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管理的論文範文

  知道銀行管理的論文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整合關於,歡迎閱讀,希望你喜歡哦。

  銀行櫃檯業務風險出納管理論文

  一、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概述

  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是指銀行櫃檯在為客戶辦理支付結算、現金存取、賬戶開銷等業務過程中由於風險控制不到位致使客戶或銀行遭受損失的風險。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是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銀行櫃檯業務風險存在的必然性

  銀行櫃檯業務風險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觀存在的。其存在的必然性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

  ***一***“人”的主觀因素

  在銀行櫃檯業務中,無論是對業務單據、印章和相關資料的審查確認,還是客戶身份的鑑別,都要依靠櫃員依據專業知識和相關政策規定進行操作。由於需要人的操作,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正因為主觀判斷差錯在所難免,所以導致銀行櫃檯業務風險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觀存在的。

  ***二***內部的管理機制

  在銀行內部管理層主要負責具體的經營管理,具體的一些銀行櫃檯業務的權力責最終落實到員工個人,進而形成銀行內部明確的委託代理關係。這樣必然導致資訊主體的分離和利益主體不一致,所以代理行為差錯扭曲和資訊失真難以避免,銀行櫃面業務風險也就成為必然。

  ***三***銀行的本質

  以金融中介為本質的銀行其核心職能是為客戶提供支付結算、貸款和存款等業務方面的服務。從銀行櫃檯業務看,業務指令源於客戶,業務的資金所有權屬於客戶,銀行僅作為代理機構履行相關義務。

  三、銀行業風險控制體系的缺陷

  ***一***風險控制的技術水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例如銀行的監督檢查、賬戶核對、客戶身份識別、開戶資料稽核等方面還比較多依賴手工,現代的科技技術和管理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運用,導致了櫃檯業務風險增大。

  ***二***櫃員控制風險的能力沒有得到重視

  櫃檯風險控制的有效性也必須依賴直接面對和處理風險的櫃員們,作為銀行櫃檯業務辦理主體的櫃員,其對風險控制的能力、態度等方面的因素將直接關係到最終銀行櫃檯風險控制的實際效果。但在櫃檯業務的實際工作中,這些並未得到充分重視。

  ***三***對規章制度認識不足

  管理制度和業務規章是是櫃檯業務風險控制的主要依據,也是防範櫃面業務風險的保障。通常情況下,櫃檯業務風險事故的發生,一般都經常伴隨著有章不循和違規操作。但是在分析具體原因時,較少關注銀行規章制度本身是否合理,通常把原因多歸結於上級行的監督管理不到位和櫃員、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方面。具體在實際中銀行櫃檯業務的規章制度多存在以下問題:

  ***1***規章制度缺乏穩定性,修改頻繁,而求比較龐雜,最終導致這些規章制度難以有效的掌握和最終落實。

  ***2***制度與實際操作不符。制度的制定脫離了基層的實際條件,而且也不符合銀行櫃檯業務的客觀規律。

  ***3***制度的統一性和靈活性較差。具體制度規定部分過於僵化,有的比較籠統,具體在實踐中不好操作,所以導致規章制度不能很好指導櫃檯業務。

  ***四***監控的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銀行有審計監督、會計檢查、事後稽核三個方面為主體的櫃檯業務後續監管,這三個方面的監管對櫃檯業務的風險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同樣也存在著問題。

  ***1***審計監督、會計檢查、事後稽核三個方面資訊溝通不理想,最終影響到監管的效果,失去了最終控制風險的意義。

  ***2***監管的方式不科學。現在的監管方式多還在延續傳統的監管方式,其對櫃面業務的監管的方式主要是以審查憑證資料等為主要手段,以歷史業務交易為重點。這樣的監管方式科學性欠佳。

  ***3***審計監督、會計檢查、事後稽核三個方面缺乏統一的協調規劃,這樣可能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會出現監督空白和檢查重疊,這樣增加了被檢查機構的負擔,同時也造成了監督成本等方面的浪費。這樣對同筆業務進行審查時,會出現根據同樣的憑據、流程、資訊、規章制度進行審查,所以導致最終的監控效果大打折扣。

  ***五***事前事後控制不足,過多依賴事中控制,

  在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控制流程中,事前控制包括業務系統設計、櫃員分工組織和客戶調查瞭解,事中控制包括業務辦理中的審批、授權、複核等方面,事後控制包括檢查監督、風險分析、業務監測等方面。事前、事中、事後這三者只有各司其職,前後銜接,才能共同構成完整的風險控制鏈。但在現實具體的櫃檯業務中風險控制過度依賴於事中控制,而業務系統設計、櫃員分工組織、客戶調查瞭解、檢查監督、風險分析、業務監測等事前事後控制較為薄弱,從而造成櫃檯處理手續多、環節多、流程多等現象。

  ***六***缺乏對客戶風險的防範

  作為銀行櫃檯業務的委託人——客戶,對其風險的防範,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客戶風險銀行櫃檯風險的重要根源,是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因素。在實際的櫃檯業務中應該提高對客戶風險的認識,加強對客戶風險的防範意識。但在櫃檯業務中銀行一般性存款戶和“非貸戶”,缺乏客戶事前的實地調查和事後的定期訪問,未納入管理體系,對這些客戶資料的掌握僅限於開戶時簡單的資料,一些詳細具體的資料缺乏,而且一些重要資訊的真實性,缺乏有效的判斷和認定。

  四、加強銀行櫃檯業務風險管理

  ***一***完善業務規章制度和流程

  規章制度和流程是管理櫃檯業務活動的指南,同時也可以規範櫃檯業務操作,其作用重大,所以在制定章制度和流程時,必需符合櫃檯業務操作的實際情況,使其與基層的風險控制實踐想吻合,與執行的客觀環境相適應,而且要便於操作。從規章制度和流程制定看,要強調體現員工實踐經驗的總結,強調對基層員工意見的聽取和採納。所以要完善業務規章制度和流程,使之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於操作。

  ***二***強化事前事後控制,重構櫃面業務風險控制流程

  在保證對少數危險因素及時發現並嚴密跟蹤的前提下,儘可能滿足櫃檯業務服務要求,疏通櫃檯業務處理流程。要達到以上要求就必須要從業務系統設計、櫃員分工組織、客戶調查瞭解、審批、授權、複核、檢查監督、風險分析、業務監測等方面整體佈局,統籌規劃,即從事前、事中、事後控制整體著手,撇棄傳統的事中控制的習慣思維。在做好事前監控防範方面,要從優化業務系統、增進客戶調查、規範崗位設定、優化客戶結構著手全面改進;在做好事後檢測監督方面,要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和業務監測體系,不斷改進審計監控、業務檢查和賬戶核對監控效果,使櫃檯業務中的櫃員客戶、交易都在嚴密的監控之下。只有從事前、事中、事後控制整體著手,撇棄傳統的事中控制的習慣思維,才能實現全程均衡管理,提高防風險效率。

  ***三***轉變監控方式,增強事後監控體系功能,

  避免管理真空和職能重合,明確審計監督、業務檢查、事後監督的職責分工。事後監督旨在提供線索、發現疑點和監測動態,重點負責櫃檯業務的持續性監測。審計監督重點是進行制度遵循性和有效性評估監督,履行再監督職責。業務檢查重點是排除風險、評價風險、摸清情況。從監控方式上,事後監控體系應核實交易“真實性”為主要目的,以風險定位、資料分析、監控錄影、模型監測等為手段,摒棄憑證稽核和交易審查為中心的方法,全面提高櫃檯業務監控能力,從而實現全方位監控體系。

  ***四***健全櫃檯客戶管理體制

  健全櫃檯客戶管理體制應該努力改善客戶結構,建立“危險客戶”和“瑕疵客戶管理制度;建立存款客戶關係維護、產品營銷、定期回訪、跟蹤分析、開戶調查等客戶管理制度,貫徹“瞭解你的客戶”原則,有效溝通銀企雙方資訊,真正建立銀企風險聯防機制;確立管理職責和管理部門,將“存款櫃面自動增長戶”和“非貸戶”入銀行客戶管理體系,消除客戶管理“真空”。

  ***五***提升風險控制的技術水平科技含量

  現代的科技技術和管理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運用,導致了櫃檯業務風險增大。所以要提升風險控制的技術水平科技含量,降低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比如預警系統和風險監測能全面增強業務監測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從而改進監控質量;綜合對賬和簡訊通知系統能改善銀企資訊溝通,提高銀企對賬效果;指紋認證技術的唯一性和可靠性,能解決當前櫃員卡使用保管的普遍問題。此外,電子密碼系統、電腦驗印技術等先進技術工具的推出,為銀行改善櫃面業務風險控制現狀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可以提高我國銀行業櫃面業務技術防範水平。

  ***六***重視發揮銀行櫃員風險控制的主體作用

  作為銀行櫃檯業務風險認識和控制主體的櫃員主管和櫃員,是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控制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力量。要加強櫃員對櫃檯業務風險的認識,提高櫃檯風險意識,認識到自身在櫃檯業務風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的地位,加強對其具體風險控制的培訓學習。同時降低櫃檯處理複雜度,積極推進前後臺分離改革;分解櫃檯業務壓力,促進櫃檯業務分流;加大對合規操作和優秀管理的獎勵,對違規的給予相應的處罰。

  銀行櫃檯業務風險控制涉及到多個方面,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雖然銀行櫃檯業務風險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可以通過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使其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淺議網際網路金融衝擊下的銀行管理

  一、背景

  上世紀90年代起,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帶領人們走進了資訊時代。如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除衣食住行外必不可分的要素,而金融業也通過網際網路得到了迅猛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為現代金融的代名詞。網際網路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資訊通訊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資訊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1]。隨著經濟多樣化的發展、金融改革的推進,經濟陣地從傳統實體銀行向虛擬網路地帶轉移,傳統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現狀

  2005年以前,網際網路與金融的結合主要體現為網際網路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援。隨後,網路借貸開始萌芽,第三方支付逐漸成長,網際網路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務領域。2013年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元年”[2],網際網路金融迅猛發展,眾籌融資平臺開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路保險公司獲批,一些銀行也以網際網路為依託,對業務模式重組改造。當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手機成了支付終端,如支付寶、微信、手機信貸等。

  基於網際網路成立的虛擬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萌發,將社會資金從傳統銀行轉移到網際網路公司中,傳統銀行業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這種衝擊也是促使傳統銀行改革的強大動力。

  三、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比較與分析

  ***一***操作性強

  傳統銀行業務程式規範、稽核嚴格,但有些業務因過程複雜、提交材料較多、人工稽核時間較長,導致初次辦理的客戶不能準確地提供各項資料、稽核人員不能得到準確資料,帶來較大的操作風險和時間成本。網際網路金融通過自助式的終端、流程化的提示,使初次辦理的客戶也能根據提示完成資料的填寫,依託於大資料與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客戶進行客觀評估,減少了人為稽核帶來的操作風險。但與此同時,由於網際網路金融基於軟體開發,程式漏洞難以避免,另外,由於終端諸多限制,很多業務流程加以簡化,增加了風險。

  ***二***資訊共享程度高

  傳統銀行通過客戶提供的材料來辦理業務,客戶需要往返各個部門去開具各類檔案。如今,大資料時代人們只要與社會存在一絲交集,便會將印記留在雲端。網際網路金融基於此,通過大資料來獲取和分析個人資訊,從而對個人情況進行系統科學的分析;人們通過新型終端辦理業務的同時也將個人資訊上傳至網路平臺,達成異地、跨平臺共享的效果。然而,這種平面化的資訊共享也對資訊保安提出了挑戰,資訊洩露的事件近年來也頻繁發生,各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成為了不法分子騙取使用者資金的主陣地。

  ***三***業務成本低

  傳統銀行業務的運營成本主要體現在辦公耗材成本、人工成本、機會成本和內控成本[3],以目前的商業銀行業務來看,傳統銀行業務由於程式多、監管嚴的緣故,辦公耗材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居高不下,複雜業務耗時較長因而增加了機會成本。網際網路金融通過網路平臺,通過自助終端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大大降低了辦公耗材成本和人工成本;通過計算機程式,讓客戶在系統提示下自助完成業務辦理,提升了業務辦理速率,降低了機會成本。但網際網路金融由於程式簡化、終端限制、法律尚未健全等諸多因素,使業務風險增加,從而提高了內控成本。

  四、網際網路金融背景下的銀行管理方法

  ***一***通過信用度來穩固存量客戶

  傳統銀行相對於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具有很高的信用度,而信用度來源於銀行長期在業務方面的合規和對客戶承諾的兌現。同理,任何業務流程的紕漏和對客戶的爽約都會使銀行面臨巨大的聲譽風險,從而使客戶發生流失。信用風險是不能迴避的,只能進行管理[4]。銀行只有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修補業務中的漏洞,才能保住存量客戶、吸納新增客戶。

  ***二***通過嚴格的風險管控體系來保證客戶資金安全

  當下,諸多網路金融公司魚龍混雜,資金安全已成為客戶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對此,銀行作為具有長期運營經驗的機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風險管控體系相對於新興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較為全面,銀行必須在此基礎上擴大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對搭載於網際網路上的業務更要審慎管理。只有保證了資金安全才能保住客戶不流失,才能繼續尋求業務多樣化發展。

  ***三***借銀行優勢打造特色網路業務

  目前仍有大量客戶選擇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其中佔主要的原因就是後者的產品收益高、效率高。收益的本質是成本和風險的綜合體,效率的本質是流程和管控的結合。傳統銀行必須降低成本,通過將一些業務轉移到網路平臺、自助終端來降低運營成本,可以提升收益;而傳統複雜業務,可以轉換思路,創新業務,使其達到同樣效果,提升業務效率。

  ***四***通過專業化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銀行與網路金融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務,在服務虛擬化的時代中,機器還不足以代替人類,客戶更容易被真實的交流所打動,從而放棄一部分自身利益來獲得情感上的滿足,而好的服務又變相地構成了客戶的收益。因此,銀行必須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才能更好的提升客戶體驗。

  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銀行正處於從寡頭競爭市場逐步過度到完全競爭市場的浪潮中,這是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此,傳統銀行必須接納新興產業,並取長補短,在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實現業務創新。因此,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銀行之間並不只是競爭關係,兩者存在較大的融合空間[5],只有這樣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才能最終實現互利共贏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