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併購的財務問題及其對策探析

論文關鍵詞:企業併購 財務可行性因素 財務問題 對策 
論文摘要:併購作為企業資本運營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併購過程中涉及到許多財務問題.而財務問題的解決是企業併購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對目標企業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對併購的主要融資渠道及財務支付方式進行研究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出現所謂“併購風”.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勢1990年.全球企業併購案所涉及的金額超過4640億美元:1998年這個數字猛增到25.000億美元,而在2004年,該數字更達到創紀錄的10萬億美元。美國著名企業管理機構科爾尼公司多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只有2O%的併購案例能夠實現最初的設想.大部分的併購都以失敗告終。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一些頂尖企業卻能夠冒著巨大的風險知難而上.例如海爾集團併購案例、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等。併購作為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行為.在西方國家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史.並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企業併購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進.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 


一、企業併購的概念、動因和目的 
企業併購是企業兼併與收購活動的總稱兼併是指兩個或更多的企業組合在一起,其中一個企業保持其原有名稱.而其他企業不再以法律實體形式存在收購是指一個企業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稱為股份收購***的方式購買了另一個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或者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資產***或稱資產收購***的方式購買另一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企業併購最直接的動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為了擴大資產。搶佔市場份額:二是取得廉價原料和勞動力,進行低成本競爭;三是通過收購轉產.跨人新的行業。當然併購有時也與以上目的無關,如可能僅僅為當龍頭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業擴張等等。 

二、企業併購的財務可行性因素 
企業成功併購需要從目標選擇.到對目標公司的評價.再到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全面的規劃.並加以有效的控制對企業併購的財務可行性因素進行準確而又具體的分析.就會為併購的成功奠定穩固的基石。 
***一***目標企業的選擇及其價值評估 
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要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別對待。對於目標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可以採用:1.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為基礎,是一種短期分析。2.市場模型。這種模型把一種股票的收益與綜合市場指數聯絡起來,在一定時期內.某種股票收益可能隨著市場收益線形變化。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內的各種證券的風險與收益之間關係的模型。 
對於目標非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可以採用:1.資產價值基礎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資產評估價值標準主要有:帳面價值;市場價值;清算價值;公平價值;續營價值。以上五種資產評估價值標準的側重點各有差異.因而其使用範圍也不盡相同。2.收益法。就是根據目標企業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3.貼現現金流量法。這種方法對於目標上市公司和目標非上市公司同時適用。 
***二***併購的資金籌措 
併購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少則百萬.多則上億美元.併購使得企業產生規模巨大的現金流出.不同於正常的經營資金需求,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能否籌集到併購所需要的大量資金成為企業併購的重要前提.也是併購能否實施的關鍵。併購資金的籌措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大渠道,主要有債券支付、槓桿收購支付、股票支付或交換等方式。 
***三***併購的成本因素 
企業併購的成本主要包括:1.併購完成成本.指在併購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2.併購整合成本.指併購後為使併購企業和被併購企業整合在一起.而需要支付的長期營運成本。3.併購退出成本.指在併購時應該考慮到,併購並不一定成功.一個企業在實施併購外部擴張時,還必須考慮到一旦擴張不成功如何以最低代價撤退的成本問題。4.併購機會成本,指併購活動佔用的資金.投入到其他用途所可能獲得的收益如果併購活動的機會成本很高.就意味著併購獲得的相對收益很小.甚至是相對損失。在對企業併購進行成本分析時.要圍繞企業降低成本的要求進行。還要考慮全面、詳細.以免在分析時有所疏漏.造成具體實施時成本過高.進而不能達到企業併購的目的。 
***四***企業併購的風險因素 
企業併購是一項風險很大的活動.投資就必然有風險.如果風險在企業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那麼投資併購行為就可以進行:相反,就應該適時放棄。 
企業併購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和風險如下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營運風險。即企業併購完成後,可能無法使整個企業集團產生生產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市場份額效應.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和經驗共享二是資訊風險。資訊是非常重要的,資訊的充分與否決定著企業併購成本的大小及時與真實的資訊可以降低企業的併購成本,從而大大提高企業併購的成功率三是融資風險。與併購相關的融資風險具體包括資金是否在數量上和時間上保證需求、融資方式是否適合併購動機、現金支付是否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槓桿收購的償債風險等四是反收購風險。目標企業不願意被併購時.可能會不惜一切代價實施反併購策略.其反併購活動就會對併購企業構成相當大的風險五是法律風險各國關於併購的法律法規一般都通過增加併購成本而提高併購難度六是體制風險在我國.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企業併購行為.都是由政府撮合而實現的儘管大規模的企業併購活動離不開政府的支援和引導.但是併購行為畢竟是一種市場行為.如果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對企業併購大包大攬.不僅背離市場原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往往還會給併購企業帶來風險.使企業偏離資產最優組合目標。 
***五***企業併購的收益因素 
企業併購的最終目的是取得收益在成功的企業併購活動中。相對於其併購前的市場價值而言.被併購企業的股東增加了可觀的財富其財富的增加來源於併購企業支付的溢價.溢價的幅度平均為30%.甚至還出現過80%的溢價。對併購企業來講.其價值變化的影響不是如此明顯收益的實現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併購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來實現.二是通過稅收上的納稅優惠來實現。併購協同效應是使得兩個企業組成一個企業之後.其產出比兩個企業的產出之和還要大的情形.通常認為是“1+1大於2”的效應稅收上的納稅優惠在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中可能是無法得到的.但有時通過併購活動.可以將這些鼓勵性措施轉化為企業的具體利益。 

三、我國企業併購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對企業併購進行干預 
在我國.政府幹預企業併購的目的.主要是幫助企業擺脫虧損局面,使企業走出經營困境.但是收效卻不明顯。
***二***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不充分,造成併購方資產負債率過高 
由於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提交的審計報告水分較多.併購雙方的資訊嚴重不對稱.使得併購方很難準確判斷目標企業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在定價中可能接受高於目標企業價值的收購價格,由此導致併購方資產負債率過高.目標企業不能產生預期盈利而陷入財務困境。 
***三***中介機構在企業併購支付方式選擇上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 
在我國.投資銀行的行業操作能力低.影響了我國企業併購的發展。 
***四***流動性資源過多 
我國企業併購大多采用現金支付方式.如果企業本身沒有大量閒置資金。就需要對外籌集資金。以保證併購的順利進行。大量的長期負債會大大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或令企業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條款.限制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開展和資金的正常運作。因此.企業應根據併購目的、自身資本結構等多方面因素選擇適當的融資渠道,避免因融資渠道、還款方式選擇不當增加企業資本成本.令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四、我國企業併購財務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實行政企分開 
只有有效地實現政企分開,理順產權關係.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才能規範政府和企業的行為.避免兩者相互“越位”:只有實行政企分開.政府與企業才能更好地在市場經濟中進行角色定位。 
***二***合理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 
企業在併購前.應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細的審查和評價.並聘請投資銀行對目標企業的行業發展前景、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並在此基礎上對目標企業進行合理估價。 
***三***洽理安排資金支付 
併購雙方協商好收購價格.併購方就應根據併購支付方式著手籌措資金一是現金方式併購現金方式併購是最簡單迅速的一種支付方式。對目標公司而言。不必承擔證券風險,交割簡單明瞭。缺點是目標企業不能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而且也不能擁有新公司的股東權益.對於併購企業而言。要求有足夠的現金頭寸和籌資能力.交易規模也常常受到獲利能力的制約。二是換股併購。即併購企業將目標企業的股權按一定比例換成本企業的股權視具體情況可分為增資換股、庫存股換股等。換股併購對於目標企業股東而言.可以推遲收益時間.達到合理避稅或延遲交稅的目標.亦可分享併購企業價值增值的好處對併購方而言.比現金支付成本要小許多.但換股併購稀釋了原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三是綜合證券併購方式即併購企業的出資不僅有現金、股票,還有認股權證、可轉換債券和公司債券等多種混合形式選擇好各種融資工具的種類結構、期限結構以及價格結構.可以避免上述兩種方式的缺點.可防止併購方企業原有股東的股權稀釋.從而控制股權轉移四是槓桿收購方式槓桿收購是指收購者主要通過借債來取得所需資金並獲得收購企業的股權.然後通過經營被收購企業取得的現金流量來償還所借債務的一種收購方法。 
***四***發展資本市場.促使金融工具多樣化 
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還應注重中介機構的培育應給我國投資銀行、證券公司這些中介機構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利用它們的資本實力、信用優勢和資訊資源,為企業併購開創多種多樣的籌資渠道。 
五、結語 
從理論上講,企業併購行為是經濟學、管理學、財務學、金融學等共同作用的產物。從實踐角度看.企業併購行為受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等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必須全方位地看待這個問題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士.在從財務上對企業併購行為進行合理的分析和選擇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從而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全方位的最有效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