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圖書館管理有關的論文範文特輯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關於圖書館管理的一些論文範文,歡迎閱讀瀏覽,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現代高校圖書館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資訊中心,被譽為大學的“心臟”。既是對外交流的視窗,又是儲存和交流知識的重要基地。隨著高校圖書館設施專業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如何確保圖書館消防安全等工作,讓其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圖書館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的基礎保障。

  1 圖書館加強消防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圖書館存放著大量的紙質文獻和電子閱覽裝置,是讀者學習的地方,人流量大且集中,學生知識雖然豐富,但消防安全知識、防災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卻很差,因此,圖書館的消防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整個高校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圖書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消防安全意識薄弱。讀者、館員的消防意識薄弱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消防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忽視安全措施的落實,隱患整治不力,比如缺乏必要的防火、滅火和火災自救知識、違章用電、使用劣質應急燈、館內抽菸等現象,都是消防安全意識淺薄的表現。

  2.2消防設施陳舊或者不規範。據調查,嚴格按照國家《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要求設定消防器材的單位不足70%。有些高校圖書館消防裝置系統不完善、器材不配套,有的消防設施和器材因為長時間得不到保養,已經老化和失效,形同虛設。這些都給圖書館的消防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一旦發生事故,無法及時開展撲滅和自救行動,往往會導致小災成大難的嚴重後果。

  2.3電氣裝置缺乏有效的管理。隨著圖書館設施越來越完善,各種電器裝置日益增多,這些現代化電氣裝置在推動圖書館發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圖書館火災的隱患,統計數字表明,電氣火災佔目前火災總數的四分之一,並有逐年上升趨趨勢。電器火災的形成有很多,如違章用電、長期超負荷用電、線路老化短路、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裝線盒、開關裸露、散熱等防火保護措施,極易造成用電器短路進而引發火災。

  2.4 消防安全通道不夠暢通。近幾年來發生的群死群傷特大火災的事故中,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封閉是導致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在火災發生時建築物內人員逃生的出口,我國《消防法》的14條明確規定:“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是各個單位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但是實際上,很多圖書館擅自將出口和通道上鎖或封堵,有的安全出口、通道上還堆放著圖書和雜物。這些人為因素容易造成逃生道路不暢,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嚴重影響人員疏散,造成傷亡。

  3 做好高校圖書館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針對高校圖書館存在的隱患,應從消防意識的提高以及消防培訓、建築設計、電源、火源管理、消防設施配備的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通盤考慮,常抓不懈,時刻警惕,採取積極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

  3.1 加強領導和監督,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圖書館的消防安全,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校各級黨政領導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將安防納入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管理制度,要制定專門的圖書館消防規章制度,依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火治火。

  學校對圖書館安防所需經費,要予以保障。並逐級簽訂安防責任書,明確消防責任,認真貫徹落實“誰主管、誰負責”與“誰在崗、誰負責”的責任機制,使安防具體落實到人,做到全館安防人人有責任,人人抓安全的局面。主管領導經常組織安防監督檢查,消防業績應納入年終考核,對疏於管理、安防不達標的部門和個人,取消評優、晉升資格,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重大事故的責任人和部門領導,必須依法追究其責任。

  3.2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圖書館應把防火安全教育列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定期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以及組織專業消防人員來館開設消防講座。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熟知圖書館的各個安全出口,並且清楚火災發生後的緊急應對措施。

  圖書館消防安全工作離不開讀者的參與和配合,否則消防安全工作將無從談起。重視並加強讀者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要以保證效果為原則。消防安全培訓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消防安全演練, “講得好”不如“做得好”。只有平時加強演練,在危機時刻才不至於面臨“實戰”時大家手忙腳亂、驚慌失措,才能更好的提升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效果。

  3.3加強和規範圖書館電氣裝置的管理工作

  消除圖書館電氣裝置的隱患,關鍵是要保證電氣裝置安全執行。首先,在電氣裝置安裝中,嚴格執行有關防火要求和規定,正確選用各種電氣裝置的規格和容量,不得隨意增加電氣裝置;其次,各種電光源燈具控制開關安裝中做好防熱、防爆和防漏電措施;第三,在電器裝置執行中嚴格執行操作制度,對電路設施要定期進行檢修,加強維護保養,做好通風設施;最後,合理用電,安全用電,使用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處理,下班時要切斷所有電源,做到萬無一失。

  3.4 保障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暢通

  圖書館是學生比較集中的地方,保障安全疏散通暢是消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嚴格按照《建築防火設計規範》和《高校圖書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的要求,保證對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誌完好無損,在書庫和電子閱覽室等重要場所的醒目位置張貼人員疏散示意圖,確保在需要時能發揮作用。確保疏散通道和樓梯走道、安全出口暢通,無設定障礙、堆放雜物等違章問題。

  3.5高度重視消防設施的使用和維護

  為了確保圖書館的消防安全,應完善消防裝置,我們要嚴格按照《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配置適用於圖書館的消防器材,第一,一般書庫、資料室、閱覽室設手動或自動火災報警和滅火裝置,重要書庫、電子計算機房設自動火災報警和無害於人體的氣體滅火裝置;沒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的,宜設消防控制室,另外,還要加強消防設施的日常保養和維護,應按規範化要求設定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第二,館內應設定足夠的火災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誌,且應裝在醒目位置;書庫、資料室等***處懸掛警示標誌,張貼警示牌,火警電話號碼等。

  論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的溝通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院校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教學與科研提供重要的支撐,是廣大師生員工獲取知識和資訊的主陣地。目前在我國高校圖書館中,知識文獻的傳遞主要是通過圖書館員的服務工作進行的。圖書館員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也是圖書館員與讀者溝通的過程。

  一、溝通在高校圖書館服務中的意義

  圖書館的本質就是交流,交流的實質則是溝通。根據管理學理論,溝通是指資訊傳送者將資訊傳遞給接受者,並且接受者對資訊作出反應的過程。溝通意為兩人之間意思的表達和接收。通過溝通,能使溝通的雙方互相瞭解,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實現工作目標,或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服務是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生命之源,是一切工作的重心,享受優質服務是讀者對圖書館的最大要求,優秀的服務離不開圖書館員與讀者的有效溝通。高校圖書館中,館員與讀者***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溝通,能使館員瞭解讀者的基本情況,從而準確把握讀者的需求,體會讀者的感受;而讀者通過與館員的溝通,能瞭解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訊資源、服務內容和專案、借閱規則以及館員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等。通過溝通,館員提供優質高效的文獻資訊服務,而讀者能滿意地獲得所需要的文獻資訊。進而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和館員的人生價值,這是館員與讀者溝通的目的。

  二、影響圖書館員與讀者溝通的因素

  館員方面:現在高校圖書館中,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圖書館員的業務素質直接影響館員與讀者的有效溝通,是溝通的保障。而有的館員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不能真正樹立“讀者第一”“一切為了讀者”的觀念。知識素質、文化素質、資訊素質不高,缺乏對館藏文獻資源的瞭解,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計算機的使用不熟練,外語水平較差等等。在與讀者溝通時缺乏對讀者的尊重、理解,往往站在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特別是對學生讀者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使館員與讀者雙方互相缺乏信任感,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圖書館與讀者的溝通。

  讀者方面: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是本校的學生和教師,讀者素質較高,文化水平也較高,因此自身有一種優越感。同時,在讀者方面,學生讀者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過強,對圖書館工作不太瞭解,不太懂得遵守圖書館的管理制度,不虛心學習,缺乏對圖書館員應有的尊重和理解,不能體諒館員服務工作的辛苦。這些因素同樣會影響讀者與館員的溝通。

  三、如何建立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要實現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的有效溝通,應當先從館員做起。

  1.強化服務意識,尊重讀者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主體,圖書館的核心目標就是為讀者服務。因此,圖書館員在服務工作中必須具有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樹立“讀者第一”“一切為讀者服務”的觀念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尊重讀者,信任讀者,正如中山大學圖書館程煥文先生認為的那樣“至關重要的是要轉變觀念,去激發人性中善的一面。”“要把讀者定位在值得信賴和擁有完美人格的位置上。”同時,平等對待讀者,關心讀者,做到“熱心”“耐心”“細心”“恆心”。

  2.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

  圖書館員應加強圖書館專業知識的培訓,同時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學術水平,擴大個人的學科知識面。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對本校各系的專業課程設定、重點學科的發展動態、教學人員和教學科研情況有一些瞭解,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館員想要與讀者取得良好的溝通,首先要學點讀者心理學,這是溝通的基本功。通過研究讀者心理,瞭解讀者,才能發現不同讀者的閱讀特點,熟悉他們的閱讀需求,洞悉他們的閱讀心理,針對不同的讀者群,判斷對方的身份、性格、興趣等,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高質量優質的服務。

  3.重檢視書館員與讀者的溝通

  加強新生入館教育:由於新生入學時間短,對館藏不熟悉,興趣極為廣泛,求知慾望極強,通過入學的圖書館教育及與圖書館員的溝通,才能瞭解圖書館的佈局、館藏特點、各類文獻的收藏情況及利用價值、利用手段。圖書館可以組織講座、座談會等對讀者進行培訓,做好讀者的引導、教育工作,使其樹立正確文明利用圖書館的風尚,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建立多種溝通渠道:通過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的溝通,包括個別談話、電話諮詢、座談會、問卷調查、設立意見箱等,聽取讀者的需求及對圖書館服務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批評,解決他們的疑難,使讀者對圖書館有全面的認識。這些傳統溝通手段,雖然溝通的範圍和程度往往不夠,容易受時空限制,但卻積極、有效、直接。

  拓寬溝通的渠道:隨著計算機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普及,大多數圖書館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頁,尤其是高校圖書館,網路使用成為一種趨勢,可以利用網路技術展開與讀者的交流和溝通,在圖書館主頁上設立“讀者留言版”“讀者信箱”等,或利用線上QQ和專家諮詢系統等網路工具,多方面傾聽讀者的服務需求,廣泛聽取讀者意見,及時反饋圖書館意見,以加強館員與讀者的溝通。

  4.重檢視書館環境對溝通的作用和影響

  美的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對溝通起著促進作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圖書館,有著和諧怡人的周邊環境,在建築空間上,具有美觀典雅的建築外形、適宜的光線;在建築內部裝飾裝修上,通過色彩的搭配、層次的安排、風格的呼應,營造富有美感的物質環境;在功能佈局和服務設施上,致力於營造具有親和力和人性化的閱讀環境,美的環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讀者一走進圖書館,圖書館的建築、設施、佈局、綠化、館藏資源等就在無聲地感染著他,也在與讀者進行著無言的溝通,在寧靜、整潔、幽雅、舒適的氛圍中,讀者處處能體會到圖書館的人文關懷,並激發本身的自律意識,與館員溝通時就會心情愉悅,達到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除了上述措施外,還應在讀者服務過程中訓練溝通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