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論文投稿

  社會科學作為人類知識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科學通過為自然科學創設轉化為第一生產力的機制或橋樑而使自己成為第一生產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國際競爭力培育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須首先打造高校這支主力軍。但目前在高校追求數量和快速產出的評價機制引導下,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卻比較少。如何打造這支主力軍,使之研究能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援,是擺在我國面前急待解決的難題。

  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概念及鑽石模型的應用

  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於1990年提出了波特菱形理論,又稱為鑽石模型。該模型用於巨集觀上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它被廣泛地應用於分析各個行業競爭力。如:鍾嶺等***2011***提出了用鑽石模型分析江西現代中藥產業的競爭力,從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相關產業與支援性產業的表現,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政府和機會六個方面來分析江西現代中藥產業的競爭力,並提出了該產業發展的對策[1]。

  李舒新***2011***提出了用鑽石模型分析上海會議型酒店的競爭力,從鑽石模型的六個因素的角度,對上海會議型酒店競爭力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競爭力提升的建議[2]。但是也有學者將鑽石模型應用於微觀的管理當中,如:熊麗敏等***2010***提出了將鑽石模型應用於高校人事管理當中,構建了模型的四大要素:保健因素、激勵因素、組織結構和高校文化。這四個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鑽石體系。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個不可控的外生因素: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3]。張淑玲***2009***提出了用鑽石模型分析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分析了的核心競爭力是院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優勢、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校園文化等諸要素[4]。在鑽石模型中,某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定義為:該行業在國際上出售其產品的能力***Orlowski,1982***。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具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一般特性,它是在一定條件下,參與科研市場份額的競爭,與競爭對手相比,在組織活力、獲取科研資源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且不易被對手模仿的能力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優勢。如果視高校為一個行業,視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其產品的話,可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定義為: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在世界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被應用的市場份額佔有能力。根據波特鑽石模型,可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劃分為六個要素:科研資源、科研成果需求狀況、關聯和輔助性實體、競爭執行環境、機遇和政府。筆者將從這六個要素入手,分析培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構成要素分析

  將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視為該產品的生產過程,從以下六個要素構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的鑽石模型***如圖1***。

  ***一***高校科研資源。即高校從事科研所具備的資源條件,這些資源條件可以從人、財、物三個要素,從數量和質量兩個維度進行考慮。科研人員始終是科學研究的第一資源,當今社會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越來越趨向於團隊合作研究,因此,從科研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應當視“人”這個要素為具有一定研究實力的團隊。實力強、水平高,對科研有較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科研團隊是形成高校科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科研隊伍體量不足是制約學校科研競爭力發揮的重要因素[5]。“財”指的是科研經費。科研的經費投入,將直接影響科研的競爭力。“物”,主要指科研場所、科研裝置、圖書資料等科研基礎條件。

  ***二***科研成果的需求。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為高校的產品,國內外對於該產品的需求狀況,是拉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般具有成果的無形性、效益的潛在性、效用的時效性、作用的公用性等特點[6],這些“隱性”特徵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不能立刻轉化為顯性的生產力,有些成果會在多年以後才顯示出其經濟社會價值,因而限制了社會對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需求。

  ***三***關聯和輔助性實體。若把科研作為一種生產活動的話,它的上下游即服務於該科研活動的其他高水平服務機構,這些機構都可以歸結於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外部支援環境。如果這些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達到國際水平的話,將大大拉動高校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水平。

  ***四***競爭與執行環境。在鑽石模型中,該要素也是至關重要。充分的競爭環境,有利於整個科研領域各競爭個體挖空心思爭奪科研資源,有利於形成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必須創造一個公平機制,引導高校各競爭個體,尤其是學術團隊的各類科研活動***如科研資源的配給、學術成果的評價等等***逐步進入充分競爭的態勢。

  ***五***機遇。歷史時局、國際形勢、政府的政策導向行為等,都可以為高校科研的發展提供機遇。這些高校科研競爭力的外部機遇,對高校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7]。例如:地方政府對高校的大幅度投入***如杭州市政府為杭州師範大學投入一百億元打造東方斯坦福***、地方重大戰略變化對具備特定學科的學校產生的巨大拉動作用***如中國舟山新區的設立對浙江高校的涉海專業的拉動***等等都可視為促進高校科研發展的外部機會。

  ***六***政府。政府作為管理者它不僅直接參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競爭力的建設當中,為其創造具有研究水準的科研資源,也承擔著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巨集觀佈局各類研究團體、主動引導研究力量解決社會實際需求、通過採購研究成果切實拉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重任。

  三、打造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從鑽石模型的六個要素入手,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的各項對策,以期促進高校形成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優勢。

  ***一***打造與國際競爭力相適應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必須重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條件建設,完善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多方投入的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從數量和質量兩個維度,為高校創造具有國家水準或國際水準的科研條件。

  1.建設一支優秀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隊伍。

  通過大幅度投入,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重點研究基地,並以此為抓手,重點發展具有較強研究基礎的研究團隊,形成圍繞某個方向的具有強勁生命力的研究團體,使之成為各級政府的智囊團和社會企業的智力來源。哲學社會科學的優勢學科的培育具有長期性、連續性和衍生性的特徵。建設一個具有國內競爭力甚至國際競爭力的學科,無法做到平地起高樓。因此,要做大做強優勢學科,必須緊緊圍繞主題,選準扶持物件,連續不斷地投入若干年,才會形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團隊,產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研究成果。創新評價和引導機制,形成巨大向心力,吸引外部人才,留住內部人才。近年來,國內高校科學研究快速發展,各種評價體系已經深入高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在以成果數量和質量進行簡單量化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中,使得高校教師越來越浮燥,難以潛心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建設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必須以人為本,建立短平快的成果產出與長期積累產出大成果相結合的引導機制,弱化對崗位工作量的考核,強化對單項科研成果的認同和獎勵力度,鼓勵研究人員潛心研究,產出具有重大影響的優秀成果。

  2.加大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活動的投入力度。

  多年來,在科學研究領域形成了一種誤解,認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是坐在板凳上動動筆桿子就可以,但該觀點在目前已經不再成立。當今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越來越注意團隊協作,單個人的力量很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注重科學研究方法和實證資料為基礎的前提下,不深入實際調研就進行研究已經行不通。目前我國也在不斷加大哲學社會科學的支援力度,比如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專案經費已由前些年的七萬左右提高到目前的十五萬元左右,重大招標專案提高到八十萬元左右。但各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案的經費多數只有一兩萬元,並未做到以人為本,也未體現出研究人員的實際勞動價值。這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條件的實際要求相比,差距甚遠。

  3.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科研條件。

  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科研條件,是指建設具有特色和權威的科研資源,努力將其建成全省、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資源支援條件。鼓勵高校結合自身特色,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依託自身研究,建設一批資料庫、資料中心、圖書館或博物館等,為其自身乃至國內其他高校的此類研究,提供資源上的支撐。科研條件建設並非鼓勵各高校為研究人員配備人手一臺電腦、提供一定固定空間等資源,相反應鼓勵高校對此類資源進行集約化管理,避免投入浪費。

  ***二***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需求。打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需全社會一起,切實強化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成果需求。

  1.強化以需求為導向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切實改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管理模式,改變以研究人員申報、管理部門審批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應強化主動設計,形成科學的遴選機制,使得研究問題來源於實際,應用於實際。同時應針對基礎研究加大成果宣傳的力度,促進學術交流,通過建立科研成果的評選機制,大力獎勵,鼓勵高級別研究專案產出優秀研究成果。

  2.強化科學決策,形成決策失誤的追究機制,營造科學決策的氛圍。當今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生的問題和事物呈幾何級數般遞增,發展速度之快,很多問題已經超出了各級管理部門實際的預測和管理控制能力,這大大增加了決策失誤的可能性,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通過建立決策失誤追究機制,營造一種科學決策的氛圍,鼓勵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委託高校的研究平臺針對特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切實拉動社會各界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需求。

  3.鼓勵高校走出去,在國際社會上承接研究任務。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形成一定競爭優勢的研究機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各類研究,在國際社會中承接研究專案。通過積極走出去,可以為高校的研究團隊創造更為廣闊的需求空間,為其發展提供強勁的拉動力。

  ***三***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中介機構、學術智囊團體等。

  如果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相關的關聯或輔助的行業,在國內或國際上形成競爭優勢話,那麼這種優勢將逐漸擴溢到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來,對高校的科研形成強有力的拉動作用。若把科研作為一種生產活動的話,它的關聯和輔助性行業可認定為高校科研活動的上下游的中介機構、學術智囊團體等。高校的優勢在於“研究”,而與“研究”相關的前期資訊收集、研究成果的後期轉化等方面,則是中介機構、學術智囊團體等的優勢所在,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機構,形成規模效應後,可強有力地支撐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四***打造研究團隊間充分的競爭環境。

  建立各學科中不同高校的研究團隊之間充分競爭的環境。培育充分競爭環境,應著力培育各高校在同一學科上的各研究團隊之間的充分的競爭態勢,而非高校教師之間如散沙般的充分競爭態勢。目前我國各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多數形成了具有自身體色的和一定競爭力的研究團隊,這些研究團隊以寡頭壟斷的形式存在,在重大專案等領域瓜分科研資源。而以國家社科基金為首的各級各類課題申報,則以教師個人或小團體為主進行申報,直接導致了個人之間的充分的競爭。這種個人之間而非科研團隊之間的充分競爭環境,並不利於高校在國內、甚至於國際上形成競爭優勢。同時,應大力推進各學科內高層次學會、協會等學術團體的建設,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各個團隊提供一個充分交流,思想交鋒的戰場,充分展示其才華,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的態勢。提升各學科高層次學術團體的學術評獎的影響力,鼓勵各高校以團隊為單位參與學術交流和成果競爭,引導各高校研究團隊充分競爭。

  ***五***充分把握重大機遇。

  鼓勵高校做好發展規劃,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主動引導和培育高校的優勢學科,隨時做好準備把握住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重大機遇。以國家文化大發展和教育部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等重大戰略決策為契機,抓住一切有利機會,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的內在活力。以學術團隊為單位,通過不斷地介入研究,積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競爭力。

  ***六***政府。

  波特鑽石模型指出,要發揮鑽石體系的最大威力,政府需做好自身的定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競爭力最終體現在各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當中,因此,高校是主體,政府可以承擔科研成果的購買、制訂政策等職能,鼓勵高校間的競爭和合作創新,使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處於活潑的競爭態勢,同時避免托拉斯狀態。

  篇2

  漫談數字化社會科學家的資訊修養

  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資訊素養成為科學家的基本素養,在科學家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闡釋素養和資訊素養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科學家提高資訊素養的必要性,探討了科學家應該具備的資訊素養。

  關鍵詞:科學家;素養;資訊素養

  人類社會經歷了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到資訊經濟,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的演變,在這個動態的演變過程中,科學家為推動世界和社會全面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科學家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同,科學家所應該具備的素養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步入了資訊社會,走進了數字化時代,資訊的呈現、儲存、傳輸數字化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人類對資訊的依賴程度超多了以往任何社會,資訊素養成了數字化時代生存的基本素養。對於科學家來說,資訊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係到科學家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係到人類、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素養與資訊素養

  素養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如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媒介素養、教師素養、科學素養、公民素養、資訊素養等。具體來說什麼是素養和資訊素養呢?

  ***一*** 素養的內涵

  素養指平時的自我修養。語出《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意謂馬不餵養,不可能上路快跑;士兵平時不訓練,不可能肩負起保衛祖國的重任。現在多用於指人們通過經常的努力學習、刻苦鍛鍊和自我修養所取得的某種收穫、成果或所達到的水平和境界,如政治素養、道德素養、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等。[1]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經常混淆素養和素質的概念,但是素養不完全等同於素質。林萍華在論文《素質、素養與創新》[2]中對素質和素養的概念進行了區分。素養似可定義為:“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視野和底蘊”,它包括文化素養、道德素養、政治素養、工程素養等等,屬於大文化的範疇,對認識過程、思考過程、決策過程起作用。而素質這裡特指具體個體的素質,以有別於廣義的素質,有些文章給出了定義:“一個自發的行為規範”,並由此可以推知,素質與具體人的行為、行動,亦即其人如何為人、處事相關聯。“自發”一詞表明,素質是個體已經形成的、穩定的,一般不受思維、不受外在條件所左右的一種存在。一個人某方面的素質很高,但在同一方面的素養則不一定高,反之亦然。就是說,素質不好的人可能有很高的素養;素質好的人也有可能素養一般。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修養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很大程度是後天習得;而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遺傳性,與有機體本來的生理特點有關。正是因為素養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為科學家提高資訊素養,更好地適應社的發展和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基礎。

  ***二***資訊素養的內涵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一詞早在1974年就已被提出,當時美國資訊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ul Zurkowski指出:“資訊素養就是利用大量的資訊工具及主要資訊資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資訊素養包含資訊意識、資訊知識、資訊能力、資訊道德這四個方面。[3]

  資訊素養不僅是一種基本能力,更是一種綜合能力。資訊素養不僅涉及資訊的意識、資訊的能力和資訊的應用,而且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寬的能力,它包括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很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絡。[4]一個科學知識豐富的人,不見得具有很高的資訊素養;資訊素養很高的人,具有的科學知識可能一般。

  資訊素養既可以看作是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傳播資訊、應用資訊的能力,又可以看作是面對資訊的視野和底蘊。資訊素養是數字化時代必備的基本素養,也是數字化生存的基本能力。

  二、科學家提高資訊素養的必要性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資訊素養的重要性,並把資訊素養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成為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科學家作為推動科學進步和人類發展的特殊人群,掌握著高新科學技術,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好的資訊素養,但是資訊素養是一項綜合能力,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的資訊素養都高。

  ***一***數字化時代的客觀要求

  數字化時代,資訊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象,人類對資訊的依賴程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歷史時期。資訊的傳播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資訊的儲存方式呈現數字化、虛擬化等特徵。人類生活在真實的現實世界和虛擬的網路世界兩個世界中;人類的感情除了真實的人際間感情外,還有虛擬的網路感情。網路文化的出現現豐富和發展了原有文化的內涵。實際貨幣和虛擬貨幣同時成為了人類經濟行為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學校、網路教育的出現,拓寬了傳統學校教育的途徑,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和形式。數字相機、數字錄象機、智慧手機、智慧機器人、MP4、MP3等數字化裝置正在逐漸走進人類的生活。這一切的變化,構成了數字化時代的特徵,迫使人類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改變原有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

  由於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文盲的定義需要重新改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文盲下了新定義:文盲就是不能識別現代資訊符號,不能用計算機進行資訊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就是不會數字化學習的人。[5]數字化時代的文盲,可以理解為沒有資訊素養或資訊素養較低的人。

  資訊素養是數字化時代的基本素養,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人都需具有資訊素養。科學家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領跑者,是人類智慧的代表,更需具有很高的資訊素養。

  ***二***科學研究的需要

  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是一個創意時代,是一個重視效率的時代,是一個價值彰顯的時代。發明和創造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科學家是暢想這個主旋律的主角。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科學家的研究內容、研究過程、研究方法都無形之中具有了數字化的烙印。資訊素養成為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素養,資訊素養的高低影響科學研究的每一個過程。

  在數字化時代,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科研工具的數字化和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科研資源的儲存方式數字化,科研過程的模擬化,這諸多的變化促使科學家必需具有很高的資訊素養。例如:在科學研究中常常面臨研究課題選擇的問題,一個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研究課題的提出,往往建立在調研大量相關文獻和案例的基礎之上,並且需要對大量的文獻和案例進行分析處理,沒有較強的資訊處理能力,就難以快速發現需要研究的課題,有可能因此錯失重大發現的機會。只有具有較高的資訊素養,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獲得成功。資訊素養對科學研究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逐步成為影響科學研究的重要因素。

  ***三***科學技術普及的需要

  科學家在科學技術普及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家有進行科學普及的責任和義務。我國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任重而道遠,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發展的瓶頸,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並沒有提高人們的科學素質,具有較好的文化程度和科技知識也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三鹿奶粉”事件讓我們認識了“三聚氰胺”;“蘇丹紅”事件讓我們認識了“蘇丹紅”。系列事件的曝光,對我國的科學普及工作敲響了警鐘。

  我國科學技術的普及除了中國科普研究所及相關部門做相關的工作外,科學家也有進行科學普及的責任與義務。科學技術的傳播,既包括科學家內部的傳播,也包括科學家向廣大人類的傳播。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科學技術的傳播方式、傳媒途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資訊科技、多媒體技術有力促進了科學技術的傳播。科學家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必要掌握必要的資訊科技和多媒體技術。

  三、科學家應具備的資訊素養

  ***一***科學家的資訊意識

  資訊意識是指人對資訊敏銳的感受力、判斷能力和洞察能力。敏銳的感應能力,即對各種變遷局勢作出快速而恰當的反應。這要求科學傢俱有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夠意識到資訊的作用,對資訊有積極的內在需求。是否具有很強的資訊意識,對於科學家極其重要。

  從“牛頓見蘋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發現浮力原理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資訊意識對於科學發現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見到過蘋果落地,有過洗澡溢水的經歷,確沒有發現地球引力或浮力原理。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大部分人不具有對資訊敏銳的感應能力有重要關係。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如果不具備很強的資訊意識,就可能在試驗過程中,失去創新的機會,失去發現研究課題的機會。

  ***二***科學家的資訊知識

  資訊知識是個體具有資訊素養的基礎。科學家應該具備至少兩方面的資訊知識,既專業資訊知識和其他資訊知識。科學家的專業資訊知識,即科學家研究領域內的專業知識。科學家的其他資訊知識,即與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相關或具有借鑑意義的資訊知識。也就是說,專家除了掌握必需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較寬的學術視野。如果從狹義上說,資訊知識特指資訊學的相關理論,例如資訊的接收、儲存、處理、傳播以及資訊工具的使用等知識。資訊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可以說,不會利用資訊工具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就是科學家中的現代文盲。

  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是一個交叉學科彰顯的時代。系列學術創新和偉大發明往往出現在學科與學科的交叉地帶。例如:在教育技術學、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語言學、數學建模與數理邏輯等學科和研究領域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知識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知識科學基本理論、智慧與教育軟體、教育系統模擬、隱性知識與知識管理為中心的特色研究方向。交叉領域的研究,尤其需要具有廣泛的資訊知識和資訊工具知識。

  ***三***科學家的資訊能力

  科學家的資訊能力主要表現在運用資訊工具、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生成資訊、創造資訊能力等方面。

  科學家應該根據自己研究內容的需要,熟練使用各種科學研究工具。例如:SCI分析工具、定性資料分析工具InfoRapid***知識管理與卡片系統***、統計分析軟體SPSS、文獻管理軟體JabRef、質的研究分析軟體Nvivo、資訊檢索工具等。有效運用網路傳播工具,可以增強科學技術傳播的效果,擴大科學技術傳播的範圍。這些資訊工具是科學研究的好助手,對於提高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則是掌握足夠的資訊資源。因此科學應該能夠根據科研課題的需要,有效地蒐集各種所需的資訊,能夠熟練地運用閱讀、討論、參觀、試驗、檢索等獲取資訊的方法。在網際網路盛行的今天,掌握網路閱讀、網路討論、網路調查等方法和技巧也是科學家應該必備的能力。獲取足夠的科研資訊,可以有效避免科學研究的重複性,有利於發現科學前沿研究課題。

  在蒐集到科學研究所需的大量資訊以後,科學家需要對蒐集到的資訊進行歸納、分類、儲存、鑑別、遴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區別有用資訊和干擾資訊,發現隱藏在資訊背後的規律,即對資訊的挖掘。某些資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重要的規律,有可能成為重要的科學研究選題的重要參考。

  科學家在資訊蒐集的基礎上,還應能準確地概述、綜合、履行和表達所需的資訊,使之簡潔明瞭,通俗流暢並且富有個性特色。這是科學家將所蒐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加工,納入自己原有知識體系。

  科學家除了把收集到的各種資訊納入自已原有的知識體系,還應該結合人類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併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生成有創意的資訊。

  ***四***科學家的資訊道德

  數字化時代亟需規範人們相互關係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科學家掌握著最新的科學技術,尤其是從事與資訊科技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如果沒有強的資訊道德修養,就難免會一時失誤,走進資訊犯罪的深淵。資訊道德是科學家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家融入數字化時代的準則和規範。

  提高資訊道德是衝浪資訊波濤、跟上時代節拍的需要;提高資訊道德是抵禦資訊汙染、平安和諧的呼喚;提高資訊道德是科技工作者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提高資訊道德是科學技術健康有序發展的要求。[8] 數字化時代亟需科學家提高資訊道德修養,這是數字化時代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學家提高自身價值,實現促進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偉大目標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廖蓋隆,孫連成,陳有進. 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下卷[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2115.

  [2] 林萍華. 素質、素養與創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57-58.

  [3] 陳維維,李 藝. 資訊素養的內涵、層次及培養[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1***:7.

  [4] 資訊素養[DB/OL].. 2008-12-18.

  [5] 南國農. 新世紀資訊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進“14345工程”[J]. 電化教育研究,2003***12***:1.

  [8] 續蕾. 科技工作者的資訊道德[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5***:234-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