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學教案蘇教版

  七年級生物與教案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探究影響鼠婦分佈的環境因素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進一步瞭解探究學習的一般方法,並用其方法指導實驗方案的實施;

  ②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 圍繞其他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分析各種非生物因素,設定變數,探究中獲得新知。

  ② 使學生在探究合作學習中,掌握分析問題的視角,從多角度探究問

  ③ 培養學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懂得愛護生物,關愛生命; 2***、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進一步瞭解探究學習的一般方法,並用其方法指導實驗方案的實施; 難點: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學生分析】

  學生剛接觸探究實驗,但在實驗技能方面還相當欠缺,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啟發、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進行探究。

  【課前準備】

  1、實驗器材

  培養皿、黑紙、硬紙板、紗布、燒杯等。

  2、分組

  6個學生一組,分6個小組進行實驗,各小組捕捉鼠婦及蒐集有關本節實驗的一些資料。

  ***注意:不要傷害鼠婦,做完實驗後還要把鼠婦放回去。***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探究法 【教學過程】

  1、課前匯入

  學生交流捕捉鼠婦時觀察到鼠婦生活環境有什麼特點及蒐集的有關資料。

  2、提出問題

  根據學生交流提出問題 如:光對鼠婦的分佈有影響嗎?

  3、作出假設

  根據小組提出的問題,組內同學討論後作出假設。

  4、設計實驗

  先組內討論,再組間交流,指導學生確定最佳實驗方案,並設計一個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實驗方案中一般只設一個變數因素,每個變數因素要設定對照,如:光照與黑暗。***

  5、進行實驗

  設計好實驗方案後,各小組進行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實驗資料。***注意:每組鼠婦要十隻以上,靜止幾分鐘,實驗要重複幾次。***

  6、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先組內討論,再組間交流,學生代表彙報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與預期對比,得出正確結論 。

  【作用佈置】 完成探究報告

  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

  一、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創新能力的內在動力。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各種方法和調動各種媒體,調動各種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引入課堂,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中思考題、小資料、課外閱讀材料和探究性實驗,或根據學生的特徵和教材的特點,設計一些探究性實驗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感激趣、設疑激趣、活動激趣以及導引創新、語言創新、實驗創新、板書創新、訓練創新等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地學習和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節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株綠色植物,最好儘量具備六種器官。可以考慮選擇一株帶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學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還長有果實時,興趣立刻就被調動起來了,都積極地、饒有興趣地觀察著、思考著這株盆景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然後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們很快就認識並掌握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濃厚的求知興趣,學生的精神生活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這就為喚起創新意識和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創新情境

  生物教學中的滿堂灌是束縛學生思維的桎梏。我在教學實踐中,廣泛聯絡實際和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學習。如講述“蜜蜂”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問:“蜂王產出未受精的卵,為什麼能發育成新的個體——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後為何不久便死亡?”又如,講述線形動物時,向學生提出:“蛔蟲寄生在小腸內為何不被人體的消化液消化?它的體表和其他的動物相比有何特點?”再如“對於雌雄同花的植物能進行自花傳粉,而對於雌雄同體的動物為什麼不能自體受精呢?”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絡和比較,並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學生課堂上提出“蒼蠅喜歡往骯髒的地方鑽,但它為什麼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蟲時,為什麼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絲粘住?”“在菌類中有的黴菌對人類有益,可提取抗菌素,釀酒制醬,製作食品,可這種黴菌人是否能直接吃下去呢?”“植物在光下通過葉綠體自己製造有機物,能否將植物的葉綠體轉移到人體內?那時人只要喝點水,晒晒太陽,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命。”……對於學生的大膽提問和猜想,我從不嘲笑,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去想、去講、去做。營造一個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知識探究的良好氣氛。

  三、放飛創新想象

  創新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想象可以幫助學生衝破現有知識經驗的侷限。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於想象,敢於創新,敢於打破陳規的訓練。通過一系列具有邏輯因果關係的想象活動,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例如:講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時,可讓學生想象花盤盆底小洞的作用:講“原生動物門”時,草履蟲形體微小、難以肉眼觀察,可引導學生想象草履蟲有多大?是什麼樣子?又是怎樣運動的?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再如:做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後,我鼓勵學生依據分離原理設計出其它方案。學生提出了不少方案:⑴用汽油做層析液***取材方便***;⑵用毛細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圓形濾紙中心;⑶在粉筆上做實驗***粉筆取代濾紙條***。組織學生對這些設計進行分析、討論,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案進行實驗,檢驗是否成功。這樣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利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開啟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創新思維

  1.通過聯想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聯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關的事物的思維活動。聯想雖然並不能直接產生有創新價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卻為能夠產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維活動提供一定的基礎。通過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強制聯想可找到實現預期目標的途徑。聯想的主要型別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

  2.通過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象的具體型別主要有三種,即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

  3.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不拘泥於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從已有資訊出發,儘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充套件,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式、方法、法規、範疇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結果。

  4.通過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將通常考慮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以背逆常規、常理、常識的方式,出奇制勝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轉、背道常規和重點轉移等。

  五、總結

  總之,初中生物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訓練反饋。思維得以飛越,靈感得到激發,課堂變得更加春光燦爛。

  作者:邊豔芬 單位:吉林省遼源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