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基本理論

  南京梅山礦業分公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地下礦山企業,經過 40 多 a 的開採,採出品位越來越低,開採難度越來越大,開採規模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選礦廠經過破碎系統、磨浮大型化、濃縮過濾系統及自動化等一系列改造投入後,選礦原礦處理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形成部分能力的富餘。為使公司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在目前鐵精粉價格高企的情況下,每多生產 1 t 鐵精粉,就能為公司帶來較多的利潤。如何實現礦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最優的經濟效益,是擺在公司領導層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尋求外部資源,利用選礦的富餘加工能力生產,可以攤薄固定成本,獲取利潤,是實現公司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必不可少的外部途徑。2010 年,礦業分公司選礦廠先後對來自國內的連雲港礦、韋崗礦、鞍山礦等和來自國外的泰國礦、祕魯礦等進行了小型試驗,在獲得一系列試驗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盈利能力對比分析,最終確定採用祕魯礦進入選礦流程。祕魯礦礦石品位較高,以強磁性礦物為主,硫含量較高,矽偏高,均衡進入選礦流程,生產工藝不需要經過大的調整,生產指標穩定,尤其重要的是能降低尾礦品位,有一定效益優勢。

  從 2011 年 2 月 16 日開始,至 6 月 11 日結束,礦業分公司選廠共處理了 3 批次祕魯礦,合計 7. 38萬 t,獲得綜合品位 57% 的鐵精礦 8. 05 萬 t。經過效益測算,3 批次的外購礦共實現利潤 554 萬元,投資收益率為 11. 54%。另外,該專案存在巨大的潛在收益,由於祕魯礦屬於高硫磁鐵礦,因此在脫硫工藝中能夠生產一定量的硫精礦,減少尾礦輸送量近1 萬 t,綜合效益遠遠大於財務測算的數字。外購礦專案的成功給了公司領導層很大的信心,在綜合平衡後,計劃 2012 年繼續實施外購礦專案 10 萬 t。外購礦專案的利潤對於公司來說屬於錦上添花,但圍繞該專案的過程管理對公司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1、財務管理主導全過程運營。

  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外購礦專案作為一項經營單元,公司管理層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獲得利潤。因此從專案策劃開始,財務人員全過程參與,針對各項資料進行可行性分析。由於國際礦石價格居高不下,面臨著投入大,風險大的局面。公司沒有通曉國際貿易的專業人才,盲目進入外方主導的礦石進口貿易存在巨大的商業風險,因此公司領導層經過謹慎考慮,選擇從二級市場,即首鋼公司中購買祕魯礦,規避了外匯風險。

  在外購礦的選擇、定位、對比試驗、分析、採購、運輸、生產、銷售等流程中,財務人員根據各個環節制定了詳盡的財務統計條目。從採購成本、加工成本、檢修成本、銷售收入,以及相關稅金等作出了財務分析,為企業及時科學決策提供了客觀參考依據,併為最後選擇確定最佳方案給出了有力的佐證。

  2、投資效益評估制度助力科學決策。

  外購礦專案成本主要包括採購成本、運輸成本、協力轉運成本、選廠加工成本和檢修費用,其中除了採購成本不能確定外,其他成本專案屬於自身和關聯公司業務經營範圍,費用相對比較固定。在開展外購礦專案之前,財務進行了經營單元盈虧平衡點測算,確定了外購礦採購成本的最大承受能力。公司選礦廠先後 10 多次對來自於國內外的礦石進行加工試驗,對每次試驗結果進行效益評估,一切全憑資料說話,沒有任何人為因素干擾,為專案的成功實施提供了保證。

  3、專案實施過程管理協同機制。

  外購礦專案是公司面臨的一項全新任務,得到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視,相對於建設專案,此專案要求高、時間緊、指標特殊,對管理部門的協同機制以及運作是個很大的考驗。礦業分公司充分發揮管理協同效應,財務部門為採購及運輸費用籌集了足額的資金,生產部門及規劃部門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選廠各車間則負責精心組織生產。由於自產礦石品位大大低於外購礦品位,為避免選別工序的負荷太大和生產指標的大幅波動,選礦廠技術人員必須嚴格控制外購礦與自產礦的配比,使外購礦平穩、均勻的給入流程,有利於選礦工藝控制和穩定精礦質量。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生產效率得到提升,各個環節運轉良好,沒有出現任何生產問題。

  4、堅持對標管理和專案後評估制度。

  嚴格規範的對標管理和專案後評估制度是專案閉環管理的重要內容,可以從中分析差距,查詢原因,落實責任。財務部門為外購礦專案建立了財務資料統計,包括成本、效益、投資收益等方面的指標資料,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堅持對標管理,使得每一項實際成本資料都不超過成本測算中的資料,為整個專案的成功提供了保證。

  外購礦專案完成後,公司召開了經濟效益剖析會,會議上各業務部門通報了專案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及體會。由於鐵礦石市場價格的高度不確定性,為確保盈利,公司只能在合適的時機繼續進行外購礦的採購和生產。

  長期以來,為維持長遠發展,礦業分公司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專案,但由於外部市場的不斷變化和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緩慢,多種經營專案的進展很不理想,其中像線材專案、鑄球專案、微晶玻璃專案等因虧損而先後停掉。外購礦專案的成功無疑是公司創立以來的一大突破,根據自身裝置及技術優勢,為礦山延長使用壽命,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一條創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