明確“應付國庫集中支付結餘”採用權責發生制核算,並根據權責發生制核算要求設定了一系列的應收、應付的會計科目。權責發生制的引入,為下一步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礎性制度保障。

  四、新制度建立了統一的財務報告體系,有效提升了政府會計資訊的反映力

  新制度全面優化了會計報表體系,要求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等7張會計報表及報表附註。資產負債表資訊更加豐富,不再侷限於貨幣資金、往來款項等流動資產負債資訊,增加了股權投資、政府債券、主權外債等資訊。同時格式設計也充分考慮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要求,將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將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收入支出表資訊更加全面、細化。按照不同型別資金分專案列示收、支、結餘情況,既反映全部財政資金又反映某種型別資金收、支、結餘情況,既反映財政部門對外資金又反映財政內部資金及權責發生制列支資金收、支、結餘情況。此外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增加了會計報表附註的要求,詳細說明報表列示的重要事項以及或有事項,便於報表使用者準確理解。科學、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將成為政府財政執行狀況和財務業績的“晴雨表”,對內有利於強化政府資產管理、杜絕擠佔挪用預算經費,化解政府隱形債務,有效防範財政風險;對外,能夠滿足社會各界對財政資訊公開的需求,客觀評價政府績效和持續經營能力,有助於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