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議論文精選

  關於誠信的議論文一:

  健康與美貌可以寫在臉上,誠信卻是萬萬不能寫個招牌掛出來的。那個長途跋涉的年輕人,在船小負載重的情況下,毅然把“誠信”拋進了水裡,可真是“明智之舉”了。反正是墊箱底不見天日的,扔了又何足惜?

  在當今社會,誠信真的不重要了?

  2001年中秋節前夕,“冠生園”用一年前的發黴餡製作的月餅。一夜之間,“南京冠生園”成了假冒偽劣、坑騙百姓的代名詞。人們看見“冠生園”如同見著了瘟疫,商家看見“冠生園”如同見著了惡魔。只要是標有“南京冠生園”商標的產品,一律滯銷。2002年4月,南京冠生園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

  冠生園“陳陷事件”欺騙了廣大人民,危害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違背了經濟生活中的誠實守信原則,最終受到市場的懲罰,它也得到了誠信贈予它的一份特殊的“禮物”。

  想起大楚王陳勝,他發了家,卻忘記了當年“苟富貴,勿相忘”的諾言,最終被部下賣掉了人頭。他拋棄“誠信”,“誠信”也要了他的命。


誠信

  歷史上終因背信棄義而身敗名裂,甚至泱及生命的例項太多,也讓我們擁有了一個讓人產生無邊暇想的浩瀚海洋。捫心自問,誠信真的不重要了?

  我欣賞“誠信”,熱愛“誠信”,認為唯有誠信是最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健康”隨著時間毀壞;“美貌”隨著時光枯萎;“金錢”因光陰而耗盡,“榮譽”隨著歷史而塵封。只有“誠信”如一杯醇酒,年代越久,則酒香愈純,愈濃,意味綿長。

  我最喜歡回家的感覺,因為我可以躺在舒適的床上,放鬆全身,然後坦開心胸,誠實地說出“我好累!”誠實讓我放鬆,讓我與人相處更為親密,更為融洽。

  “一片誠信,一腔熱血,一片拿雲心事。”“一曲誠信,一闋高歌,一劍笑著風雲。”“曾子殺豬教子”可謂是老生常談了,但“誠信”的光芒卻歷經千年不衰,它告誡我們這些欲與“誠信”永別的人,信譽是立業之本,也是立人這本。誠信是中華民族之魂,切不可在我們這一代喪失民族魂。從小事做起,本著誠信守則,真心對待友人,做誠信的範疇,。誠信者,人人敬重。

  如果我是那位年輕人,如果艄公再次讓我捨棄行囊,我會不假思索地說出:“就讓我隨‘誠信’一同沉入這汪洋大海吧!

  關於誠信的議論文二:

  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把誠信作為人道德修養最基本的內容,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古人從天地生養萬物的過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實無妄、自強不息的特徵,就把這種特徵稱作“誠”。並由此推出人的行為準則:“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信”從造字結構看,“人言為信”,關於信的論述有“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古人為人誠實、恪守諾言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為是,要虛心。說話辦事要言行一致,“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在《論語》中談個人修養和待人之道時多次說到“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無信則無以立,無以行。孔子在談到治理國家大事時說:“民無信不立”,認為“信”比軍隊、糧食還要重要。

  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時在睢陽讀書,認識了一位姓李的術士。一天,那個術士得了重病,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這裡有一個鍊金祕方,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點金術給他,現在我把這祕方交託給你。”術士把祕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給范仲淹,就病故了。

  幾年後,范仲淹當了諫官,他找到那個術士的兒子,對他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託我先保管祕方,如今你已長大,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祕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記號還儲存完好,沒有被開啟過。

  還有一個著名的誠信故事:“種世衡不失信於羌人”。北宋名將種世衡到青澗城戍邊時,巡視撫問境內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領奴訛倔強自負,從不服從宋朝地方管理。種世衡與他約定,次日到帳下慰問部族。誰知當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險難行,而奴訛部落又處於偏僻的山溝,眾官勸阻種世衡改天再去,種世衡堅意踐約。

  奴訛以為大雪種世衡必不來,沒想到他頂風冒雪而至,感服,急聚族人聽命。此後,當地羌族相繼來歸。種世衡的軍隊秋毫無犯,深得人心,與羌民和睦相處,人稱“種家軍”。後來每當西夏軍犯宋,羌民即先通報,並傾力相助,因此宋軍每戰必勝,使邊境得安。

  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是對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規範自己,協調人與人的關係,提高社會道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