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喂小孩子吃藥

  給孩子喂藥成了父母的夢魘,孩子不肯吃藥、各種反抗,父母只好強行灌藥,結果把孩子嗆著了,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喂小孩子吃藥的方法

  0到1歲

  0-1歲的嬰兒吞嚥功能還不完善,只能服用液態藥***沖劑藥可用水衝開後餵給寶寶,若是片劑也要溶解為液體後再餵給寶寶***。可以選擇勺子和滴管喂,喂藥工具注意要消毒。喂藥時不要讓嬰兒平躺著,平躺時吞嚥比較困難。最好把嬰兒抱在肘窩中,使其頭部微抬高一些,家長可先用手固定寶寶的頭和手,然後把裝有藥液的滴管或勺子放入嬰兒口中,放在舌根部***舌面的後三分之一***,輕輕擠壓滴管橡皮囊或慢慢抬起勺子柄,使藥物流入寶寶口中。

  這裡要特別提醒,1歲以內的寶寶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後容易吐奶。對於這樣的寶寶喂藥後注意要豎抱,避免寶寶把藥吐出後、再嗆入氣管。喂藥後至少要觀察10分鐘,家長再離開。

  1到2歲

  很多“過來人”都感覺給1到2歲的寶寶喂藥最難,他們不像“小時候”那麼乖了,但又沒有大到可以和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他們乖乖吃藥的地步。許多家長這時會網購一些喂藥的“利器”,如針筒、喂藥器。沈振宇醫生提醒說,使用這些“利器”喂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藥物的推送一定要慢,年齡越小的寶寶吞嚥速度越慢,藥物推送時也要越慢,否則寶寶可能會因為吞嚥不及時吐出藥物或引起嗆咳。

  1到2歲後,部分寶寶是可以開始服用片劑了,有些家長會把成人藥掰開餵給寶寶。沈振宇認為,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選擇兒童專用藥,而不要將成人藥片掰開給寶寶吃。但成人藥片口感差,寶寶比較難接受。而且寶寶的吞嚥能力差,吞服片劑或膠囊時都有嗆入氣管的可能,如果不得已只能選擇片劑或咀嚼片,最好用水把藥溶解為液體後再餵給寶寶喝。

  對於沒有特別註明的藥,是可以和果汁或奶混合後再餵給寶寶的,並不會影響藥效,家長不用有特別大的顧慮,但要注意的是,奶要放涼後再放入藥,以免破壞藥物的有效成分。

  2歲以上寶寶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介紹說,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力,是可以通過和他***她***溝通來解決這個難題的。當然家長平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提前做些工作。

  1、家長平時不要拿吃藥來嚇唬孩子,“你再鬧……就給你吃藥!”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對吃藥產生深深的恐懼。

  2、家長生病時,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吃藥,讓孩子明白,生病是需要吃藥的。

  3、有的家長會哄孩子,這藥一點也不苦,孩子吃了一次後,知道上當了,以後可能說什麼也不肯吃了。家長要如實告訴孩子:“這個藥有點苦,但你是勇敢的孩子,肯定能喝下去的。”家長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先喝一點點給孩子看看,多數時候,孩子會乖乖跟著喝。

  4、孩子勇敢地喝下藥後,家長可以給予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可以給孩子畫個獎狀。

  5、一些低齡的孩子對去醫院和吃藥的恐懼心理比較重,父母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與看病有關的圖書,也給寶寶一套針筒和聽診器玩具,讓寶寶玩醫生看病的遊戲,可以減輕孩子的恐懼。

  6、對於稍大點的孩子,可以對他說清楚服藥對治病的重要性,多數情況下,孩子能配合服藥。

  7、如果是中草藥,味道稍稍有些苦,可以在藥湯中加些糖或蜂蜜後,再給寶寶喝。

  沈振宇醫生提醒說,膠囊類藥物至少到寶寶五六歲後才可以開始服用。

  喂小孩子藥的安全原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沈醫師說,安全喂藥原則中,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哪個年齡階段的寶寶,都不要捏鼻子灌藥,也不要強灌。在孩子哭泣時灌藥,可能會導致藥物吸入氣管而發生嗆咳、窒息!

  喂小孩子藥的禁忌

  一般情況下給寶寶的喂藥時間應選在兩餐之間,但如果怕孩子因吃食導致嘔吐,可選在進食前30分鐘到1小時,因為此時胃已排空,還可以避免服藥引起的嘔吐。某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如鐵劑等,可以選在餐後1小時喂服,這樣就可以防止藥物損傷胃黏膜。

  喂藥時不能將藥物與乳汁或果汁混合,會降低藥效。調和藥物的開水要用溫涼的,熱水會破壞藥物成份。

  不要捏鼻子喂藥,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喂藥,這樣不僅容易使寶寶嗆著,還會讓寶寶越來越害怕,並抗拒吃藥。

  喂完藥後,家長要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沖淡他***她***口中的藥味。然後,讓寶寶保持站立或坐著的姿勢2分鐘左右。也可以將寶寶豎直抱起,輕輕拍打他的背部,排出胃裡的空氣,以免打嗝時將藥液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