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論文範文

  在化學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能夠讓學生自覺的弘揚道德價值,接受審美教育,實現人文教育與自然教育的和諧統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資訊科技與初中化學教育整合

  摘要:如何根據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改革,正確的使用資訊科技,讓資訊科技的作用能夠在化學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是每一個初中化學的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思考、探索的。

  關鍵詞:資訊科技;化學

  一、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的優勢

  1.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加入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化學作為一門新開的課程,對於學生的吸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便能夠為以後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化學作為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很多時候僅僅依靠老師的語言是難以進行描述的,同時很多實驗缺乏相應的操作環境以及材料,學生對於這些知識僅僅是一種機械的記憶.然而,資訊科技的加入,便能夠彌補傳統課堂中的一些不足,能夠採用視訊,動畫演練等的方式進行展示,相比較於單一的教師的講授,與資訊科技相結合的化學課堂能夠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也是能夠更加主動的加入到課堂中來.

  2.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

  對於什麼樣的知識來說都是通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的知識印象最深,而這樣便需要學生更多的主動性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而傳統的化學教學方式根本沒具備這樣的條件,學生更多是以一種被告知的方式進行的學習,同時教師在整個課程中所展示的內容也是有限的,這樣更加限制了學生整個的思考.而資訊科技加入初中化學,是化學的教學方式上的一種改革,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將課堂還給學生,儘可能的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而這樣的知識也會變得更加的深刻.想在進行環境保護這一單元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利用網際網路收集資訊,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的方式,學生更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中來,並且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遠遠比教師單一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效果好的多.

  二、資訊科技和初中化學教學整合的措施

  1.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對於化學的興趣

  採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遠遠比傳統中的依靠教師進行簡單的語言上的講述更具吸引力.所以,資訊科技與初中化學課堂的整合,首先便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特點,資訊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可以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緊緊地跟著教師.同時資訊科技也給以將一些空泛的知識利用資訊科技***幻燈片、錄影、多媒體等***變得更鮮活、有生氣[2].比如在進行化學的緒言的講述中,任憑老師用怎樣的語言去描述化學的神奇,學生都是無感覺的.或許,在這個時候任何語言都是沒有感染力的,所以,要藉助資訊科技,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化學的神奇.教師可以製作一些簡單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學實驗的視訊或者是幻燈片,特別是在一些實驗的操作上,學校沒有條件時,便可以利用資訊科技觀看實驗的具體過程,這樣的觀看遠遠比老師拿著課本單純的講吸引學生的多.讓學生利用視覺以及聽覺去感受化學的神奇,從而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去感受化學的魅力.

  2.利用資訊科技,豐富化學的教學內容

  現如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老師的任務不再僅僅是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了,相應的還有便是生活中的一些知識,能夠與時代接軌的,而這種知識的迅速傳播便是資訊科技在起作用.所以說,利用資訊科技,初中的化學課堂上老師便能夠儘可能的將知識更加直觀的教授給學生.與此同時,老師更是在有效地時間內對於教學內容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擴充,而對於學生來說,老師進行的教學不再是課本上的“過時”知識,而是重要的同時也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知識,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更加的興趣.在進行第一節“化學世界真奇妙”的時候,老師需要的便是從生活入手,應該進行知識的擴充,進行相應的例證說明的時候,更多的應該從生活中來,豐富學生的視野.特別是利用資訊科技對於教學內容的豐富,在學生面臨一些物質推斷題時是相當有益的.比如,藍色絮狀沉澱為Cu***OH***2,紅褐色絮狀沉澱為Fe***OH***3等一些課外題的學習,都是需要教師利用資訊科技豐富教學內容的,將這些學生不易看到的知識利用資訊科技展現到學生面前.

  三、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的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這都要求我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不斷地進行創新,而這便要求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中學習知識.但是如何進行有效資訊科技和初中化學課堂進行融合,如何根據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改革,正確的使用資訊科技,讓資訊科技的作用能夠在化學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是每一個初中化學的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思考、探索的。

  參考文獻

  1、STS教育與初中化學新教材開發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2003-09-10

  2、化學資訊學的涵義及教育徐筱傑大學化學2002-02-28

  二:實驗教學化學教育論文

  摘要: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讓他們在掌握科學知識和試驗技能的同時能夠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探究該實驗與日常的生產和生活的關係,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實驗教學;化學教育

  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1.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遵循新課標的要求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安全性和無汙染性。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從而不斷進行探索和發現;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安全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不僅獲得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還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視化學實驗的無汙染性突出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些化學試劑是存在一定的汙染性的,如果做完實驗之後將實驗器具等亂丟棄就會造成環境汙染,也可能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總之,化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的。

  1.2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凸顯探究性的特點

  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是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科學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在我國的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是整個實驗的操作者,學生只是圍觀教師的整個操作過程,對整個實驗的過程和其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很少進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動手操作時也只是簡單模仿,目的是獲得與教師一樣的實驗結果。這種單純模仿和重複的過程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凸顯探究性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1.3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強化應用性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有緊密聯絡。但是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僅僅是被當做鞏固“雙基”的手段和工具,其應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視的,這就導致學生認為化學實驗僅僅是在化學實驗室裡進行定理驗證和假設的,造成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強化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產生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並積極參加化學實驗,從中獲益提高。”

  2.高中化學實驗案例設計

  高中化學實驗在設計時要注重突出化學實驗的探究性、應用性及密切聯絡生活等特點,從而使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設計“CuSO4和NH3•H2O的配合實驗”介紹配合物的性質及其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後通過簡單的實驗儀器比較CuSO4•5H2O固體、CuSO4固體分別與氨水溶液培養產率的高低,比較Cl、H2O與Cu2+的配合能力的強弱,測定CuSO4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後溫度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許多物質都能夠與CuSO4配合,而且反應過程也是比較明顯的,易於學生觀察反應現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讓他們在掌握科學知識和試驗技能的同時能夠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探究該實驗與日常的生產和生活的關係,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綠色化學──化學教育的新課題吳泳化學教育1998-08-15

  2、化學學科的現狀及基礎化學教育改革問題宋心琦大學化學2001-02-28