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的油島閱讀答案

  塔克拉瑪干環境惡劣,沙漠漫無邊際,有“死亡之海”之稱,而“塔中—4”油田正是這沙漠中的“孤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死亡之海的油島》閱讀材料

  隨著開採活動的持續,塔里木油田的工程師們已經從地球表面向下鑽探了幾公里,有時甚至要藉助灌入地下水的方法將寶貴的油氣資源擠出地面。如今,越過厚厚的黃沙,從地下3000至4000米深處抽取出來的石油、天然氣會通過輸送管道運往這個國家的東部地區,支撐著數千公里外那些城市的運轉。無可否認的是,當國際原油價格又一次衝上80美元/桶的當下,這裡抽出的能源是這些城市能夠維持發展的先決條件。

  車輪下的沙漠公路好似永遠沒有盡頭,而“沙漠大巴”車窗外的景色則仍舊是一成不變的無窮沙丘,塔克拉瑪干好似在無數次地重複著自己。“因為定期能夠出去輪休,”員工劉震凝視著窗外,“否則人類可能很難受得了這樣的荒涼吧。”“沙漠大巴”上滿載的是“塔中—4”油田的員工,這是中國境內惟一的沙漠腹地油田,而按照規定,每隔二十餘天,員工們就有一次機會可以選擇坐車駛出這片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到沙漠邊緣的庫爾勒市去休整,以期不會喪失作為普通社會人的生活及心態,而為之後的工作做好準備。

  塔里木油田號稱“中國石油的希望”,是中國僅有的數個大型油田之一。由於出產混合油氣資源,這裡不僅是西氣東輸管道的起點和源泉,又是中國石油版圖上的一顆明星,只是,這裡位於沙海深處,開採難度超出想象。在此處,一名工人洗一次淋浴的成本是人民幣60元。“塔中—4”油田被塔里木石油人稱為“沙漠孤島”,是這個地區最令人稱奇的人造設施。這裡的幾百人長年生存在沙漠的中央,依賴一條1500公里長的沙漠公路維持人類正常的需求,而這條公路則依靠24小時滴灌培植的紅柳叢左右防護,不致被黃沙一夜掩埋。總言之,這裡的任何存在都依靠給養,才能維持著與自然界巧妙的平衡。“這裡或許是世界上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工作環境。”一位油田員工戲謔道。塔中的人們都知道,如果從“塔中—4”油田出發,不論向任何一個方向,也不論走多久,一切都不會發生什麼改變,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還在沙子裡。”在這座沙漠的中心腹地,塔中—4油田是僅有的人類據點,荒涼的環境讓這裡的人們只有選擇堅強,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的。管理者們修建了各種運動設施,並組織活動來衝抵那無處不在的孤獨感。在整個油田最醒目的地方,往往會書寫標語,提醒員工“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而每年從全國各地選派而來的新工作人員都會定期前來,接受或長或短的一次歷練。

  在塔克拉瑪干的歷史上,此前從未有人能完全征服這片廣闊的沙域。曾經,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而很快,他的探險隊全軍覆沒,僅剩他一人倖存,因此,他給了塔克拉瑪干“死亡之海”的別名。在80年代之前,由於巨大的勘探難度,專家們無法在這裡找到油氣資源,而如今,由於科學技術的完善以及進步,已探明塔里木油氣資源總量為160億噸,而僅有的問題變成了如何更好地開採、利用這裡的寶藏。

  如今,這座“死亡之海”每日提供的三千餘噸原油讓更多的城市充滿了生機,而這一產量據稱在可以預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維持基本穩定,而整個國家也正因此獲益匪淺。

  ***選自《南方週末》2009年11月19日,作者:翁洹***

  《死亡之海的油島》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塔里木油田位於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僅有的數個大型油田之一。其中的“塔中—4”油田在這個沙漠的腹地。

  B.塔里木油田是西氣東輸管道的起點和源泉,這裡抽出的能源將輸送到我國的東部地區,是我國東部城市能夠維持發展的先決條件。

  C.自從斯文·赫定以來,對塔克拉瑪干的石油勘探經歷了漫長的艱難過程,如今已探明這裡的油氣資源總量,並能日開採三千餘噸。

  D.文中兩處畫線句子引用油田員工的話,都說明了沙漠環境的荒涼和工作環境的惡劣,但前者強調的是生存的艱難,後者是相比較而言。

  E.長期的沙漠生活會給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損害,甚至喪失普通社會人的生活及心態,需要外出休整和活動調劑,更需要意志的堅強。

  小題2:文章二、三兩段都提到“塔中—4”油田,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作簡要說明。***4分***

  小題3:如果用“‘死亡之海’的油島”作為這篇文章的標題,你認為是否恰當?請簡要分析。或者,你也可以為這篇文章擬一個標題,並簡要說明擬題的理由。***6分***

  《死亡之海的油島》閱讀答案

  小題1:B C

  小題2:

  小題3:恰當。①塔克拉瑪干環境惡劣,沙漠漫無邊際,有“死亡之海”之稱,而“塔中—4”油田正是這沙漠中的“孤島”。“‘死亡之海’的油島”這個標題,比喻形象而貼切。②文章用大量篇幅介紹油田員工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以表現他們不畏艱苦的奮鬥精神。以“‘死亡之海’的油島”為題,突出環境特點,與作者的寫作意圖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