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有哪些?

  ***一***談話法

  談話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輔導中經常採用的方法,係指由教師以小學生為特定物件直接交談的方式。它要求教師通過談話,運用心理健康有關知識和原理,解決小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排除心理障礙。談話法是一種需要進行訓練和反覆練習,才能掌握的一種專業技能。談話可以是個別的諮詢面談,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這種方法常用於班主任工作和心理諮詢中,在談話中,既要了解學生的想法,也要讓學生明辨事理。

  ***二***諮詢面談

  心理諮詢主要也是通過諮詢者與來訪者之間的面談來完成的。諮詢面談的基本任務是在良好的諮詢關係中,澄清來訪學生的真正問題,進而找到適當的改變現狀的途徑和方法。諮詢面談首先要了解學生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而要做到深入瞭解,關鍵是要與來訪學生建立恰當的關係,使他們感到安全、可信、可靠、受尊重和理解。因此,諮詢人員應牢記,在面談開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向來訪學生進行解釋和保證,諮詢的內容是絕對保密的,不用擔心諮詢員會把這些情況告訴老師或家長,來訪學生儘可充分信任諮詢員。在面談中,諮詢人員要學會傾聽,給來訪學生足夠的機會,讓他們敘述自己所碰到的問題和困擾,並感受到對方的尊重和耐心。在傾聽過程中應鼓勵來訪學生進行表達,適當地進行提問和總結,幫助來訪學生理清思路,澄清問題。諮詢過程中,來訪學生可能因心存疑慮,或因情緒激動、思緒混亂等,難以平靜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這時,諮詢員應採取多種鼓勵的方式,如簡短的語言、目光接觸、點頭、手勢等,向來訪學生傳達這樣一個資訊──“你講的一切很重要,我在仔細聽,我能理解,請繼續講”。在會談中,如果來訪學生過多牽扯到無關話題,諮詢員可以通過提問、總結等方式,機智地把他們引回到中心問題上,把握諮詢的程序。諮詢面談中還有不少技巧,如巧妙的提問、適當的沉默、及時的總結等,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作詳細討論。

  學校心理諮詢不僅僅是針對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方法不妥當或面臨問題時,也應該接受心理諮詢。另外,諮詢必須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配合,一起參與診斷,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抓住問題的根源,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礙。

  ***三***建立心理檔案

  為全體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提供科學依據。家長和教師只有在全面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為小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需要的教育。建立心理檔案正是向班主任、老師和家長提供資料 ***包括智力、能力傾向、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特長、職業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以全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可預防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瞭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潛能,揚長補短。可見,心理檔案是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好幫手。目前,已有一些學校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從新生進校起就為他們建立心理檔案。

  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是件嚴肅的工作,要求建檔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職業道德,對建檔物件要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態度,遵循心理診斷和心理測量的有關原則,如心理檔案不許擴散,不許濫用,不得侵犯個人隱私權,更不可作為用來批評、衡量學生的依據。

  心理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經常涉及的內容有氣質、性格、智力、學習動機、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自我認識、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選擇好建檔內容後,接下來是收集和整理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觀察法、自述法、談話法和測驗法***應使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量表***等,要保證這個過程的標準化和專業化。最後,心理檔案的使用要規範化。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需要創設某種特定情景和題材,讓小學生扮演某種角色,練習某種行為方式,身臨其境地去體驗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如對一些攻擊性強的小學生,讓他們扮演捱打者,讓他們體驗被人欺負的滋味,從而減少其欺負弱小同學的行為。角色扮演是一種生動、活潑、有吸引力的方法,小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創造角色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角色扮演中主要擔當組織者的任務,安排角色扮演者和劇情等。

  ***五***班級、小組討論

  這種方法是組織小組或全班學生,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討論中,教師擔任主持人的角色,讓小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把握討論的方向和主題。學生討論結束後,教師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討論的目的是使小學生明辨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