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可改變氣質閱讀答案

  朱熹就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很多人都發生氣質的變化,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就會隨之發生變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讀經典可改變氣質》閱讀材料

  ①現代社會是多元文化交錯的社會,一個人不可能只接受單一的某一種文化,近百年來西方強勢文化影響於東方,影響於中國,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也無須拒絕這種影響。只是當我們接受異質文化的時候,應該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體,打點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著新的文化的誕生。

  ②選擇什麼書來讀,不是毫無講究。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風氣的養成而言,無論哪一行業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書需要大家來讀一讀,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經典。

  ③我國是世界上主要“文明體國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為一般閱讀而不是從事專業研究,需要讀、應該讀、可能讀的經典,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多。哲學,無非是先秦時期的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公孫龍子等,都可以暫時不讀,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讀。但漢代的《禮記》裡有兩篇著作,卻不能不讀:一是《中庸》,一是《大學》。當然宋明儒的書,還是要讀一些的,特別是朱熹、王陽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學》《中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子書”,並精心註釋,成為傳統社會流傳最廣的儒家經典。

  ④史學方面,文史從業人員講究“前四史”,即《史記》、前後《漢書》和《三國志》。一般閱讀,光讀《史記》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選取其中的《傳》和《本紀》閱讀。文學方面,《詩經》《楚辭》不可不選擇一些來讀。《楚辭》可選屈原的《離騷》,《詩經》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晉的陶淵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詩,韓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蘇東坡、黃庭堅、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元的關漢卿、王實甫,明的湯顯祖及《三國》《水滸》,清的《紅樓夢》等,都是不能不讀的。漢代王充寫的《論衡》,是一部奇特的書,讀起來會開啟你的思想,而不會被傳統所束縛。還有清末民初以來20世紀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稱經典,如嚴復、章太炎、梁啟超、蔡元培、王國維、陳寅恪、馬一浮等人的書,如果不讀,未免太可惜。20世紀學術大師的著作,實際上是通向中國古代經典的橋樑,由他們進入古代經典,也許是“終南捷徑”。至於道家,老莊足矣。佛學可讀《弘明集》《廣弘明集》《出三藏記集》,獲得佛學的可靠知識,《壇經》《金剛經》《心經》則能夠引導進入佛理的信仰層面。

  ⑤今天為什麼還要讀中國的這些經典,我想主要是為了文化傳承的需要。然而其意義又不止於此。就個人的修養而言,閱讀經典文字是使閱讀者經歷一番文化濡化的過程,它可以不知不覺地改變人的氣質。朱熹就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很多人都發生氣質的變化,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就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閱讀本民族的文化經典,在個人,可以變化氣質;對社會而言,可以轉移風氣。

  ⑥我們正在進行的現代化程序,同時有一個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的任務,我可以肯定地說,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造成全民族的閱讀風氣,首先是造成閱讀經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經典的風氣。

  《讀經典可改變氣質》閱讀題目

  18.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推薦中國文化經典的?***6分***

  19.作者認為,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中國的經典作品?請分條概述。***6分***

  《讀經典可改變氣質》閱讀答案

  18.***6分***文章從哲學、史學、文學和佛學等方面來推薦中國文化經典的。

  19.***1***文化傳承的需要,***2***變化個人的氣質,***3***轉移社會的風氣***或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或養成社會文化風氣***。***3點,每點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