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美容的常用穴位及禁忌

  我們可以通過中醫艾灸來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能夠讓女性朋友從內而外的散發迷人光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艾灸美容的穴位及艾灸的禁忌的內容。

  艾灸美容的常用穴位

  太沖穴

  ***1***太沖,太,大也。衝,衝射之狀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溼風氣在此向上衝行。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溼風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衝散穴外,故名。大沖名意與此穴同。

  ***2***肝經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熱脹的風氣,在本穴為輸出之狀,故為肝經俞穴。

  ***3***太沖穴,屬土,指太沖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脹散,脹散之氣性熱燥,表現出脾氣的燥熱特性,故其屬土。

  合谷穴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溼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溼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溼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溼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溼,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溼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溼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溼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範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血海穴

  ***1***血海,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也。血海名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溼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溼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氣血物質充斥的範圍巨大如海,故名血海。

  ***2***百蟲窩,百,數量詞,形容多也。蟲窩,蟲之所生之地也。百蟲窩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其特性為溼熱。本穴物質為聚集而成的脾經之氣,性溼熱,而本穴所應的時序、地域又為長夏的中土,是百蟲的產生之時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蟲窩。

  ***3***血郄,血,指穴內物質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執行出入為細小之狀。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溼雲氣,其性既溼又熱,是血的氣態物存在形式。穴內氣血物質的出入為水溼雲氣,水溼雲氣摺合為血則其量較小,如從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配穴有頰車穴,迎香穴,太陽穴,大椎穴,命門穴,三陰交穴。

  我們還可以使用溫和灸來改善肌膚問題。面部的穴位使用雀啄灸,就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下一下的反覆左右移動,上下移動。面部艾灸穴位時間每次在5-10分鐘左右,其他的穴位15-20分鐘,每天艾灸1-2次。長期艾灸太沖,合谷,血海次三穴位,調節人體排毒。是去色斑的法寶。可以有效的抑制人體黑色素的沉澱,滋養膚色。淡斑美容,天下一絕。

  艾灸美容禁忌

  ***1***被術者,不宜在過度飢餓、疲勞、醉酒、大驚、大恐、大怒情況下施灸。

  不宜在過度飢餓、疲勞、大驚、大恐、大怒情況下施灸

  ***2***女性不宜在月經期施灸,懷孕婦女不可在下腹部、腰骶部施灸。

  ***3***高血壓、發高熱的患者勿灸。

  ***4***剛吃過飯勿灸。

  ***5***心臟部位不可多次施灸。

  ***6***面部禁止大艾炷施灸,更不可著膚灸。

  艾灸美容注意事項

  ***1***面部施灸是應注意,火力不可太大,或長時間停滯在某一穴位,以免灼傷面板。

  ***2***頭部或面部***特別是眼部***施灸時,可在上面用紗布遮蓋,在施灸,以免火星燒壞頭髮或掉入眼肉。

  ***3***取穴要少而精,決不可漫天撒網。

  ***4***接受艾灸治療之體弱者,術者應選用較小艾炷或宜少灸,而逐漸增加。

  ***5***對於應選用瘢痕灸者,術者要消除受術者心裡恐懼,並徵得其同意。

  ***6***被術者如出現“暈針”,即突然面色蒼白,頭暈、噁心、手足發冷,應馬上停止施灸,讓其平臥,喝一杯溫開水或白糖水,很快恢復正常。

  ***7***選用艾絨要乾淨,無雜質,否則點燃後蹦出艾火星,易灼傷面板或燒壞衣服。

  小編提醒:艾灸能夠有效的改善肌膚問題,祛除斑點並不是很神奇的功效,而是艾灸對人體穴位進行刺激,從人體內部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