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教案是指為優化七年級生物教學效果而制定的實施方案。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教學目標

  ①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②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重點和難點

  ①探究綠葉能否在光下製造澱粉。

  ②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對實驗的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實驗 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

  在實驗小組長帶領下做實驗。

  方案二:各實驗小組組內交流課前設計的實驗方案,然後討論、完善,最後確定本組的實驗方案,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實驗。

  方案三: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個大組,每個大組仍以4人為一實驗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實驗。

  指導學生實驗,並提示注意事項。

  參與小組討論,對學生的大膽設計予以肯定,並進行適

  當啟發、引導,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二、分析實驗結果

  方案一:各實驗小組就老師出示的討論提綱討論分析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

  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方案二:各實驗小組先組內分析實驗成

  功與否的原因,然後各組公佈自己實驗的過程,產生的結果,再組間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方案三:4個大組各派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過程、結果。然後①前二組間進行對比,後二組間進行對比,看看同一種實驗材料,實驗過程不同,其結果是否一樣,並分析原因,②第2組和第4組進行對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過程相同,其結果是否一樣,並分析原因。

  啟發學生找到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總結出“綠色植物在光下都能製造有機物”這一結論。

  三、光和作用的意義

  方案一: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看書自學,瞭解光合作用意義。

  方案二:在老師提示下,根據日常生活舉

  例說明光合作用的意義。

  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分析學生舉出的例子,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生物教學如何服務於新農村建設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這其中,生物教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寓於責任,共建和諧新農村

  “和諧”是新世紀的一大主題。“和諧”緣於什麼?它緣於人們的責任,人們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責,那麼我們的社會何不其樂融融,這對肩負培育新世紀人才的初中農村教師可謂是一大挑戰,如何應戰呢?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結合教材編排的十大主題,在教學中,開展了《寓於責任,共建和諧社會》的國家級課題,組織學生完成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調查校園裡的生物;調查家鄉的環境變化;我為父母做午餐;家庭小藥箱;合理膳食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深深體會到責任的重大,增強主人公責任感,從而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乃至對生物圈負責***如:《空中閣樓》⑴***,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授與知識,形成新型農民觀念

  生物學科作為二十一世紀領先學科,對社會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新世紀人才,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人才,生物教學應占有一席之地。知識促進觀念的更新,知識改變命運。在教學中,本人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努力專研教材,開發課程資源,研究適合農村教育教學的方法……寫有:《農村初中教師如何面對“課改”》⑵、《淺談創造性使用教材》⑶、《農村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⑷、《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⑸、《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⑹等文章,結合教學內容及“生物技術”、“科學、社會、技術”等專欄,開展了《因材施教促發展》的縣級實驗課題,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啟發學生靠知識致富,靠技術致富,從而培養學生從發展中謀生存的新型農民觀念。

  三、懂技術,發展新型農村經濟

  農業的範圍很廣,它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在如此廣泛的農業領域中,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實際,組織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土豆豐產的田間管理》、《巧吃白露蔥》⑺、《蘿蔔豐產的田間管理》、《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蔬菜上的應用》⑻、《種植西洋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⑼、《平地栽培五味子》⑽等活動。意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以便調整本地產業結構,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從而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四、培養創新意識,開拓農村新天地

  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可缺少。如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結合生物的生殖,組織學生探究了青蛙的有性繁殖和菊花的無性繁殖,通過探究,有很多學生突發其想:《我來做媽媽》⑾、《絢麗多彩的菊花》⑿……如果在教學中,我們能不斷地進行探究並將探究結果運用到農業生產上,那豈不是開拓了農村產業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