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論文

  我國中小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解決了城鄉大部分的居民就業問題,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極大貢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摘要:本文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出發,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分析了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確立了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小企業產值在中國國民經濟總產值中的佔比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和保障。但是,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的中小企業發展卻極不順暢,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外源融資通道狹窄,資金來源十分匱乏

  首先,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主要“青睞”於大型企業,而相對於中小企業,總認為其存在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融資成本高等因素,則表現為嚴重的“惜貸”、“歧視”現象。

  其次,由於中小企業很難跨過資本市場的門檻,較難在股票市場上募集到融資資本,致使直接融資的渠道受阻,雖然我國目前的創業板市場已經在深圳交易所開通,但其交易量相對於主機板市場來說,所能籌集到的資金對於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

  最後,我國債券市場的容量與發展規模都不太均衡,中小企業要想通過發行債券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可謂難上加難。總而言之,外源融資通道狹窄所暴露的資金短缺問題已成為制

  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小企業的融資程序更是舉步維艱。

  ***二***內源融資比例不高,資金短缺矛盾凸顯

  企業的發展主要應該依靠自身投入與留存收益等積累的內源融資的支援,即以投入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與未分配利潤等專案構成。中國式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壯大,理所當然也應該按照這種融資模式前行。一旦中小企業闖過了創業階段發展到成長與成熟階段時,一定的規模效應對於資金鍊的持續性供應提出了嚴峻考驗。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佔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這種過低的內源融資比例,為企業的快速壯大埋下了日後的隱患,從而極大地限制了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發展勢頭。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自身原因

  ***1***企業信譽不高

  對中小企業來說,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相當一部分經營管理者專業素質較差,加之企業規模小、經營風險大等因素,這些都導致中小企業的信用得不到保證。

  ***2***缺少可擔保資產

  從金融機構對抵押物的偏好看,往往要求企業用固定資產來抵押,同時對抵押物的選擇一般僅限於土地、機器、裝置、房地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中小企業普遍具有固定資產少,土地、房產等抵押物不足的特點,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用於貸款抵押難度較大,貸款擔保責任難以落實。

  ***3***企業缺乏競爭力、經營風險高

  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多存在於競爭性相對較強的行業中,產業水平較低,抗風險能力差,可持續發展能力相對較弱。大多數中小企業尚處於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普遍。此外,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自身的素質不高也導致了中小企業管理中存在一系列問題。這些原因導致了銀行在選擇中小企業客戶時都比較謹慎,不情願扶持這些發展前景不被看好的中小企業。

  ***二***外部原因

  1.金融機構因素。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國有銀行壟斷程度高, 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援活動面對強大壁壘。國有商業銀行由於產權特性、交易成本過高、規模不經濟和激勵不足等原因, 造成其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動力不足。而在股票市場上,儘管我國已經建立了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兩大市場, 但對於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准入門檻依然非常高。

  2.制度供給不足。目前,我國未出臺一部完整且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法律, 導致各種所有制的中小企業在尋求法律保護和維護自身權利上無法得到平等的對待。且我國目前缺乏專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於中小企業數量多、情況不一,申請貸款額度小, 向其提供貸款會大大增加經營風險和成本,銀行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往往不願意向其提供貸款。因此,迫切需要有與中小企業相配套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1***中小企業要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改善財務狀況,提高信譽形象。中小企業的良好信譽形象是融資成功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從自身做起,通過建設中小企業誠信文化、誠信精神、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來擴大社會影響力。

  ***2***提高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水平,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

  ***3***建立監督機制。不僅企業內部需要建立的機制是監督機制,企業外部也要建立監督機制。

  ***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1***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只有引入真正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經營的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 同時在金融業中逐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尤其是改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情形, 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才能得到較好解決。

  ***2***建立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借鑑發達國家經驗,建立不同的擔保體系。如為廣大中小企業建立專屬的信用擔保基金,對於那些符合條件但缺少擔保資產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彌補這些企業的信用不足,同時還可以為銀行分擔很大的業務風險。其次,在中小企業之間建立互助和民營性擔保基金。另外,還可以將融資模式植入保險機制,提升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應採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給予中小企業以資金上的支援。其中,稅收優惠上可以通過降低或減免中小企業稅收、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等優惠條件,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財政補貼是政府通過鼓勵中小企業解決社會就業、促進科學技術水平進步、鼓勵出口等方面給予其幫助。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積極鼓勵建立中小企業創業與發展基金,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資渠道。最後, 還可以允許和鼓勵那些公司制的中小企業選擇進行股權融資的方式來解決資金需求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哲峰.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2***

  [2]施金影.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財會研究,2007***01***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