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議論文閱讀訓練

  對於初二語文的學習,做好每個閱讀題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以供大家學習。

  ***一***

  人說話的目的,大都是為了表情達意,與他人溝通,說的話就要使人理解。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故意製造語言差異,為溝通造成新的屏障。除了要瞞過圈外人的黑話、行話之外,這些話大多是為了表明其身份地位的“酸話”。

  什麼叫“酸話”呢?大體上說是指不自然的話。自然的話屬於五味調和一類,不自然的話矯揉造作,令人倒胃。試想,一位東北歌星,臺下她還用大大咧咧的東北話"侃山",一到臺上,馬上換了一副嬌滴滴的港臺腔,裝模作樣地向觀眾致謝。您聽了有什麼感覺?非“酸”無以名之。歌星追逐港臺腔是為了虛榮誇飾,標明其品位流行,流行則價格自高。讀書人的身份標誌就是“書”,在書生看來,“書”是“不可須臾離”的護身符。那些讀書入魔者時時流露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派,令人望而皺眉。五代南唐有位叫彭利用的書生,即使與家人奴僕講話也要引經據典,咬文嚼字。鄰居失火,烈焰沖天,他還對僕人說:“煌煌然,赫赫然,不可向邇***不可逼近***,自鑽燧以降***燧人氏鑽木取火以來***,未有若斯***如此***之盛,其可撲滅乎?”像這樣酷好“酸話”不考慮溝通的人,真是應該燒死了事。

  明朝趙南星撰的《笑贊》裡有位秀才到市上買柴,叫道:“荷薪者過來!”賣柴人聽不懂“荷薪”之類,但“過來”二字還是明白的,於是把柴禾挑到秀才面前。秀才問:“其價幾何?”賣柴的只聽懂了“價”字,便說了價錢。秀才翻了翻柴禾,搖頭晃腦地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的只見他口中嘟囔,卻一句也聽不懂,便挑著柴走了。

  這位秀才是一個“酸話”愛好者,就是買柴這種普通小事,他也要通過“酸話”賣弄。未達到砍價的目的,反而把賣柴的氣跑了。他竭力拉長說話人與聽話人的距離,其語言不僅成不了溝通的工具,反而成了一種屏障。趙南星在評論《秀才買柴》時說,這位秀才喜歡“咬文嚼字”。其實不然,秀才之所以要把書面語言用在日常口語之中,就是為了擺讀書人的架子,因為會說這些“酸話”是他們身份地位的標誌。

  這等堅持說“酸話”的讀書人,其經濟與社會地位已接近或不如平頭百姓了,但他們又要與平頭百姓“劃清界限”,在不具備“劃清界限”的物質手段的情況下,只好藉助於把書面語搬入現實生活的做法,自己覺得高於平民百姓,從而得到一些心理補償,即使妨礙溝通也在所不計。老百姓看慣了這種現象,稱這類人“窮酸”,把這類行為叫“酸文假醋”。

  ***選自《中國人的幽默》,有刪改***

  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作者認為像彭利用那樣酷好“酸話”、不考慮溝通的人,應該立法燒死。

  B.作者通過舉例論證,認為堅持說“酸話”的全都是讀書入魔的古代書生。

  C.作者認為老百姓對那些妨礙溝通的“酸文假醋”的行為早已見慣不怪了。

  D.從全文可以推斷:當今現實生活中,喜歡說“酸話”的現象早已絕跡了。

  16.從全文看,有些人熱衷說“酸話”的目的主要有哪些?***3分***

  17.對“秀才賣柴”的分析,作者和趙南星的觀點一致嗎?寫出理由。***3分***

  (二)

  ①在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人”無疑是關鍵要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主席的重要講話,闡明瞭中國夢的核心價值,也指明瞭中國夢的動力源泉。

  ②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勾勒出的美好圖景,最終統一於人民夢的歷史語境。近代中國的百年奮鬥,不斷證明著一個樸素道理,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唯有將個人之夢寄託於國家之夢、民族之夢,夢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③在中國夢的雄壯交響中,無論是實現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還是追求普通個體的幸福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最催人奮進的旋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從實現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到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到構建覆蓋13億人的保障體系……國泰則民安,民富則國強,偉大的中國夢,使個人夢想有了廣闊空間。

  ④在這個意義上,“巨集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中國夢,最終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個體夢想匯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人生出彩機會的渴望,正是中國夢最富生命力的構成。

  ⑤人人都有追夢的權利,也都是夢想的築造者。如果說,***1***“_____”闡明的是命運共同體邏輯;***2***“______”,則揭示了發展進步的動力機制。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個體夢想的實現,正是國家夢想實現的重要前提和必備條件。

  ⑥一切為了人民,夢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淮海戰役戰場上一望無際的手推車,見證了人民戰爭的偉力;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鮮紅的手印,標註著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眾的創造實踐,是創造歷史不竭的源動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支援,尊重了人民的首創精神,激發出人民的無窮力量,我們才在披荊斬棘的奮鬥中,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蹟,釋放了社會發展的活力,開闢出一條生機勃勃的復興之路。

  ⑦歷史證明,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而每一個人的奮鬥努力,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最大程度吸納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發展,最大程度促進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動員全體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就能激發每個中國人的進取心和創造力,就能在逐 夢之路上始終有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始終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動力。

  1.本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兩個句子是從第⑤段抽出來的,請將其還原於原文。***在橫線上填寫句子序號***

  A. 小河有水大河滿 B. 大河沒水小河干

  3.用“每一個人的‘人生出彩’,是實現‘中國夢’的條件;所謂‘中國夢’,就是每一個人‘人生出彩’的總和”替代文中下面的句子,恰當的一項是:*** ***

  A. 在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人”無疑是關鍵要素。

  B. “巨集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中國夢,最終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個體夢想匯聚而成。

  C. 人人都有追夢的權利,也都是夢想的築造者。

  D. 一切為了人民,夢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

  4.文章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有兩種情況,一是概括擺事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具體舉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5.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在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雄壯交響中,你將如何實現你的夢?試用精彩而流暢的語言談一談。

  ***三***

  一個青年向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請教,說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愛好的事業上,可是收效甚微,這是因為自己低能,還是成才之路太難走呢?法布林讚許地說:“看來你是一位立志獻身科學的有為青年。”

  青年的答覆卻是:“我不只是熱愛科學,還很喜歡文學,我還愛好音樂和美術。就是這麼多的興趣和愛好,佔用了我的全部時間。”

  “噢,是這麼回事。”法布林找到了這個青年事倍功半的癥結所在。他從口袋裡拿出一隻放大鏡,給青年示範,說:“把他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去試試,就像這塊透鏡一樣。”

  在人才學中,“聚焦成才”是一個重要的規律。它的含義是,要在認識自己的最佳才能,選準成才目標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點突破。就像通過凸透鏡把眾多光束集中到一個焦點,從而引起燃燒一樣,人的智慧和 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應”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實踐表明,“人的思維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馬克·吐溫語***

  “聚焦”,這是治學的需要。任何一門學問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詩人曾世霖說:“學問尚精專,研摩貴純一”,“專力則必精,分途恐兩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慾強,興趣廣泛,這是正常現象。但是,由於思想缺乏穩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貪多旁騖,淺嘗輒止,今天學習這個,明天鑽研那個,造成注意力不斷地轉換,這是很難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A ***古往今來,除了少數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眾多領域同時做出傑出的貢獻以外,絕大多數人的智力常態,都要靠“聚焦效應”來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幾個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才能,但並不等於在這些方面都能達到平均水準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說尖端水平了。目___標分散,四面出擊,___固有的某些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___會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見肘,窮於應付。

  ***B***世路無窮,人生有限。每條事業與學問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遠兮”,不付出畢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難窺其堂奧。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孫悟空,面對著千支萬派的學問,只能嘗其一臠。如果撒網太寬,胃口過大,硬要去一手抓十個跳蚤,最終可能一個也抓不到。

  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有一首《憐愚》詩,講的正是這種情況,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

  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髮多。

  當然,法布林說的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並不意味著主攻方向之外絕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識的偏枯,同樣是治學的大忌。一切知識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應該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而不要目標分散,平均使用力量。專與博是相輔相成的。無博,專則孤立無依;無專,博則氾濫無歸。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許多人的成才實踐證明,在確定一項專業之後,再按照專業的需要去鑽研與涉獵其他各種知識,這樣,專中有博,博而能專,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1.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填入文章空白處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

  ___目標分散,四面出擊,___固有的某些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___會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見肘,窮於應付。

  A. 雖然 但是 不僅 B. 雖然 不但 就

  C. 由於 不僅 就 D. 由於 不但 而且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為本文論據,你認為放在文章哪一處***A或B***最合適?請簡述理由。

  我國古代的思想家莊周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放在___處。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憐愚》一詩主要表達了什麼內容?讀了此詩,你有怎樣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