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飲食文化論文

  每一種飲食文化都有其自己的歷史,歐洲飲食以其自身的存在證明著歷史的滄海桑田。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歐洲飲食文化

  摩爾多瓦人“吃生肉”

  有一次,我國駐摩爾多瓦使館組織野外燒烤。頭一天,使館僱的當地司機伊萬將採購來的十幾斤肉切成小塊,用各種調料醃起來,使肉“入味”,切剩下來的幾塊硬硬的零碎生肉皮,我們正準備扔了,但沒想到伊萬卻拿起來就塞進嘴裡,並有滋有味地大嚼起來,令我們驚詫不已。我們問伊萬:“好吃嗎?”伊萬說:“挺香的,很好吃!”在佩服他有一副好牙齒之餘,我們不禁問他:“吃生肉會不會有病菌?”伊萬毫不在乎地說:“肉皮都是在火上薰過以後才拿到市場上來賣的,已經消過毒了!”的確,摩爾多瓦市場賣的肉,衛生檢疫挺嚴,都是在火上薰過的。

  他們吃雞蛋也特別講究鮮嫩。雞蛋只是稍微煮一下,仍然是稀湯狀,並放在專門用來吃雞蛋的高腳玻璃杯上,然後一小勺一小勺地舀著吃。

  地下酒城

  羅馬尼亞人愛吃魚,尤其愛吃醃過的生黑魚籽。但羅馬尼亞人在享用魚類佳餚之後,往往都要說:“魚要游水。”要乘興喝點酒。魚酒交融,興味無窮。

  歐洲的酒文化,是一門極其廣博的大學問。歐洲主要是以葡萄釀酒,白蘭地、香擯,也都是葡萄醣制的。走到農村,丘陵地漫山遍野都種的葡萄,幾乎家家都有一個釀酒的大酒桶,地窖裡儲存著成噸的葡萄酒,平時幾乎是以酒代水,一般人都有一個好酒量。

  摩爾多瓦生產的一種“卡貝爾內”葡萄酒,具有消除放射性物質的醫療效能。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的時候,人們大量搶購這種酒,以致工廠的存酒很快脫銷。

  摩爾多瓦還有著世界最大的“地下酒城”。處在地底下八十多米深的這個酒的王國,以各種名酒命名的街道縱橫交錯。如果沒有交通路標的指示,你的汽車就沒法走出這個酒的迷宮。“街道”兩旁整齊排列的都是20噸左右容量的大酒桶。酒桶必須用考究的橡木製做,才能為發酵營造一個最佳的氛圍,並賦予酒一種芳香。

  當然,訪問酒城最愉快的專案,是不可缺少的“品酒”。這個名為“克里科瓦”的地下酒城,有著大大小小好幾個裝潢考究、別緻的品酒廳。品酒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要看它的色澤;二要聞其香;三要搖,看它是否掛杯;四才是品其味。品酒的專家,能品出每一種酒的生產年代、葡萄的品種。如此賞心誘人的品酒場所,也讓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加加林為此陶醉了。1966年10月8日加加林在這裡歡度了整整―個夜晚,翌日早晨離開時,他流連忘返地說:“地下酒城應該榮獲堆滿屋子的獎章。如果地球上的獎章還不夠,我再從別的星球上去摘取。”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歐洲人吃葡萄既不吐葡萄皮,也不吐葡萄核,一起嚼嚼碎嚥下去。開始我對此覺得十分驚訝,後來聽人解釋說,連皮帶核一起吃營養好,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的確,歐洲有一種名叫OPC―3的營養保健藥,後來在美國廣泛暢銷。它就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從葡萄籽和葡萄酒裡提取的一種粉末狀藥,在血液裡能釋放出人體所需的電子,有抗氧化、助迴圈、保機體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都有療效。

  但是,我沒有想到果核還有更加奇妙的功效。有一次在外地出差,中午在飯店吃飯,司機伊萬同我們一起吃。照例頭一道菜是冷盤拼盤,有歐洲的“臭豆腐”乳酪和營養豐富的油橄欖。產於義大利的醃油橄欖,其核又大又尖,按常理應吐掉的。可是我們驚奇地發現,伊萬居然連核一起吞嚥下去。

  “這麼大的尖核,你怎麼吞下去的?不怕把胃戳壞了?”

  伊萬卻一本正經地為油橄欖核做起了醫療廣告:“油橄欖核是個好東西,非但不會把胃弄壞,而且是一種健胃和治胃病的偏方。我過去的一位鄰居老太太就告訴我,吞吃油橄欖核能治胃潰瘍。你不妨也試試。”

  我看看那些尖尖的橄欖核,實在有點望而生畏。可是轉念一想,同樣是人,他能吃,我為什麼就不能吃呢?於是壯起膽來,也硬吞了幾顆。這一整天,我都擔心自己肚子會出什麼不可想像的大問題。可是,一天下來,居然什麼問題也沒出。非但如此,第二天早上,感覺到消化和大便都有改善。從此,見到那些大大的油橄欖核,再也不畏懼了,而且視之為寶,非要吞吃幾顆才罷休。

  綠色藥物

  吃野菜是羅馬尼亞人“嚐鮮”的一種廣泛愛好。那裡除了薺菜以外,還有遍地的“野芹菜”。這種葉子寬寬的季節性野芹菜,採摘下來後,用開水焯一下,擠幹後放在冰櫃裡,可以新鮮地存放很長時間。

  羅馬尼亞人在自己自留地裡種的菜蔬更是品種繁多、千奇百怪。一次,我的鄰居廖尼亞請我參觀了他的自留地“天堂”。在這裡,我頭一次見到一種“星形南瓜”,每個南瓜都是整整齊齊的五角星形狀;一種“土蘋果”,外形像薹,吃起來像土豆。小小1畝自留地,竟然種了五十多種瓜果!本來我認為國外沒有的蠶豆,在這裡也見到了。

  歐洲人對中國的中草藥十分欣賞,認為這是無毒“綠色藥品”。歐洲自身也有不少民間藥方。布加勒斯特市城裡街道兩旁佈滿了濃密的菩提樹,夏日夜晚,到處飄蕩著沁人心肺的濃郁的菩提花香。羅馬尼亞人用菩提花泡茶喝,有類似菊花茶清熱解毒的功效。

  篇2

  淺析西班牙飲食文化

  一、飲食淵源 西班牙位於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距離非洲大陸僅14千米,並與美洲大陸隔海相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腓尼基人、古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都曾統治過這片土地,而西班牙人也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幷蓄,使得當今的西班牙具有明顯的多元文化色彩。以飲食為例,希臘人給西班牙帶來橄欖,羅馬人帶來了大蒜,稻米及各種蔬菜、水果則要歸功於阿拉伯人,土豆、番茄、紅辣椒粉則來自美洲新大陸。

  傳統的西班牙烹飪在西式烹飪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意等傳統烹飪“強國”的影響力過於強大;二是西班牙的烹飪雖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點,但這些特點尚未融合為一種新的、別具一格的特色。但20世紀發生的一些事件令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西班牙烹飪藝術逐漸開始被人們所認識,並很快受到人們的歡迎。在這些事件中,法國的新式烹調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

  20世紀60年代末,新式烹調運動興起於法國,這一運動被稱為烹飪界的“文藝復興”。新式烹調運動促使傳統法式烹飪向更清爽、更新鮮、更包容和更美觀的方向轉變。其具體的目標指向則是:

  更清淡――多用橄欖油,儘量少用黃油和奶油。

  更新鮮――儘量使用當地、當季的食物原料來製作菜餚。

  更包容――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烹飪原料,乃至烹調方法。

  更美觀――力求使菜餚的外觀更具觀賞性,像對待藝術創作一樣進行菜餚的外觀設計。

  在法國興起的新式烹調運動,很快越過了比利牛斯山影響到了西班牙,並在西班牙廚師中間產生強烈反響。而20世紀70年代中期,西班牙社會的政治變化帶來的追求新事物、新風氣的社會潮流,也為“新式烹調運動”在西班牙的“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現實的社會基礎。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西班牙廚師們視烹飪為藝術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斷追求創新的職業精神。這一點就連法國廚師也不得不由衷地歎服。

  據說,一些法國的著名廚師也承認最具創造力的廚師已經不在法國,而是在西班牙。因為現在的法國廚師普遍趨向於保守,缺乏創新的動力和活力。西班牙的年輕廚師為了“創新”可以連生意都置之度外,創新的滿足對於一些西班牙廚師來說要超過金錢的魅力。法國人為此找出的理由是:法國餐館所面臨的勞工福利、稅收壓力比西班牙餐館的要大,它迫使法國廚師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維持生計上。

  此外,根據歐盟統計局對食品、飲料和香菸在內的450種商品的2003年的價格統計發現,西班牙此類商品平均價格處於原歐盟15國的最低水平,低於歐盟平均價格24%,比歐盟25國平均價格低19%。在歐盟25國中,愛爾蘭此類商品的平均價格最高,波蘭平均價格最低。西班牙的肉、魚、蛋、奶、食用油、酒精飲料等的平均價格低於歐盟25國平均水平的22%,茶、咖啡、果汁、礦泉水、冷飲等非酒精飲料的平均價格低於歐盟25國平均水平的25%。麵包及其他糧食製成品價格高於歐盟25國平均水平的4%,糖、果醬、巧克力價格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的8%。香菸價格低於歐盟平均水平的27%,在原歐盟15國中西班牙香菸價格僅高於葡萄牙。

  一般認為,橄欖油、米和番紅花是西班牙飲食的精華所在。

  ***一***原料

  西班牙具有發達的農牧漁業和食品加工製造業,這一因素使得西班牙烹飪既有充足的“鮮活”原料供應,也有大量加工製品***成品、半成品***供人們選用。這些加工食品不僅在西班牙廣受歡迎,並行銷歐洲和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常見的加工製品如:真空罐裝的白蘆筍、甜紅椒、胡蘿蔔、玉米、番茄、四季豆,用鮪魚、沙丁魚、鯉魚、鰻魚苗等製成的油漬罐頭等。此外,工業化生產的成品菜餚也有不少,如釀紅椒、辣味章魚、酥炸墨魚圈、炸魚塊、炸蟹足、烤淡菜、海鮮飯等等,這些食品只要稍經加熱或處理即可食用。用這些成品或半成品,人們可以很快“調製”出一桌豐盛的西班牙大菜。

  此外,西班牙海鮮原料無論在是品種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是其他歐洲國家難以比擬的。西班牙常見的海鮮原料有:鱈魚、鱸魚、琵琶魚、鮪魚、旗魚、沙丁魚、鱒魚、鮭魚、鰻魚、龍蝦、螃蟹、對蝦、蛤蜊、蠔、扇貝、淡菜等等。

  西班牙式烹飪,比較注意對配料的使用,善於用多種原料來製作飯食和各種菜餚。值得注意的是,在西班牙烹飪中,以“米”製作的菜餚名目繁多。在這些菜式中,米有時是主料,如“燴飯”之類;有時則是作為配料來使用的。

  ***二***烹法

  西班牙烹飪方法講究變化,並以儘量保持原料的特有風味為基本原則,烹法與原料之間有較強的針對性。例如:為保持海鮮類原料的鮮美滋味,多采用可以快速成熟的簡單烹調方法,如油炸、煮、氽等。

  肉類的烹調以燉、煮、烤為主,其烤肉是一大特色。傳統的烤制菜餚以木材為燃料,風味別緻。燉制肉類菜餚時,則往往加入蔬菜,或者是加入醬汁先炒後燉。豬肉、羊羔肉、雞肉、鴨肉、火雞肉、乳鴿肉、山豬肉、鵪鶉是常用的肉類原料。

  中國人所熟悉的“炒”法,在西班牙烹飪中比較少見。

  ***三***調味

  西班牙烹飪在調味方面的特色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大量使用橄欖油;二是善於使用各種香料。

  橄欖油――西班牙的橄欖油一般被分為4個等級,按質量高低依次是:Aceite de Oliva Virgen ExtrA、Aceite de Oliva Virgen、Aceite De Oliva***此種為常見,又稱“Pure”***,以及用橄欖油渣再次壓榨、提煉而得的Aceite de Oliva Oruia。橄欖油的質地品評一般有味覺和嗅覺兩方面的指標,上等的橄欖油一般具有與某種水果或植物相類似的特殊香味,並在***後表現出,先甜***舌尖***、後苦***舌根***、再辣***到喉嚨***自然的味覺過渡。橄欖油可以作為烹呼叫油,也可以直接澆***淋***在冷菜、麵包之類的食物上。在西班牙冷菜的製作中,橄欖油和雪莉酒醋是最具西班牙特色的調味料。

  香料――香料在西班牙烹飪中有較廣泛的使用,最具特色的則要數番紅花、紅辣椒粉和蒜頭,其中又以番紅花最為知名。番紅花以色豔、香濃而著稱,據說屬於世界上價格昂貴的香料之列,因為番紅花的採製仍然依賴於手工勞動,且耗時費力。在西班牙烹飪中,番紅花主要用於飯、湯、燉制類菜餚和甜點的製作上。

  ***四***海鮮飯、它帕

  “Paella”――海鮮飯,西班牙東部瓦倫西亞名食,有西班牙國菜之稱。Paella一詞的確切含義據說並不是十分清楚,有人認為它是從做海鮮飯所用的特製鐵鍋Paellem轉化而來,有時Paella可以用來泛指瓦倫西亞地區以米為原料的菜式――各種各樣的“飯”。在這些“飯”中,米有時是主料,有時是配料。特製的鐵鍋、各種海鮮、番紅花、西班牙長米是做西班牙海鮮飯必須的基本材料。在吃海鮮飯時,西班牙人一般會選用一種名為“Sangnia***意為:血色般的飲料***的果味調和酒作為飲品***紅葡萄酒與石榴汁、柳橙汁等的混合物***。據說,傳統海鮮飯的主要配料是雞肉、兔肉、帶殼蝸牛,再加上3種豆子,並不像現在這樣有許多海鮮,而且海鮮的數量有時要超過飯的數量。烹製海鮮飯時,先要將米與橄欖油、蒜、海鮮和蔬菜一併放入鍋中炒制;待原料將要成熟時,加入適量用鮮魚熬製的湯料,再放入烤箱中烤至成熟。

  Tapa――它帕,指飯前開胃的小菜或是兩頓正餐之間的點心,在西班牙人的日常飲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製作“它帕”的原料有肉類、海鮮和蔬菜;在成品上一般又分為冷、熱兩類。冷食的主要是麵包夾,餡料一般用橄欖油、洋蔥末、蛋黃醬等做調味料;熱食的一般以炸、烤、蒸、煎、燉等方法制成,品種繁多,舉不勝舉,常見的如:炸烏賊、炸小墨魚、炸雞翅膀、香烤鹹酥蝦、香蒜蝦、清蒸檸檬淡菜、酥烤奶油淡菜、烤小羊排、烤豬肉串、煎肉片、燉牛肚、烤豬耳朵等等。從中國人的習慣看,西班牙的“它帕”實際上應屬於點心、小吃或小炒之類。

  二、飲食風俗

  ***一***日常食俗

  西班牙飲食的地方性色彩非常濃厚,不同地區的主、副食種類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給概括西班牙飲食特點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總體看來,西班牙人的主食以米、面製品居多,“飯”中的海鮮飯更是世界聞名。副食的來源則比較廣泛,如動物性原料中的海鮮、牛肉、羊肉、豬肉、肉製品、雞肉,並以海鮮為主要特色;蔬菜和水果更是種類繁多,且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新鮮品種應市,而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技術則能在一年四季為普通百姓提供品種多樣、數量充足的食物原料。

  生火腿、雞蛋土豆煎餅和肉腸是西班牙著名的特色小吃,廣受人們的歡迎。據說,西班牙生火腿的得名,除了其自身的品質優良,一部得過國際獎名為《火腿!火腿!》的西班牙影片也居功至偉。這部影片極大地提高了西班牙生火腿的國際知名度。據說,西班牙的生火腿只有生吃,才能體會到其特有的美味。著名的生火腿品牌“塞拉諾火腿”有火腿王之稱。西班牙人不但生吃火腿,一些香腸也是生吃的。這些火腿和香腸一般被切成薄片,以供人們直接食用,或是夾在麵包等食物裡吃。

  西班牙菜餚的口味較重,因此,蔬菜或生菜色拉就成為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西班牙飲食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例如,每到夏季涼湯便會出現在西班牙人的餐桌上。

  西班牙出產的大量的優質水果、蔬菜極大地豐富了西班牙人的食物結構,水果、甜食也成為西班牙餐桌上的必備之物。

  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之一,白酒、紅酒、玫瑰色紅酒***Rosado***、雪利酒、甜酒、氣泡酒是其基本的種類,在這些酒類當中,以雪利酒知名度最高。緣此,美酒也成為了西班牙人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西班牙餐廳裡,菜餚一般被分為開胃菜、湯、蛋類、蔬菜、魚類、肉類、飯類和甜點***包括水果和乳酪***,看上去與其他的歐洲國家有些不同。但在吃飯時,並非每項都要點一份,吃飯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處理,一頓普通的西班牙正餐可以由以下內容組成:

  開胃菜――也可以不用,而改為湯、蛋或蔬菜類菜餚。有些餐廳則將湯、蛋、蔬菜類菜餚直接歸入開胃菜。

  主菜――主要是在魚類、肉類菜餚中選擇,有些餐廳也將西班牙著名的“海鮮飯”列為主菜。點主菜時,可以點一份與主菜口味相配的色拉。

  甜點――也可以用乳酪來代替。

  如果你要吃一頓豐盛而講究的正餐,則可採取如下格局:餐前酒、開胃菜、湯、色拉、主菜、甜品、餐後飲品***咖啡、茶、餐後酒、雪茄***。

  ***二***節慶食俗

  聖誕夜***12月28日,又稱為聖人節***是西班牙家家戶戶的重要節日。一家人聚在一起享用豐盛的大餐,吃傳統的聖誕大菜,如烤火雞或烤豬肉。之後,許多人去教堂做午夜彌撒;大多數人家要圍著聖誕樹唱聖誕頌歌,一直到清晨。辭舊歲的傳統方式是在除夕晚12點,人們隨著12下鐘聲吃下12顆葡萄,以此表示一年到

  頭過得甘甜美滿。如果能連續吞下12顆葡萄而不發笑,也不被噎住,新的一年就會順利。

  主顯節***1月6日***是為了紀念東方三博士的到來。在主顯節前夕,即所謂的“第十二夜”,西班牙兒童會在鞋內塞入稻草或大麥,放在窗臺喂東方三博士的坐騎吃。家人會聚在一起享用“第十二夜蛋糕”***Roscon de Reyes***,蛋糕裡有個銅板,吃到的人就會有好運。

  西班牙人一年12個月裡,月月都有口福節:1月講究吃米飯、鰻魚餡餅、薰香腸等;2月大多吃蜜糖麵包卷、薄餅、飲酒、牛奶等;3月吃蝸牛、沙丁魚烹製的菜餚;4月吃燒乳豬、燒羊肉等;5月吃蘋果;6月吃燒牛肉;7月暢飲葡萄酒;8月燒螃蟹,烹火雞;9月吃草莓和葡萄;10月享受各種時令佳餚;11月食油炸餅、烤豬肉、香腸、野味品;12月慶除夕,喝預示來年萬事遂心的蒜瓣湯。莫洛爾幾納地區把每年的1月17日定為當地的“口福節”。從晚餐開始,每家帶一份自己烹製的食品來到篝火旁交換品嚐;半夜,圍著篝火吃淡米飯、喝鰻魚湯、吃鰻魚肉餡餅;凌晨,大家在篝火堆烤香腸,圍火堆一圈有多長,香腸就有多長。天亮,太陽初升,大家一同捧香腸在手上享用,象徵美好的生活地久天長。

  西班牙人在新年到來時,要喝一種“蒜瓣湯”。據說,喝了這種湯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

  ***三***特殊食俗

  西班牙在飲食文化中有一些特殊的禮儀,如:用餐時,雙手應放在看得見的地方、千萬別把手擱置在大腿上;西班牙人遵守大陸式餐桌禮儀,即叉在左,刀在右,不要調換餐具;吃三明治、比薩或水果的時候別用餐具***切片水果除外***;將刀叉並斜放在餐盤上,表示你吃完了;將餐具交叉或分別放在餐盤兩邊就表示你還想繼續用餐;將食物剩下來是侮辱主人的行為,參加私人家中舉辦的晚宴時尤其不可如此;在晚餐時向主人或侍者稱讚晚餐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