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重要知識總結

  生物課本中的內容很多,高考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只要把重要知識點整理出來並進行記憶理解就行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生物重要知識

  一

  1.玻璃紙又稱賽璐玢。是一種半透膜。

  2.植物細胞吸水方式:1.無大液泡時:吸漲作用***靠吸水性物質吸水,如蛋白質,澱粉,纖維素***2.有大液泡時:滲透作用***有半透膜,有溶度差時***

  3.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之間的細胞質。原生質: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

  4.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可以鑑別細胞死活。

  5.細胞膜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二

  1.用丙酮能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

  2.在空氣-水介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面積恰好是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得出的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必然排列為連續的兩層。

  3.磷脂由磷酸,甘油,脂肪酸組成。頭部親水,尾部疏水。

  4.科學家牙刷電鏡下看到細胞膜“亮-暗-亮”的結構。推測生物膜是“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三層結構。

  5.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動性。

  6.糖蛋白只有膜外層才有。又叫糖被,作用:細胞表面的識別;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的作用。7不要把細胞膜上的受體和糖蛋白混為一談,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受體是糖蛋白的一種,但是有些題目要答“特異性受體”***一般都要加個“特異性”***不能直接寫糖蛋白 。糖蛋白是糖類還是屬於蛋白質。

  三

  1.自由擴散進入細胞的物質:苯,甘油,乙醇,氧氣,二氧化碳,氮氣,水。

  2.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助擴散,小腸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主動運輸。

  3.順濃度梯度的是被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運輸的被動運輸是協助擴散,不需要的是自由擴散。逆濃度梯度的是主動運輸,同時主動運輸需要能量需要載體蛋白。

  4.通道蛋白分兩種,水通道蛋白和離子通道蛋白。

  離子通道具有特異性,只有在對特定刺激發生反應時才瞬間開放。***神經調節有鉀,鈉離子通道。順濃度梯度運輸時不消耗能量,屬於自由擴散。***

  5.主動運輸作用:保證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6.胞吞胞吐需要能量,主要是對大分子物質的運輸。

  7 。鉀鈉離子進出細胞膜的方式神經調節的時候 靜息電位的維持是K+外流,動作電位的形成是Na+內流。這是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離子通道蛋白。屬於協助擴散。相反,當K+內流,Na+外流的時候就是K、Na泵被啟用,需要能量,是主動運輸。

  四

  1.太陽能幾乎是所有生命系統能量的最終源頭。特例:世界上有種細菌叫硫細菌,還有鐵細菌,硝化細菌不是依靠太陽能的。

  2.細胞代謝是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3.比較過氧化氫酶作用實驗中,新鮮肝臟是因為防止微生物將過氧化氫酶分解。用研磨液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

  4.實驗方法原則:控制變數法。

  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

  5.對照實驗:1.空白對照***不給對照組任何處理因素***

  2.條件對照***給對照組施加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要研究的處理因素***

  3.自身對照***實驗前後對照***

  4.相互對照***多個實驗組相互對照***

  6.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催化效率高,且能再常溫常壓下高效進行。

  7.脲酶能使尿素分解為CO2和氨氣。

  8.酶大多數是蛋白質,小部分是RNA。

  9.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的性質。

  101.太陽能幾乎是所有生命系統能量的最終源頭。

  2.細胞代謝是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3.比較過氧化氫酶作用實驗中,新鮮肝臟是因為防止微生物將過氧化氫酶分解。用研磨液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

  4.實驗方法原則:控制變數法。

  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

  5.對照實驗:

  ①.空白對照***不給對照組任何處理因素***

  ②.條件對照***給對照組施加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要研究的處理因素***

  ③.自身對照***實驗前後對照***

  ④.相互對照***多個實驗組相互對照***

  6.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催化效率高,且能再常溫常壓下高效進行。

  7.脲酶能使尿素分解為CO2和氨氣。

  8.酶大多數是蛋白質,小部分是RNA。

  9.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的性質。

  10.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

  11.過酸,過鹼,溫度過高,重金屬鹽,會使酶的空間結構破壞,永久失活。低溫酶活性降低,但提高溫度可以恢復活性。因此酶製劑適宜在0-4℃儲存。

  12.一般來說,在動物體內酶的最適溫度在35-40℃之間,植物40-50℃,真菌,細菌體內酶最適溫度差別很大。

  13.動物體內酶最適PH大多在6.5-8.0,植物4.5-6.5,特殊的,胃蛋白酶1.5。

  14.溶菌酶能夠溶解細菌的細胞壁***肽聚糖***,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注意不是溶酶體。

  15.果膠酶包括果膠分解酶,果膠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能分解果肉細胞壁中的果膠,使果汁澄清透明,提高果汁變數。

  16.纖維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17.DNA聚合酶,DNA連線酶,RNA聚合酶,逆轉錄酶作用於磷酸二酯鍵。解旋酶作用於氫鍵。DNA複製時,氫鍵的連線是不需要用酶的

  18.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實驗不能用斐林試劑檢驗產生的葡萄糖,因為實驗需要嚴格控制溫度,而斐林試劑需水浴加熱。

  高考生物二輪複習計劃

  1、專題的選擇:

  第二輪複習專題的選擇有兩個方面可作考慮:一是學科內跨章節的專題,如“植物代謝與調節”專題,涉及必修本植物生理、調節及選修本第二章。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理順在第一輪複習中零散的知識點,建立起完整的關於植物學知識的體系。二是根據某一知識點,將與之相關的跨章節知識歸納在一起,如蛋白質專題、生物能量專題、生物育種專題、創新實驗設計與分析專題等。這種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具體過程的分析能力十分有效,具體內容在各種複習資料中都可找到。

  在第二輪複習計劃中,我們採取第一種為主的模式,為防止在複習中學生過多依賴複習資料的歸納總結,缺乏自主性分析,在複習中只提供複習提綱,不再統一要求複習資料,複習提綱來自《生物學通報》2004年第9期~2005年第2期的“高三生物學教學綱要”,共分六個專題,涉及三本教材,統一印製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提綱所列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迴歸課本,在教材中找到相應知識點間的聯絡,課堂上不再具體講解各知識點,注重分析各知識點之間內在的聯絡。對於一些重要的專題,如生物育種專題、蛋白質專題,安排在對應的知識點後介紹,通過典型例題分析串插講解,每專題二課時完成。

  2、習題訓練安排:

  在第二輪複習中,習題的選擇對於提高學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關鍵,由於我校每週安排一次理綜測試佔用一課時,如果習題的講、練過多,影響到專題的分析,所以根據第一輪複習中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針對歷年高考試題特點,進行習題的精選、重編工作是必要的。學校為各科訂了數套綜合模擬卷,在二輪複習中全部完成十分困難,我們計劃將試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習題排選出來,安排學生練習,並指導學生審題、分析、解答三個過程逐一過關。在每個專題複習中,選擇歷年高考題中綜合性強、易答錯的試題,集中分析評講,針對學生答題不規範的問題,讓學生根據高考題所給的標準答案,分析自己答案與標準答案之間差異,漏答、錯答的原因,評價高考題答案的準確性、規範性,提高自身答題得分能力。

  在習題課的安排上,有計劃地集中選擇某一型別的試題集中分析,如資訊題、圖表、資料、曲線題、實驗題等,指導學生針對不同題型如何作出判斷。如有效資訊的提取、曲線升幅度、斜率變化特點、曲線拐點的含義等,特別對試卷中出現的常見題,不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答題,注意題中資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